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铱林 《辽宁教育》2023,(13):50-53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挖掘习作知识背后的思维方法,同时让学生在习作活动中感受习作的快乐,树立习作的信心。以统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习作课“国宝大熊猫”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学习活动为主线,通过创设多个渐进式的学习活动,推进整合信息类习作的教学实施,促进学生习作思维的可视化。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先生指出:学生作文应该是“我手写我心。”而反思我们的习作教学行为应该明白,时下的习作教学并没有真正贴近学生生活和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真正行之有效的习作教学应该让学生写真话、说真事、抒真情。《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学生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学习描写场景的方法,要求能反映出这个场景的特点,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教学重点:观察和描写场景。教学难点:抓住场景的特点写具体,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一个熟悉的场景》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五单元的习作练习。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分清文章的主次”。根据教材特点,本次习作教学可以作如下设计:  相似文献   

4.
俗话说:“兵马未到,粮草先行。”强调了用兵打仗,粮草的重要。习作教学也是如此,要让学生打好习作这一仗,写作前“粮草”的准备至关重要。正如课标所说:“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但习作素材的积累,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既要学生的积极主动,又要教师的开源拓流,多方引导。现结合日常习作教学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是重点和难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第二学段的“表达与交流”中对习作教学提出要求:“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同时,还明确规定“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的硬性要求。可见,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习作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6.
习作教学难,是众所公认的。如何捕捉时机,将习作训练不落痕迹地渗透于教学细节中,在不经意间深化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并适时引导学生将这样的感受表达出来,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我作了一些尝试,下面试举几例:  相似文献   

7.
下面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习作七”教学为例,谈谈习作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写读书感受。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起始“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信心”,提倡“讨论式”、“探究式”教学。下面就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中总结的几点体会,与大家共飨:[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郭根福 《四川教育》2002,(12):38-39
习作教学的价值观:从人文分离走向人文合一《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一次提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语文教育界思想解放的重要成果。我认为,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就习作教学而言,就是要让学生明白“写什么、怎样写”;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就习作教学而言,就是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而写、将会怎样去写”。这两个问题是构成完整的习作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习作教学中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问题,实质上是作文与做人的关系问题,两者的辩证关系应该是“为做人而作文,以做人促作文”。也…  相似文献   

10.
积累 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惜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感“厚积才能薄发”。  相似文献   

11.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下册习作单元的主题是“大胆想象”,面对“想象”这一主题,教学时不必提出“想象要合理”的要求。两篇精读课文,重在引导学生感受奇特的想象,并非了解故事情节,对人物进行评价。习作例文,可在习作前指导习作时使用,也可以在习作后二次指导时使用。各个板块,要做到前后关联,有机融合,以达成单元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2.
身边的艺术     
教学内容:《语文》六年级上册习作八。教学目标:1.将阅读过程中学到的表达感受的方法运用到习作中去。2.初步学会在习作中融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在习作中运用阅读过程中学到的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习作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范畴中的地位无可比拟。然观现今,学生习作弊病频现:或避而远之、望而生畏;或语汇贫乏、束手无策;或胡拼乱凑、瞎弄应付;或矫揉造作、模式写作。学生习作的重要性使笔者积极寻求习作教学策略优化之道,并总结出了开展习作教学的四“法”。  相似文献   

14.
作文教学是小学中高段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作文能力是语文综合能力的反映。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入,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必将越来越突出。然而有些学生在没有生活感受和体验的基础上机械地套搬、移用范文或他人习作中的词、句、段、篇乃至材料与中心写成作文。本文称此类作文为套作。   本文论及的“套作”有别于习作训练中的模仿训练,有三个特点:机械性,虚假性,模式化。 一   近年来,我们在教学中有意探索,发现了学生习作中的看似普通的怪现象。   (一)选材取材狭窄   在学生习作中发现,学生选材取材狭窄。写“父母”不…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按学段提出了习作目标,但与具体的教学实际有一定的距离.我们编制了各年级每学期习作(写话)教学目标,为课标和习作教学实践之间搭石铺路.几点说明:第一,课标规定的是所有学生可以达到的“保底目标”,故我们以“保底目标”为基准实施教学,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  相似文献   

16.
当前小学生习作的消极心理仍然比较突出,这种现象和作文教学普遍忽视培养学生习作动机有关。我们应该尽量淡化习作教学的痕迹,关注学生的表达需要,让学生在“需要”的驱动下产生习作动机。具体策略:一、捕捉“需要”,激活习作动机:在人际交往中捕捉“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捕捉“需要”。二、设置“需要”,诱发习作动机:设置一个表达的情境;设置一个倾诉的对象。三、回应“需要”,强化习作动机:直接回应——延伸交流情境;书面回应——发表阅读感受。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我根据学校地处农村的特点,结合学校开展的“农”字当头的综合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发现、开掘和利用作文的活水之源,让“农”味充溢农村小学习作教学。  相似文献   

18.
设计评析 本设计最大特色是“有趣、有效”。具体体现在:1.有趣。本教学设计破除“范文式”的指导方式.代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游戏活动式”进行习作教学.在激发兴趣、开拓思路、引导点拨、自由表达上下功夫.把习作指导融于游戏过程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氟围中全身心投入到习作过程中。当学生把习作当作一种有趣的活动.习作的欲望就会油然而生.习作就会变得富有情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以“‘漫画’老师”为习作话题,要求学生选择老师最突出的特点,结合具体事例,用漫画式夸张的手法将心中最可爱的老师“画”成漫画中的人物。在梳理教材序列、把握学生现状、确定习作难点的前提下,尝试在习作教学中搭建具象习作支架群,借助绘本、动画、语言范本、微课等习作支架,以形象可感的方式攻破学生的习作难点,使学生获得适恰的帮助,以此优化模仿、体验、实践、内化的习作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20.
学会做生活的有心人——浅谈作文如何选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标指出:小学生平时要“留心周围事物”,“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以此“积累习作素材”,表达个人“独特感受”,写出内容“新奇”、“有趣”、“具体”、“印象深刻”、“感情真实”的习作。但在现实教学工作中,我们教学工作者会发现学生的习作常常达不到课标要求。这与我们部分教师平时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不了解学生生活有关。教师备课,注重备教材,轻视备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