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阿坝日报社全体员工忠实履职,以大无畏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深入灾区一线采访新闻,并在持续的余震中确保报纸顺利付印出版,及时将“5·12”地震灾情及党中央和四川省委、省政府,阿坝州委、州政府组织抗震救灾的信息,以最快的速度传递给读者。  相似文献   

2.
心底的爱     
<正>爱,是人们从心底发出的一种情感,爱一件事物,是因为它有人们所值得眷念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心底的回忆     
人的一生总有许多美好的往事,它伴随着我们的记忆,沉淀着一些难以言说的情怀。它如同一个个五彩的音符,跳动在我们的心灵深处,交织成漫长岁月中永远也抹不去的旋律;又如同一朵朵晶莹的浪花,飞旋在我们的生命之河里,幻化成暮然回首时一道道亮丽的风景。回忆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在云南省图书馆几次有限时间阅读日子里的点点滴滴。场景依然那么生动,即便已经过去很久,但却留在我心里某个角落,久久不会忘记。  相似文献   

4.
心底的叹息     
一、说来话长说来话长,我的第一本散文集《文化苦旅》是1988年年初交付给一家地方出版社的,到1992年终于改由上海出版,难产了整整4年。难产的原因是内容上的审查无法通过,据1989年夏那家出版社通知称,“全书的大多数文化观念和情感方式不符合我国目前的...  相似文献   

5.
连着几天,心情都像天空,时阴时晴。忙完琐事,捡起一本遗忘已久的书,翻了三四页,却只是惘然。有一瞬,我仿佛回到去年那个夏天最热的时候。在朋友的茶店帮忙,陪着买茶的客人泡了3天的大红袍。  相似文献   

6.
晨雾散尽,布达拉宫庄严静穆,满山飘着花儿的清香。《唱支山歌给党听》的优美旋律在晨风中飘荡……。才旦卓玛终身难忘党是怎样把她从一个农奴的女儿,培养成一位誉满中外的藏族歌唱家的。1958年,才旦卓玛21岁,为加强文化学习,她暂别西藏日喀则文工团,  相似文献   

7.
形形色色的博物馆,就像一间间没有教室的学堂,投影下影影绰绰的画面,讲述风起云涌的过往。早在2010年CRI国际在线的访谈中,作家赵玫便吐露过她想写一本关于博物馆的书的愿景,总在行走、总在变化的她,每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都会去看看当地的博物馆,希望以这样独特而不失优雅的方式记述她所走过的路途,交付她对世界各地博物馆的深情和曾经生  相似文献   

8.
有时候,一则报道已经过去好多年,但回想起来仍让人热泪盈眶。这就是军事记者——一个让人容易激动的职业。每次路过边海防线的烈士陵园,我都给牺牲的战友鞠个躬、点支烟。毫不夸张地说,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军队,因为她经过许多战火检验。我军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  相似文献   

9.
刘悦 《出版参考》2011,(8):37-37
想起语文老师曾在解释“如数家珍”一词时说过,这个“如”字表明并非在数家珍,只是好像的意思。进而联想到苏子的“但愿人长久”。也许苏子深谙人世间的许多东西都无法长久地保存、留传,因而用了“但愿”二字。  相似文献   

10.
在政治部工作已经有几年了,每次看到侯主任的时候,总想对他说一声“谢谢”、可每次见他的时候,他总对我会心地微笑,让我感激的话竞难以启齿一于是我把这份谢意深埋在心底……  相似文献   

11.
在我的生活中,这一天和过去的15年没有什么两样。我起了床,冲上一杯咖啡,然后就开始淋浴。早上7点35分,我准时离开家去赶火车,8点整我就会到达我所供职的公司。  相似文献   

12.
长期的接触和情感孕育,终于使我写出一篇获得河南省好新闻一等奖、省地市报好新闻一等奖的通讯:《绿丝带结下的友情——记新华社社长穆青和农民潘从正的友谊》。它是历经了四年采写而成的。采访始于1986年4月15日。那是穆青第四次走访“老坚决”不久,我和地委宣传部的一位同志结伴专访潘劳模。当我提出要在“老坚决”家里吃、住时,宣传部的同志出于好意,劝说回县委招待所住宿,继而又提出“带被子下乡”的建议。我一再坚持己见,婉言谢绝。  相似文献   

13.
14.
光阴如电,似水流年,转瞬间又到了"清明节"。据统计,每逢"清明"这一天,北京市将有百万人祭祀亡人。显然,这是老百姓非常看中的一个节日,每当这个特殊的时候,我就特别想念心中的父亲!谈起漫长的家事来,我非常清楚,父亲原名单永魁,字长臣,生于宣统元年,卒于1971年春夏之交,享年整整60岁。  相似文献   

15.
百年兴衰档案证爱国激情心底流———《洗雪百年国耻喜庆香港回归》大型展览见闻●本刊记者王建君自1997年5月30日以来,中国革命博物馆门前人流络绎不绝,一千二百多平方米的中央大厅内熙熙攘攘,热闹的人群中既有八旬没齿的白发老翁又有伊呀学语的白胖娃娃,但是...  相似文献   

16.
一腔纯情谢春泥范敬宜《新闻战线》举办“我与《新闻战线》”征文,编辑同志约我写稿,我欣然答应了,因为我与《新闻战线》确有一段现在已经不大为人所知的因缘。不料因为工作太忙,加上自己的疏懒,好几个月没能交稿。这笔文债,使得我每次接到《新闻战线》同志的电话就...  相似文献   

17.
包云 《中国广播》2011,(12):1-1
9月下旬,怀揣着一种责任、一种激情、一种期待,我与40位大部分是70、80后的广播人走进贵州毕节地区1市、7县、1区的40多个乡镇、60多个村寨,行程近2000公里,除了感受这里的自然环境艰苦,更多的是走入寻常百姓家,用心去感受基层百姓的真实生活,用冀隋实感去寻找百姓生活中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李欧 《军事记者》2008,(8):70-70
真正喜欢上写作,是在刚分到部队的那段时间,一个个难忘的第一次给了我深深的感动,让我义无反顾地走上新闻报道路。  相似文献   

19.
记者必须站在公正的立场,全面客观反映真实情况,不能被表象迷惑。不深入调查,就下笔疾呼;不全面分析,就擅下结论;不仔细了解,就偏听偏信;很容易偏离真实轨道,使公正天平发生倾斜,“为民请命”一不小心就成了“被人利用”。笔者就亲眼目睹了一起“弱者”利用记者的怪事。一天,某地一农妇向记者反映情况,本人恰巧在场。说是自己孩子被老师在课堂上打伤,造成精神错乱,已不能正常生活。说者哭哭啼啼,听者无不动容。均对孩子遭遇深表同情。很快,稿子见报。巧的是,一次在出去采访途中,我又遇到了这位农妇。她当时根本没注意到我,如果没有她在向另…  相似文献   

20.
弗朗索瓦丝·萨冈,法国著名女作家,被誉为法国文坛上的女性“三剑客”之一,1935年生于法国南部的洛特省,19岁时出版《你好,忧愁》,轰动法国,从此步入文坛。萨冈至今已出版了28部小说、剧本和回忆录,事业顺利,但命运多舛。她两次离婚,1957年遇严重车祸,差点丧命,1962年又因税务和毒品问题染上了官司,1978年她被诊断为胰腺癌,后虽被否定,但死亡阴影从此萦绕在她的心头。1994年,她以此为题材写了一本小说《短暂的悲哀》。法国《读书》杂志记者就这本新著采访了她,以下是采访记录。原文较长,译文略有删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