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语文教育家于漪曾说:“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最为基本。”阅读是语文知识积累的重要途径。课堂阅读是指语文新授课文篇目的另一种表述方式。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阅读中两个重要部分。教师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更要上好阅读课。不同年龄、学段的学生课堂阅读教学的侧重点不一样,同一学段的学生的个性也有差异,这给教师的课堂阅读教学带来了难度,它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状况设定合理的、有针对性的阅读教学目标及务实的教法,尤其不能忽视“读”在小学课堂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既然是“对话”,学生和教师就要交流,“文本”才会讲话。阅读教学就是要通过人与文本的对话,通过师生的互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笔者作为一名小学语文一线老师,现就小学课堂阅读教学现状进一步分析探究,以求更好地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这把阅读对人的影响,对人心灵的塑造说得形象而深刻。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可以说是重中之重。阅读教学抓得好,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均会得到有效的提高。一、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阅读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特别强调说:“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但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教师更多地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相似文献   

3.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在自己前语文经验的基础上对教材、课文进行个性化体验。教材中的每一幅插图、每一个习题都是经过编者精心设计的,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文本。所以,笔者认为,阅读教学应积极关注那些容易被教师遗忘的课文之外的教材内容,促进学生对文本进行有效的体验。这样,才能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构建一个高效的阅读教学课堂,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追求。笔者认为,要想构建高效的阅读教学课堂,教师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感悟文本内容、获取知识信息、领悟人文思想,还应把阅读和品词品句,揣摩表达作用,学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去做那些没有认清实质的无用功,更不可陷于纷繁复杂的形式而不能自拔,必须把简约本真适时归还给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一、实现理想课堂的简约本真,必须理念正确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渠道,今天的一些阅读教学课堂,可以说是热闹非凡。有的课堂围绕文本,有的甚至抛开文本,学生无休止地辩论、争论,结果越扯越远。似乎已经在某些人的脑海里形成了这样的思维定势,这就是高标准的确定了学生阅读  相似文献   

6.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倡导下,小学语文教学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一线的教师们常困惑:语文究竟是什么?阅读教学究竟该怎么教?其实,不管是“情智语文”、“深度语文”还是“广度语文”、“简单语文”,不过是倡导者对语文的独特感悟,是对语文个性的理解与追求,是他们对语文教育个性化的主张。如果教者少了自己的“悟”性,自然就会迷了眼,乱了心,在茫茫教海中不知所措。要知道,语文阅读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是文本解读。成尚荣先生认为:研读文本是语文教师的第一基本功。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只有教师首先与文本进行深入、细致、全面、多维的对话,悟出文本的精髓,把握其度,才能在阅读教学中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对话,从而实现有效的阅读教学的。一、紧扣文本关键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说话的能力 存在主义大师萨特指出:阅读是一种指导下的创造。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紧扣文本的关键点,巧妙质疑或生成,一石激起千层浪,诱发学生想象说话,可谓绝也!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更能调动孩子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让他们敢于质疑和阐述自己的观点,在讨论或辩论中轻松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如,在教学《狼和鹿》一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狼到底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还是‘祸首”’这一主要争议点展开教学,让学生各抒己见,展开辩论,深刻理解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狼吃一些鹿,使鹿群不会发展得太快,森林也就不会被糟蹋得这么惨;同时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反倒解除传染病对鹿群的威胁。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标根据现代对话理论把小学阅读教学过程界定为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提高“对话”的质量 ,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是关键的一步。文本是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一种凭借 ,是学习语文知识 ,培养语文素养的一个载体。既是一种凭借 ,教师就要在阅读教学中真正体现 ;既是一个载体 ,教学时就必须充分利用。崔峦老师说得好 :文本是教学的重要凭借。要警惕忽视对文本的阅读理解 ,而过早、过多补充内容 ,或过多进行非语文活动。所以 ,课堂阅读教学应在忠实于凭借的基础上考虑拓展与延伸。而今 ,有很多教师 ,捧着这内容大变、形…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读”是亲近文本,“品”是走进文本,“悟”是深化文本,“展”是超越文本,在以“读—品一悟—展”营建的阅读教学强大的场里,“拓展延伸”是教师解读文本与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纽带.《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要在“应用、拓展”能力上发展.阅读教学视野的大与小、精彩与败笔,往往取决于“拓展延伸”环节.拓展延伸的优化,是阅读课堂教学有效的途径之一.阅读教学课堂要以“文本”为经,以“语言”为纬,编织阅读教学课堂的立体空间,让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思维紧紧联系起来,使阅读教学课堂更精彩、更有魅力.  相似文献   

