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岁末年初,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工地上人们依然在有序地忙碌着,边运营、边建设的三峡水利枢纽,2004年右岸大坝全线达到或接近高程108米,2005年底大坝全线达到高程150米。工程预计在2006年7至8月开始拆除三期碾压混凝土围堰,10月右岸大坝全线封顶并到达高程185米,汛后水库蓄水至高程156米;2007年底土建工程基本完成,右岸首批机组开始发电;2009年升船机基本建成,汛后水库蓄水达到175米。中国长江三峡工程蓄水、通航两年多来,三峡工程枢纽、水库及通航设施运行正常。两年多来,三峡枢纽处于正常的安全运行状态。蓄水后的安全监测结果表明,三峡大坝…  相似文献   

2.
同世界上任何大工程一样,兴建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有利有弊,其有利影响主要在中游,不利的影响主要在库区。三峡工程对中游有利的影响是:可以有效地减轻长江洪水灾害对中游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平原湖区生态与环境的严重破坏,以及洪灾对人们心理造成的威胁;与火力发电相比,可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还可以改善局部地区气候,减少洞庭湖的泥沙淤积。对库区的不利影响,可分为三类:一是不可逆转的影响,如水库蓄水后部分文物古迹及耕地被淹没。二是影响较大,但采取措施可以减轻的影响,如城镇迁建移民过程中产生的生态与环境问…  相似文献   

3.
三峡大坝蓄水后,库区泥沙淤塞问题如何解决,是业内专家最为关心的问题。1960年建成的三门峡水库,就因泥沙大量淤积,最终变成一座泥库。所以,很多人都想知道三峡工程建在年输沙量占世界第四位的长江干流上,如何避免___________________(_chón&dǎo fùzhé)。我国科学家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认为泥沙对三峡工程影响不会太大。三峡蓄水两年多的监测结果和相关科学实验表明,三峡水库运行100年后,水库防洪库容还会保留86%。专家介绍说,由于三峡工程的主要目的是防洪,汛期要确保145米的蓄水水位,大洪水时要拦截洪峰,势必会把一些泥沙留在库内,水库…  相似文献   

4.
水库的水位涨落带,又称为消落带,是指由于季节性水位涨落而使水库周边被淹没土地出露水面的一段特殊区域。根据三峡工程方案,为了使三峡水库长期保持绝大部分有效库容,水库将采取“蓄清排浊”的运行方案,即,在每年汛期(6月~9月),长江上游来沙量最大之前,将水库水位降至最低的145米,并开闸放水排沙,而在汛期后(10月)开始蓄水,将水位升至最高的175米,以拦蓄清水发挥水库效益。所以,三峡水库建成后,将在库区两岸形成垂直落差达30米的消落带。一、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环境的特点三峡消落带生态环境由其地貌形态、组成物质与土壤、地下水、  相似文献   

5.
万先进  王朗 《襄樊学院学报》2011,32(11):64-67,84
随着2010年10月26日三峡工程试验性蓄水至175m,库区进入了后三峡工程时代.主要针对巫山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运用SWOT方法对优劣势、机会、风险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基于巫山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先觉庙水库是随州市城区的主要水源地,因上游河道与库区淤积,使得水源地的水量、水质、水生态环境受到威胁.通过对水库水位、水量、泥沙的历史资料计算,分析水库供水水量的保障程度;比对监测库区天然状况和清淤试验现场的水质,分析了清淤作业对库区的水质影响时间和影响范围,最后提出相应的水资源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毕节市倒天河水库水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SPSS软件,对2003年01月至2004年12月期间倒天河水库逐月水质监测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库区水体污染有较明显的空间差异;而且不同污染物对水体污染的贡献率各不相同,总磷和粪大肠菌群所占份额最大,方差累积贡献率达81.0%。在此基础上,利用加权综合污染指数对水体水质污染现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该库区水质总体上属轻度污染,但饮用水取水口水质尚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8.
中线工程水源取自丹江口水库。该水库建于1973年,坝高162米,正常蓄水位157米,相应库容为174.5亿立方米。初期工程的基础部分,均按后期调水要求施工,同时完成了向唐白河流域供水的清泉沟干渠、向华北调水的陶岔渠首工程。水库按后期规模续建后,使水库的正常蓄水位达到170米,相应总库容达290.5亿立方米。水库调节性能由年调节转为多年调节;综合利用任务顺序调正为防洪、供  相似文献   

9.
Ⅱ卷(非选择题共45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写在题中的横线上)16.2006年5月20日,三峡大坝全线到顶,如图所示,它集防洪、发电、航运、供水、保护生态环境于一身,其主要技术数据如下表所示(g=10N/kg)大坝高度(米)185大坝长度(米)2309.5最高蓄水位(米)175总库容量(米2)3.93×1010平均流量(米2/分)8.5×105发电机组装机总容量(千瓦)1.82×107(1)三峡水库2003年6月1日开始蓄水,10天后水库蓄水位已达135米。如果水库达到了最高蓄水位,那么大坝底部受到的压强是Pa(不计大气压强)。(2)平均每分钟流下的水为kg。(3)如果发电机组满容…  相似文献   

