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覃倩 《现代语文》2007,(8):47-48
沈从文先生的代表作《边城》是一曲杰出的生命之歌,至真、至善、至美。本文从《边城》中的“人性美”“对个体生命的珍视”两个角度品读从文先生的经典,并试图从《边城》中探寻西方文化对从文先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一幅幅优美的画卷,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段段经典的对白构成了沈从文先生的《边城》。要说《边城》中最能够触动人心,让人久久难以忘怀的部分,还是要属《边城》中每一个鲜活的人物身上所展现出来的人物美。无论是重义轻利的淳朴美,还是祖孙互守的人性美,坚守爱情的痴情美都无时无刻不触动着每一个读者的灵魂。本文以《边城》中若干人物的刻画出发,发掘其中表现出的人物美,以期对《边城》有更为深刻形象的解读。  相似文献   

3.
《边城》——解读人性至善和民族命运的寓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正君 《现代语文》2006,(10):120-120
喜欢钱钟书先生的《围城》,许欢张爱玲先生的《倾城之恋》,喜欢师陀先生的《果园城记》,却更衷情于沈从先生的《边城》,不是别个,只因为其中近乎童话的人性。  相似文献   

4.
张向光 《阅读与鉴赏》2007,(8):46-49,33
《边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小说杰作,沈从文先生也因为《边城》和其他众多作品闻名中外,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高中语文教材节选了《边城》的第13至15章.教材和教参谈的基本上是主题和情节,主要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人性美和人情美。我以为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纯净的小说文本、现代文学牧歌传统中的顶峰之作《边城》,光让高中生理解其深刻的主题是片面的,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引导学生鉴赏它独特的艺术特色和美学风格。本文着重谈论《边城》独特的美学风格,认为《边城》既是现代文学史上描绘风俗画的高峰之作,又是深得中国传统水墨画神韵的不朽之作。  相似文献   

5.
《边城》是沈从文先生的代表作,自问世以来就备受关注。作为现代文学的名篇,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对近20年来《边城》研究的主要方向进行简要的归纳。  相似文献   

6.
《云南教育》2023,(Z1):15-19
<正>沈从文先生一生著作颇丰,在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门类和物质文化史研究领域都成绩斐然,代表作有《边城》《长河》《湘行散记》等。从边城走向世界,沈从文先生的创作代表着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朴讷、浪漫、传神的一面。我们纪念沈从文先生,是纪念一方美不胜收的文学世界,更是纪念他身上如赤子般不折不从的文学精神。  相似文献   

7.
当代作家汪曾祺先生这样认为: “《边城》是一个怀旧的作品,一种带着痛惜情绪的怀旧。《边城》是一个温暖的作品,但是后面隐伏着作者很深的悲剧感。”(《又读<边城>》)。但这种悲剧感是什么呢?笔者认为, 《边城》隐伏的悲剧感是作者对渐已消逝的农业文明的痛惜,是对农业文明孕育出的“优  相似文献   

8.
读沈从文饱饮着五四时代文化乳汁成长起来的作家,无论写什么,在他们的笔下,总有着一种深刻博大的悲剧感,钱理群先生将其时创作的美学风貌定名为“悲凉”。外表柔和甜美的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是这样,外表平和冲淡的周作人散文《乌篷船》是这样,这篇字里行间溢满温暖的人性美、人情美的《边城》也是这样。沈从文先生的嫡传弟子汪曾祺先生曾指出“后面隐伏着作者很深的悲剧感”,确系深解其味之谈。《边城》作者“很深的悲剧感”来自于对生命美好的易逝性、脆弱性的敏感、细微、丰富、深刻的洞悟,这种洞悟又是融合在温暖的人性美、人…  相似文献   

