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用典,又称“使事”,“用事”,即在诗文创作中征引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以及经史子集、民谣俗语中的语句。它是我国古代诗文创作中经常使用的艺术表现手段之一,是借古事古语说今意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有三个特点:一是用古事。如“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王勃《滕王阁序》)。上句用的是《汉书·司马相如传〈上〉》中杨得意推荐司马相如的事,下句用的是《列子·汤问》中钟子期说俞伯牙的琴声如高山流水,被俞伯牙引为知己的事。二是用古语。如“夫桃李不言而成蹊,有实存也”(《文心雕龙·情采》),就是引用《史记·李将军…  相似文献   

2.
柳宗元诗文善于用典,用典有利于论证和阐发文章所要表达的观点和主张,有利于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生动地表现朋友之间的友情,表现自己的人生态度.柳宗元用典原因是多方面,这对其诗文风格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古代诗文的教学中,用人性论的观点去考察人性的境界,我以为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在教学中对学生人格的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就我理解的人性境界来说,我以为包括四个方面:自然境、悟知境、人格境、社会审美境。论述如下。一.自然境的人性按照休谟的说法,那些原初的感觉、情感和情绪属于印象,而在此基  相似文献   

4.
第一种,以作者的姓名命名。 从西汉初年至唐朝初、年的诗文集多是以这种方式命名的,如《贯谊集》、《诸葛亮集》、《陶渊明集》、《骆宾王集》等。从名称来看,这类集名的诗文集多系由后人辑录整理而成,如嵇康生活在魏晋时期,他的诗文集《嵇康集》却是今人鲁迅先生辑录成集的。 第二种,以作者的姓和字命名。 用这种方式命名的诗文集多出现在唐代,如王勃字子安,其集即名《王子安集》,李白字太白,其集即名《李太白全  相似文献   

5.
第一节古代诗歌鉴赏考纲要点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E级。试题回放1.(全国卷Ⅰ,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相似文献   

6.
谈中学古代诗文中消极内容的教学李联儒现行中学语文教材选编有相当数量的古代诗文作为课本的基本篇目,这些诗文大多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名家名作,就其思想性和艺术性而言,堪称瑰宝。然而,受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有些诗文在其内容上不免留有那个时代,那个阶段的烙印,给我...  相似文献   

7.
典故是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词中经常用典,鲜明生动的形象性,精深不露的含蓄性,字数严格的规定性,决定了诗词用典的频繁性。从用典的方式上看,引用典故有明引和暗引;从用典的性质上看,引用典故分用事和用辞。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的事也可以引入诗词中成为新的“典故”。  相似文献   

8.
9.
典故,是指古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和词句。把古书中的故事和词句引用在诗文中,或者融化在词句中,就叫用典。用典是抒情言志的一种表现手法,凡是文章(诗词歌赋)都可用典。古代文人或为了增强诗文的表现力、说服力,或借古喻今、抒发感受,或鲜明强烈地表情达意,常常在作品中巧妙运用典故。  相似文献   

10.
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古代诗文学习同样是工具性教育和人文性教育,古代诗文能促使学生人格发展、民族心理认同和文化的传承。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取得古诗文教学成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落花在中华民族的审美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吟咏落花的古诗文,含义丰富多彩,内涵深刻。落花又叫“落英”、“落红”、“花落”、“飞花”等。  相似文献   

12.
一、诗文与亭台楼阁的联系亭台楼阁是中国的传统建筑,有的耸立于青山之上,有的依傍于江河之畔,有的点缀于园林之中,有的坐落于繁华之地。尽管有的可供人休息居住,但更多的是一种装饰、一道风景。星移斗转,它们又成了历史遗迹、文化名胜。那些著名的亭台楼阁往往融历史文化、逸闻故事、自然景物于一体,众多文人雅士被其吸引,他们登高望远,追古探胜,心有所感,必有诗文产生。就  相似文献   

13.
使用典故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习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与中国文化传统密切关联。中国两千多年尊圣崇经的主流文化,形成了古代文人浓厚的崇古意识,文学作品以及其他文化领域的用典正是这种崇古意识的具体折射和反映。本文尝试通过分析去挖掘这种表层形式下国人的文化心理,去审视用典产生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4.
诗文评点是我国古代文论中一种独创的文学批评样式。明代李卓吾说:“书尚评点,以能通作者之意,开览者之心也。得则如着毛点睛,毕露神采;失则如批颊涂面,泻辱本来,非可苟而已也。今于一部之旨趣,一回之警策,一字一句之精神,无不拈出,使人知此为稗家史笔,有关于世道,有益于文章,……如按曲谱而中节,针铜人而中穴,笔头有舌有眼,使人可见可闻,斯评点所最可贵者耳。”(《出象评点<忠义水浒全书>发凡》)明代有人读《水浒》,因李卓吾的评点而领悟其妙,竟至拍案狂叫。  相似文献   

15.
用典是唐宋诗常见的一种表达手段.唐宋诗用典有明用、暗用之分。但无论明 用或暗用,只要有利于抒情就是用得好的,因为有的诗则非用典不能表情达意.当然也有用得 糟的。要区别对待,不能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16.
17.
李明珍 《考试周刊》2008,(47):217-218
诗词中引用成语典故是一种积极的修辞手段,在修辞学书中,把它列入"引用"修辞格,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用典"或"用事"。南朝梁人刘勰在其所著的《文心雕龙》中,给"用典"下的定义是:"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借助过去的事情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既有"类义"的比喻作用,又有"以古证近"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考察王维诗歌的用典情况,可以了解到王维诗歌所征引典故的来源,以此入手来察看他的知识构成,及其对王维思想的影响,分析他的主要思想倾向,并总结王维诗歌用典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串讲是讲授教学法的一个重要分枝.串讲教学法具有梳理知识,把握重点,温故知新,让学生知其所以然等不可忽视的作用.大学古诗文教学的串讲基本模式有:当堂课内容多项并列法、课中内容关涉课外“旧识”的求同求异法及“节外生枝”法等.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古典诗词中,用典是一种较常用的表现手法。刘勰在《文心雕龙·事类篇》开头便说:“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也。”也就是说,用典的目的在于以古证今,加深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感情。的确,用典用得巧妙、恰当,可以使诗词意蕴丰富、简洁含蓄、庄重典雅,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从而提高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但是另一方面,有些用典较为生僻,晦涩难懂,给我们的阅读、鉴赏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在鉴赏诗词时,我们要了解典故的来源出处,正确理解其本意,并在理解其原意的基础上理解用典所表达出的新义,弄清楚用典在诗词中所起的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