10.
受城市河道污染及库周各类污染物的影响,目前陆水水库水体水质下降至Ⅲ类。提出将陆水水库划分成入库口、库区、岸边带3个修复单元,再根据各单元的特征采取低成本高去污率的合适措施来进行水体生态系统修复。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介绍了东圳水库库区的生态环境和水质现状,对引起库区水土流失和水资源污染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保护水库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水体富营养化多发生于湖泊水库等缓流水域,其中部分河流具有较长的回水区,由于其流,速较缓,常年处于水库状态,对污染物质的扩散和自净能力低。在营养盐富集的情况下,其不利的水文条件增大了水华现象发生的可能性。特别是自三峡水库建成蓄水以来,干流流速明显减缓,水体自净能力大幅下降,库区多条次级河流的回水区都已经出现了藻类异常繁殖的现象,因此河流回水区水质值得我们关注。通过综述不同环境因子,包括营养盐、水温、光照强度、pH值、水动力条件对河流回水区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继而提出防诒河流回水区富营养化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三峡水电站建成后,制约库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生态环境问题。三峡库区发展生态经济是确保三峡工程安全运行和水库水质保护的必然要求,是库区经济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以及移民稳定和扶贫开发的重要保证。应根据三峡地区的特殊条件和背景,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构筑建立在生态与经济双赢基础上的独具特色的生态经济产业,实现库区稳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季节性肯达尔流量检验是一种可以消除季节和流量影响的水质趋势分析的方法。本文介绍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并运用其分析了三峡库区重庆段的水质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蓄水使库区水质短期内有所好转。蓄水对库区水质的长远影响因素太多,因此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三峡水库的蓄水,使泥石流发生的自然环境发生改变;库区移民的后靠,使土地的承载压力加大;加之城镇迁建中大量不合理的工程活动.加剧了库区泥石流活动,严重制约着三峡库区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在研究库区泥石流形成原因的基础上,分析了泥石流活动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认为人为泥石流将明显增多从而对城镇建设不利.提出了泥石流灾害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三峡工程蓄水运行前后洞庭湖水体中浮游植物种类和数量以及重要理化指标的变化,可以发现三峡工程对洞庭湖浮游植物群落及水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三峡工程运行后洞庭湖水体理化性质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具体表现为:水体含沙量下降,透明度增加,水体环境容量减小,水体流速减缓。近年湖体氮、磷等营养盐污染负荷有所加重,洞庭湖的浮游植物种类和数量均有所增加,洞庭湖局部区域已出现了轻度富营养化状况。  相似文献   

17.
三峡工程建设方式 作为世界上最大工程——三峡工程,将采取“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方案。一级开发,是指从三峡坝址到重庆之间的长江干流上只修建三峡一级枢纽工程;一次建成,指工程按合理工期一次连续修完;分期蓄水,指水库建成后不是一次就蓄水到正常水位175m,而是先蓄水到156m,再逐步提高,以缓解移民难度;连续移民,即移民不分期,实行连续搬迁。  相似文献   

18.
三峡工程库区西起四川重庆市东的木洞镇,东至湖北宜昌市西的三峡坝址,正常蓄水位175米,淹没2市11个县城。这样,库区长江两岸的一些濒临水域的著名名胜古迹将被淹没,它们主要是: 湖北秭归县玉虚洞,位于该县香溪镇东2公里许,濒临香溪河处。洞为长江著名溶洞,唐代陆羽在《茶经》中曾将洞下香溪水定为“天下第四泉”。 秭归县城东屈原祠,为长江著名古迹。白色建筑高大壮观,祠后有屈原衣冠冢。 湖北兴山县昭君故里,位于尖山县宝坪村。其脚下王昭君当年浣纱的香溪水将全淹,昭君撒珠的珍珠潭及回望故乡的昭君台将淹没。 四川涪陵市白鹤梁石鱼,位于市北长江中。自唐以来此石历代记载长江水位。石长1600米,现今只有冬春枯水时露出水面。 涪陵市点易洞,为北宋绍圣年间理学家程颐著《易》处。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广安市响水滩水库旅游开发力度不断加强,给水库水体水质带来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为了评估游客旅游活动对其水体水质变化的影响,本研究通过选取分析响水滩水库3个不同功能区5个水质指标监测数据,并比较分析短期一周内水质监测数据、长期水质数据与游客量关系,以及2001—2012年的游客数量与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关系.结果表明:1)周末的水质数据明显高于周中,二者的差异明显.水温与pH值的差异较小,而溶解氧(DO)、电导率(EC)和浑浊度(TUR)之间有明显的差异; 2)随着周末游客的增多,周末水库污水排放量超过一周内其他时间的总量,EC值升高; 3)水库的DO、EC和TUR与游客数量没有明显关联; 4)水质综合污染指数与旅游人数呈现相同波动变化趋势.结论:游客短期时间内的旅游活动对水库水质产生影响,而长时间内的旅游活动对水库水质的影响并不显著.研究结果旨在为该库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向家坝水电站是我国第三大水电站,坝址位于金沙江下游向家坝,坝下离宜宾市33km。该水电站建设,由于施工、移民安置以及水库蓄水等原因,将给该区域水土保持工作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但由于施工建设规划了一整套水土保持措施,又将给该区域水土保持工作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本文就库区水土流失现状、电站建设阶段和建成后对该区域水土流失的影响和防治措施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