9.
教材中的《边城》是从沈从文先生的中篇小说《边城》中截取出的一部分,主要体现的是情窦初开的少女翠翠对爱情从朦胧到逐渐清晰的过程。我们除了可以将此书看作湘西人文风俗的美丽画卷外,我们也可以从翠翠的角度,将整部《边城》看作是一部少女的心灵成长史。这样,文章的阅读更易于入手。既然是心灵成长史,必然会带来心灵上的诸多困惑与矛盾。我们从节选部分可以隐约看到集结于翠翠身上的青春时期的困惑与矛盾: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先生曾说:美,总不免有时叫人伤心……。透过小说《边城》可以体会到沈从文这句话的内涵。细读沈从文的《边城》,可以感受到其中的人性美和悲伤美,然而通过文字却并没有直接的具体表现,而是恰如其分地蕴含在小说中。基于此,对《边城》里的唯美悲情进行探讨,以期有助于读者对这部小说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刘炼  简功友 《海外英语》2012,(23):129-130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被赞为"玲珑剔透的牧歌"。《边城》因其独特的风格而拥有恒久的艺术魅力,因此对这部小说翻译的美学价值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尽管现在国内外学者对《边城》这部小说的研究已有了一些成果,但对其英译的系统、深入的研究却寥寥无几,从美学的角度对其进行的研究则更是少有。基于许渊冲先生的"三美论"美学思想在翻译界的影响,该文以"三美论"为指导,结合沈从文先生及其小说《边城》中所体现的美学特色,以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译本为主要分析对象,结合自身对原著的部分翻译实践来讨论译者如何通过对语言的选择来体现原文之美。  相似文献   

12.
高爱国 《语文知识》2013,(3):129-129,60
沈从文先生的小说《边城》在结尾处为翠翠安排了一个永远等待的结局:“那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翠翠的爱情最后以悲剧收场。  相似文献   

13.
曾腾飞 《海外英语》2020,(7):171-173
《边城》是沈从文先生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湘西地区一段淳朴的爱情故事,出版以来受到了海内外读者的青睐,先后被译成40多种语言.戴乃迭的英译本《边城》是其中一部英译本,对沈从文作品的研究,尤其是《边城》这部散发着浓厚中国传统文化和质朴民风的作品,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该文基于西方翻译伦理集大成者切斯特曼的五种翻译伦理,分析了其在戴乃迭《边城》英译本中的具体实现,希望借此加深对翻译伦理的认识,为日后的我国文学作品的翻译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现代学史上,有一部小说被人们誉为“田园诗的杰作”“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这便是沈从先生的《边城》。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这部作品。  相似文献   

15.
马素芹 《现代语文》2009,(5):110-111
现代信息技术进入了校园,它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启发想象,培养创造性,激发审美情趣,突破重点和难点,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在讲解沈从文先生的小说《边城》时,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它的神奇作用。《边城》是我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它是沈先生用清纯秀美的语言,讲述的一个夺人心魄的苗族风俗故事;  相似文献   

16.
沈从文先生的《边城》在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课本中入选,再一次让我们认识到这篇小说在现代文学史上所显示的独特魅力。在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的《教师教学用书》中,介绍《边城》的作者沈从文时有这样一段话:“主要文学贡献在于创造了一种描写特殊民情的乡土文学,并受废名影响,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先生在《边城》中对叠音词的选择和运用,突显了湘西的地域色彩,在刻画人物,表现习俗,描绘情景中达到了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现从修辞学的角度,归纳出《边城》中最主要的语音规律,了解炼音的方法和技巧,更好地欣赏原著,作为今天写作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一个水气氤氲的艺术世界——《边城》的水原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是《边城》的灵魂。细究《边城》中水的象征意义,可能不下几十种,但最为彰显的还是生命意义和道的意义。这二种意义交织互补,共同构建起《边城》博大深邃的隐喻世界。在方法论上,本文旨在搁置常规社会历史批评,也不停于文化表层的泛泛而谈,从水原型的单向度尽可能纵深地开掘《边城》的内在意义。  相似文献   

19.
《边城》作为沈从文抒情小说的经典,给读者描绘了一幅流溢着自然美、人情美和人性美的湘西风情画卷,这里不仅有清新优美的自然风光,更有和谐融洽的社会氛围,以及闪耀着人性美光辉的边城人民。  相似文献   

20.
邂逅凤凰     
3月12日 晴 她安静地存在着,连绵的青山与温润的流水环绕着她,她就是边城——凤凰。 初中时,读过沈从文先生的名作《边城》,我便知道了凤凰,从那之后那座古老而美丽的小城便住进了我的心灵深处。终于有机会在假期里随老师一起前往这被不尽的传奇装扮的古城,去领略一下作家饱含深情的文字里的湘西凤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