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对网络伦理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了我国学术界的重视。厘清网络伦理的概念,分析由网络技术所引发的道德意识、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的种种表现,从网络自身的特殊性、网络技术的不完善、网络规范的滞后性以及网络行业主体道德意识淡漠等方面寻求网络伦理问题产生的根源,从而提出从技术监控、道德规范和法律制约等方面构建网络伦理的新秩序。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当前社会背景下,对食品安全进行伦理控制已经十分迫切。道德规范相对于法律规范而言,具有真实在场性、绝对普适性、永恒不变性、抽象概括性、行为引导性、自我监督性等多种优势,这些优势对于食品安全所需要长期、深入控制的目标而言,都有着潜在而巨大的实践空间。应将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相结合,充分运用积极的道德规范和消极的道德规范从两个方向控制、引导、规范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3.
韩国学术伦理建设评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做学问的人应当遵循道德规范。近年来韩国接二连三地发生各类违反学术伦理的研究行为,韩国政府和学术界由此开始致力于学术伦理的建设,通过规范学术伦理准则、重建学术伦理促进机制等举措取得了一定成效,了解这些措施对于中国学术伦理的建设也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庄子对伦理规范的有限性进行反思,一个根本的原因是他认为用伦理规范来对人加以约束并不能改变道德堕落的问题,而且在道德规范的约束下,人只会变得更加虚伪、更加不道德。因此,他提出要放弃规范约束的道德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5.
高校学生管理是教育管理者与学生之间基于需要的管理活动。高校学生管理伦理是对学生管理的伦理价值判断和道德拷问,是学生管理活动中伦理原则与道德规范的总和。高校学生管理伦理需要遵循合理性原则、合德性原则与和谐性原则。探寻高校学生管理伦理的路径,需要实现高校学生管理伦理规范的道德合理性;注重高校学生管理伦理主体的德性激发与养成;注重高校学生管理伦理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6.
我国传统家庭伦理在其演变过程中保留下来的合理的道德规范及所体现出的某些特点,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家庭伦理规范体系提供了理论指导.传统家庭伦理的演变,有利于我们在实践中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认清家庭伦理的发展方向,加快新时期家庭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7.
规范德育与德性德育是道德教育的两种基本范式。基于不同的价值导向,两者各具偏执:前者强调社会道德规范之灌输而忽略对德性的终极追求,后者则注重个体德性生成而忽视了社会道德的规训功能。现实表明,两者的对立与分歧皆不利于道德教育的有效实施,共融并进才是其合理路向。由分歧走向共融,架构一种介于规范伦理与德性伦理之间的、以社会道德规范为基本支撑的、以个体德性生成为终极目标的道德教育范式是当前道德教育的理想路径。  相似文献   

8.
旅游伦理论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旅游伦理是人类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对人类如何完善自身、创建新型文明思考的产物,是人类对旅游道德现象进行的哲学反思.旅游伦理不仅要对人们在旅游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进行考量,向人们宣示旅游的道德规范准则以及怎么用这些道德准则去指导、规范旅游者个体和群体的旅游行为,还应当以伦理学的视野来理解复杂的旅游活动,并对其进行伦理的诠释,通过对旅游内在规律研究而提升出新的道德价值体系,实现旅游和伦理的精华的融合,使旅游从伦理理论中获得支持,进而也使伦理理论在旅游领域得以延伸和发展,实现伦理的旅游功能和旅游的伦理价值的和谐整合.  相似文献   

9.
环境问题有效解决必须充分利用环境道德教育的伦理教化与规范约束功能.环境道德规范教育应该通过制度化和体系化的途径将环境道德规范恰当地融入到既有的公民环境道德教育体系中,使其掌握规范、约束和评价公民社会行为的环境道德规则,促进公民自觉履行环境道德义务.  相似文献   

10.
伦理性是有效教学的固有属性,越是追求有效性的教学,越有必要凸现其伦理性。缺乏伦理规范的有效教学,越是有效,对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损害就越大,伦理性已成为有效教学中急需关注的问题。利益最大化原则和平等尊重原则是保证有效教学符合伦理规范的伦理原则,两者共同规约着有效教学的伦理行为。有效教学的伦理实践要求是要构建有效教学的伦理关系,规范有效教学的伦理行为,进行有效教学的伦理反思。  相似文献   

1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教学内容上主要包括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价值观、道德法制观教育,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增强他们的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并解决他们在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广西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道德文化资源,包括爱国主义文化资源、社会伦理文化资源、家庭伦理文化资源、生态伦理文化资源等。将广西道德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之中,成为广西本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析了目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当前,少小民族生存的自然环境与制度环境都发生了变化,这一方面促进了少小民族地区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使少小民族地区面临着新的挑战——其民族文化传承断裂,因而做好发展与传承间的平衡成为当前少小民族地区的必然。成人教育在促进少小民族文化传承方面有其优势,因而成人教育应有强烈的文化传承使命感,树立正确观点,营造良好氛围,将民族文化传承作为目的之一,在教育内容中渗透民族文化,以促进少小民族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14.
论大学生的道德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向来重视对大学生的道德培养。目前道德教育理论实现了教育学、伦理学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结合。因此,高校德育教育应着重从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三个方面的培养入手。  相似文献   

15.
从伦理学上讲.人格是个人在社会中地位和作用的统一,是人的尊严、价值和品格的综合。道德人格是做人的核心。本文试图通过对道德人格的诠释,分析现阶段青年学生道德人格的特点、缺失及成因,探讨现阶段青年学生道德人格教育的目标、原则、内容、途径,具有紧迫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制度德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其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转型时期社会道德失范呼唤制度德育,二是当前学校德育的制度文化缺失呼唤制度德育。其可能性,从制度德育过程中个体的道德学习机制、制度德育的制度伦理学依据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7.
“嘉宾访谈”教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尝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状与学生的殷切期盼,迫使我们要进一步加大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所谓"嘉宾访谈"教学,就是上课时教师以"主持人"的身份邀请两位同学作为"嘉宾"共同学习、讨论,共同"答记者问"。教学过程涉及"嘉宾"的选拔、"嘉宾"的备课、对"嘉宾"的"访谈"、与"嘉宾"的互动("答记者问")等环节,改变了只有教师一人"千堂一面"的乏味,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面貌为之改观。  相似文献   

18.
师德是中国教育和教师政策关注的焦点。但目前教育界对师德内涵尚缺乏明确界定,导致师德工作中缺乏明确的工作内容。师德政策中强调制度性和外控性,忽视了教师的自主性和能动性。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政策文本出发,结合道德学习、道德形成的脑机制和伦理学等相关研究提出并建构师德学习的内涵,认为师德学习是指教师从师德困境出发,逐步学习师德规范,并最终形成教师美德的过程。这一过程体现为师德敏感、情感、推理、行动、意志和品性的交互作用,并受到良心和荣誉两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新课改下,小学教师课堂教学失范行为主要表现为:有失"职业道德规范"、违背"教学发展规律"、违背"学生发展规律"。针对此,提出以下改善策略:明确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立监督考核机制;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和发展观;形成自我控制和自我反思的意识,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活动将自己的生命与学生的生命相结合,通过生命来唤醒生命、通过智慧来启迪智慧、通过行为来影响行为。  相似文献   

20.
思想品德课是初中德育的主导渠道,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教师们所关注的问题,“无痕教育”就是一条重要的教学策略,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者可以通过与学生的平等交流、走进学生生活、捕捉和处理好生成性的教学资源等方式来实践“无痕教育”,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