9.
陶云芳 《考试周刊》2012,(73):51-52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基于这一要求,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尝试与学生进行对话活动,这赋予了学生话语权,给生本课堂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但是笔者在听课中发现有的教师还是没有真正领会新课标精神,片面地理解对话,导致教学中出现一些误区,与生本课堂所提倡的“促进学生发展”的理念不相符,致使阅读教学中的对话高耗低效。  相似文献   

10.
张正治 《学周刊C版》2014,(7):174-175
谈到语文教学,常听到有人这样说:语文课谁都能教.但真正能把它教好、教活的没几个人。一节语文课之后.常常听到这样的评论:这节课不好.沉闷、课堂不活跃.我听了直想瞌睡……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新课程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改教案为学案.摆正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位置.让学生动起来,活化课堂,让语文课堂精彩化.成为学生乐学、爱学的主阵地。而阅读教学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大的战场.抓住了阅读教学.学生的语文能力、综合素质就能得到大幅提高。笔者认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三种能力.  相似文献   

11.
接受美学理论认为,阅读是一种“召唤结构”。由于学生认识上的个性差异和阅读经验的不同,在阅读教学的进程中,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和理解也往往有较大的差异。辩论,其实就是充分利用了这种“差异资源”,或让学生辩论求真,或让学生各抒心灵,多元解读。  相似文献   

12.
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笔者认为其主阵地仍然在课堂,核心仍然是课堂上的文本阅读教学。然而在现行的中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大语文观念的提出和第二课堂的引入,导致部分教师对文本阅读的作用和价值认识不足,或漠视文本,或远离文本。这就使得语文课堂越来越多地出现了一些误区。下面就新课改下素质教育倡导的“主体性”、“个性”、“创造性”存在的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我们如何指导精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笔者认为:教师可抓住文本中“点、线、面”这“三维”角度入手。  相似文献   

14.
<正>“群文阅读”是指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教师和学生围绕议题展开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群文阅读”作为近年来新兴的一种阅读教学形态,以蓬勃发展的态势在全国各地中小学课堂得到推进,获得许多一线教育工作者的认可。然而,在本区域小学语文“群文阅读”项目推进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许多教师在文本选择与组织上存在一定问题,例如:选文过多、过难、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新课标中的阅读教学建议要求“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同时又要求“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那么,教师应该用怎样的方法引导学生钻研文本,突破解读文本的障碍,最终获得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学习文本的同时,恰当链接材料,从而增加学生对  相似文献   

16.
审视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一方面打着“对话教学”的幌子,脱离文本,一味追求课堂的纷繁热闹,虚应对话滔滔不绝,学生肢体活动频繁,多媒体变幻陆离;另一方面,无视学生的认知水平,漠视文本或者堆砌文本,开掘所谓“深度语文”,热衷于贩卖后现代文学理论以及外国教育理论的名词术语,课堂上层层盘问,强调思辨,使崇高而深刻的理性流于虚妄。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在实践对话教学的同时,应学会善待文本,走进文本,倾听文本的声音,倾听学生心灵的律动,在“思”与“诗”之间,深入浅出,寻求语文学习的真义。善待文本:岂可越俎代庖走进文本需要善待…  相似文献   

17.
文本是文道质的和谐统一体。《语文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学生是阅读教学中人的资源,文本是阅读教学中物的资源。如何对文本进行正确地解读,笔者认为一定要找准切入点。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以“对话”来界定语文阅读教学,意味着学生主体的回归。对话从形式上来看,即学生与文本、教师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话。在这些多重对话中,学生和文本这一特殊的对话活动,无疑是课堂阅读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它是一种开启智慧、沟通心灵、闪动灵性、实现成长的不断生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文本体验是每一位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但是,当前的阅读教学却有点舍本逐末的倾向。在教学中,许多教师放弃了文本这一重要的教学资源,而是通过多媒体、课外拓展等手段来组织阅读教学。这些都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下面,笔者就结合两位教师的课例,谈一谈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文本体验,还学生一个本真的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20.
阅读教学有两个基本任务:一是文本解读——读懂“这一篇”,二是获取知识——理解“这一类”文本的某些共性特点。获取知识,不是仅把这些知识“记住”,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运用。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不要把文本解读的结论和相关知识,直接或变相直接地“告诉”学生,而是要让学生经历文本解读、知识探究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展开充分的思維活动。教师要善于在文本中挖掘思维训练的资源、设计具有思维挑战性的问题。阅读教学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常用策略有6种:提要、比较、分类、追问、质疑、辩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