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年有数十万的女大学生走出校门,她们中绝大多数都会走上职业女性的道路。而实际上,此刻,除了专业知识和粗浅的情感体验外,她们对社会几乎一无所知。这向来是中国高校教育的薄弱环节,恐怕也是上海高校的“新女性学”爆棚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2.
赵征 《今传媒》2010,(7):62-64
"天下女人"是一档在湖南卫视播出的关注中国都市女性精神世界的大型谈话栏目,由著名节目主持人杨澜女士主持。该节目由湖南卫视和阳光文化于2004年共同打造,主要面向25岁—  相似文献   

3.
刘波 《出版广角》2015,(14):64-65
民国时期,众多期刊以新颖、独特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民国期刊封面女性形象纷纷出现,形成一种时尚消费与文化元素符号.通过对民国期刊封面女性形象探析,我们可以了解当时人们对新生活、新女性美的向往与追求,可以了解当时的美学传播状况,为现代美学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女性时尚杂志广告通过性别的呈现方式,构建着我们关于性别的认知.虽然女性时尚杂志及广告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呈现独立自主的现代女性形象,但仍然摆脱不了传统性别文化的束缚和影响,女性依然没有彻底摆脱男性的附属物的身份.本文在总结目前女性时尚杂志广告中常见的女性形象的基础上,批判女性时尚杂志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定位刻板化、地位模糊化、形象商品化,希望在消费“她时代”的背景下,女性时尚杂志广告中的女性形象能更丰富、更自主、更鲜活.  相似文献   

5.
在呼吁了很多年“男女平等”后,进入新世纪,这样的呼声似乎一下子变弱了。给人的感觉是,男人和女人已然平等了。 有意思的是,这两年倒是传出不少同情男人的声音来,诸如男人工作压力大,家庭负担重,结果连“肾虚”也差点成了他们的专科病。 与此同时,职业女性和“新好男人们的大范围出现,更成为这个社会男女平等的有力注解。  相似文献   

6.
女性文化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女性文化的实质是女性文化对强势男性文化的一种积极反叛。女性在中国文化历史背景下探索、跨越她们的“德”的位置和物质边界而努力。让女性文化得到提高,这也是知识女性的责任,只要我们不懈地努力追寻,女性文化必然会大放光彩。  相似文献   

7.
张昊  蒋京兰 《新闻世界》2011,(7):301-302
"小报"是"一种社会传播方式,是大众表达的潜在论坛"。"小报"里的人物以及他们的离奇故事,正是这种潜在论坛的外在表现形式。不同的社会群体,在"小报"中有不同的形象,同时也暗示了各个群体在社会中的地位和现状。本文从"小报"中最大的卖点——女性,来讨论这个特定的社会群体在"小报"中的形象。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15,(5)
女性杂志作为女性与社会文化之间的中介物,其广告女性模特形象既反映社会文化对女性身体模式的认识,又反过来通过塑造理想的女性身体图像作用于女性的身体模式塑造过程。本文通过对三种12期252个中国时尚女性杂志广告模特的身体图像样本进行内容分析,通过西方女性模特与东亚女性模特的身体姿态的对比统计,发现虽然二者在身体模式的具体形式不同,但是女性在总体上倾向于身体性展示,女性的形象仍然是一个潜在的性对象。白人女性在美丽类型上更容易被看作性感类型,身体的总体展示和性感部分展示也多于东亚女性,这些不同来自于二者所处的文化系统对身体的模式认知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
周凌云 《新闻世界》2010,(11):212-213
"不是尊前爱惜身,佯狂难免假成真,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郁达夫无疑是个"情多"的人,但这在那时的文化群中,并不足以特别到唯一。然而,表现形式的自叙体,感伤的多情去著文章,却形成郁达夫独特的文学架构和文学形式。郁达夫的多情累到了自己的一生,但也成就了在文学上的一番事业。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传播社会学的角度出发,以内容分析的方法对1990年以后《中国妇女》杂志中的女性形象做一个简单的归纳分析。概括出新世纪女性形象的复合性特点,社会系统的复杂化与简化是其产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
女性形象在国内媒体广告中占有绝对大的比例,女性成了广告的主体表现对象.本文阐述广告中女性形象的表达方式、追溯此表达方式的根源,提出为广告中女性形象正性的策略期望.  相似文献   

12.
人类学家海伦·费希认为,女人将是2 1世纪的“第一性”。而在这个世纪之初,女性的首要的任务,仍旧是为自己寻找一个合适的角色定位,以及争取自己该得的权利  相似文献   

13.
以《家庭》和《知音》为代表、包括《婚姻与家庭》、《现代家庭》、《莫愁》、《妇女之友》等林林总总的传统女性期刊,由于侧重关照女性情感的慰藉,以及女性角色定位的指导,二三十年发展势头一直良好,在刊物森林里占有重要位置,像《家庭》和《知音》还能傲视国内期刊,稳居国内9000多种期刊发行量之前茅。  相似文献   

14.
陈保才 《大观周刊》2011,(12):15-15
不停唠叨与挑剔 可能只有男人意讽到女人唠唠叨叨的毛病.而女人则会有很好的理由说那就是本来的样子。女人往往在说服她们的丈夫不成功的时候变得强势而一遍一遍的重复唠叨。她们始终没有意识到只有一个理由而让她的说服已经不成功了。男人们只是需要你用另外一种方式告诉他而已。  相似文献   

15.
许文静 《新闻世界》2014,(5):215-217
谢晋电影在中国影坛具有不可撼动的地位,文革结束后的反思三部曲是其艺术创作的巅峰,他将个人的命运浮尘融入社会的政治变迁和历史演进之中,再现了中华民族一段沉痛的历史。本文以反思三部曲中出现的六位女性为研究样本,采用符号学和意识形态分析的方法,发现女性的形象是复杂而宏大的,她们是男性的拯救者、历史的承担者和道德的评判者。最后结合谢晋的家庭背景和教育情况等因素对其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再现成因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6.
王粤海 《新闻世界》2009,(3):110-111
本文通过对“农家女”现象这一个案的分析,揭示网络传媒塑造当代女性形象的负面效应,显示传统的男性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对网络的渗透,提出女性在新技术条件下应更好地分享媒体话语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家庭暴力、强奸案件、恶性伤人事件等针对女性进行的暴力犯罪事件频发,本文立足于媒介批判视角解构藏匿于大众传媒文本中的对女性形象构建的偏差,与针对女性群体形成的媒介暴力之间的成因以及关联。  相似文献   

18.
学历和女人     
在内地很流行的一种说法,那就是如果女性学历太高,或者在事业上过于成功的话,很难在家庭生活中获得幸福。在香港对于女性的婚姻状况也有一种说法.不过和学历以及事业没有太过直接的关系,香港人普遍认为,香港女性难嫁出去,那是因为在香港,女性地位太高,以至于“大女人”太多了。  相似文献   

19.
苏瑶  贾广惠 《东南传播》2016,(7):103-105
本文以"绿茶婊"及其衍生的女性污名的传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媒体及受众在女性污名传播中的表现进行分析,力图为媒体摆脱"厌女症",塑造良好的女性形象与媒介环境提供参照,从而更加称职地履行其社会职责。  相似文献   

20.
相关链接:陈衡哲(1890—1976),生于江苏常州武进,祖籍湖南衡山。她是中国著名历史学家、作家,中国最早官费留美女生之一,也是中国的第一位女教授,出席国际太平洋学术会议(连续四次)的第一位中国女学者。因其出众的才华,在国内和国际都具有一定影响。"女子无才便是德",有才情、有个性而学识又高的女子,婚姻大多很难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