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出用改型牡蛎壳去除Fe3+离子废水的新方法.在常压静态吸附实验中Fe3璃子浓度为1mg/L温度为30℃,pH值为3,实验结果表明:处理时间为1h时去除效率最高.在动态吸附实验条件下得出Fe3+单位质量滤料的工作吸附量为0.1736mg.利用改性牡蛎壳材料处理含Fe3+离子废水,具有去除效果较好,操作简单等优点,以废治废,具有双重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详细分析并解释了Fe3+在水溶液中的呈色原因。结果表明,硫酸铁、硝酸铁呈黄色是Fe3+强烈水解产生系列羟基水合铁离子所造成的;经强酸酸化的氯化铁溶液仍呈黄色,是因为溶液中存在能耐酸的铁氯配离子之故。而强酸酸化的硫酸铁、硝酸铁或高氯酸铁溶液几近无色,原因是这些溶液中主要存在浅紫色(实验中观察为无色)的水合铁离子[Fe(H...  相似文献   

3.
Fe^3+、Fe^2+离子对叶绿素的稳定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绿素铁钠盐与叶绿素亚铁钠盐在生产制备中易受皂化溶液的PH值、温度、时间,铁代处理时间,离子浓度等的影响.因此,我们对皂化和铁代条件进行筛选并对色素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5%NaOH溶液,在60℃加热60min皂化完全,Fe3+离子在酸化PH为3.0,铁代温度为60℃,铁代时间为60min,Fe3+离子浓度为0.4moVL时铁代最完全.Fe2+离子在酸化PH为4.0,铁代温度为40℃,铁代时间为40min,Fe2+离子浓度为0.5mol.L时铁代最完全.所得叶绿素铁钠盐与叶绿素亚铁钠盐在PH值为3~6时稳定性较好,对室内光、热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4.
1观察法Fe2 盐溶液呈浅绿色,Fe3 盐溶液呈棕黄色.2SCN-盐溶液法Fe2 溶液Fe3 Fe3 溶液KSCN溶液或NH4SCN溶液溶液不呈红色,Fe2 溶液呈红色.Fe2 2SCN-=Fe(SCN)2(无色);Fe3 3SCN-=Fe(SCN)3(血红色).3苯酚溶液法Fe2 溶液Fe2 Fe3 溶液苯酚溶液溶液不呈紫色,Fe3 溶液呈紫色.Fe3 6C6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在可见光条件下,用实验室合成的Fe3+掺杂TiO2为催化剂催化降解酸性红染料,重点考察了Fe3+的掺杂量、Fe3+掺杂TiO2为催化剂的添加量、酸性红溶液的初始浓度、溶液pH值、光照时间对降解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Fe3+掺杂比为1.5%、催化剂用量为1.5 g/L、pH为2.0、质量浓度为40 mg/L的酸性红100 mL,用白炽灯光照降解酸性红30 min,酸性红降解率可达98.45%.  相似文献   

6.
铁是一种变价金属,在学习铁及其化合物时,要掌握Fe具有还原性,Fe^(3+)具有氧化性,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基础知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例1 m g铁粉与Fe_2O_3组成的混合物投入到中量的稀硫酸中,在标准状况下收集到V L H_2,  相似文献   

7.
1)Fe^3+、Fe^2+及其化合物的颜色 Fe^3+在水溶液中呈棕黄色;Fe^2+在水溶液中呈浅绿色;Fe(SCN)3呈血红色;Fe(OH)3沉淀为红褐色;Fe(OH)2沉淀为白色;Fe2O3固体为红色;Fe3O4固体为黑色;FeO固体为黑色.  相似文献   

8.
通过溶胶-凝胶法分别制备了掺杂Fe^3+、Cu^2+的TiO2.以日落黄为目标降解物,研究Fe^3+、Cu^2+掺杂TiO2为催化剂的紫外光催化反应,考察了金属离子的掺杂量、催化剂的加入量、光照时间、溶液pH值、溶液初始浓度对脱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Fe3+掺杂对提高TiO2光催化活性的效果优于Cu^2+掺杂.在Fe^3+、Cu^2+掺杂比为1.5%,Fe^3+、Cu^2+掺杂催化剂用量分别为0.04、0.1 g/L,紫外光催化降解2 h,pH为10,初始浓度为6 mg/L的日落黄100 mL的条件下,Fe^3+、Cu^2+掺杂的催化剂脱色率分别达92.14%、58.68%.  相似文献   

9.
在溶液中,用HNO3氧化Fe2+为Fe3+通过KSCN鉴别Fe2+的存在,在不少化学教师中存在争议.采用微型实验,以影响该实验的HNO3自身所含铁量、HNO3溶液的浓度及用量、KSCN溶液及Fe2+浓度等为可变因素,对该实验进行了探究,旨在找到用HNO3作氧化剂鉴别Fe2+存在的适宜条件.结果显示,若滴入HNO3溶液的浓度适合且是少量的,则HNO3可先跟还原性较强的Fe2+反应,将Fe2+氧化为Fe3+,即可通过KSCN鉴别Fe2+的存在;若HNO3溶液浓度用量过大,就会继续氧化SCN-而使鉴别实验失效.  相似文献   

10.
对高中化学新教材介绍的两种定性检验Fe3+的方法——硫氰化钾法和亚铁氰化钾法进行了实验对比,认为在溶液含低浓度的Fe“检验时后者更具优势.据此,对近年各地高考化学卷出现的硫氰化钾法为检验Fe3+唯一参考答案的做法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11.
对有关文献中黄血盐与Fe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提出了质疑,并进行了分析。认为黄血盐与Fe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Fe3+[Fe(CN)6]4-=KFe[Fe(CN)6]↓。  相似文献   

12.
实验表明铜与氯化铁溶液反应不但与氯化铁溶液是否酸化有关,还与氯化铁溶液的浓度有关.当过量铜与浓度较高的氯化铁溶液反应时,除发生常见的离子反应Cu +2Fe3+ =Cu2+ +2Fe2+外,还得到Cu(Ⅰ)与Cl-形成的配合离子,同时采用数字化实验手段表征铜与氯化铁溶液反应,全面剖析铜与氯化铁溶液反应体系的离子行为.  相似文献   

13.
铁元素是中学化学重要的金属元素,其单质和化合物是高考的热点.下面就Fe2 和 Fe3 的检验方法总结如下.一、观色法利用Fe2 和Fe3 是有色金属离子或加入 SCN-、C6H5OH后呈特殊颜色这一特性,鉴别如下: 1.观察待鉴别的两种可溶性盐溶液的颜色,呈浅绿色者为Fe2 溶液,呈棕黄色者为 Fe3 溶液.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液膜扩散法鉴定溶液中存在的Fe3+和Fe2+.鉴于不同浓度的Fe3+、Fe2+与不同的鉴定试剂反应呈现不同的现象,通过不同反应体系的"比邻式"或"同心圆"的自然扩散实验,得出一定实验条件下Fe3+、Fe2+与不同鉴定试剂反应的最佳浓度比,可以鲜明、准确地对Fe3+、Fe2+进行鉴定,由此为中学化学实验中其他常见阳离子的鉴定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果胶和壳聚糖在适当的体系下能复合成聚电介质复合物PEC,并采用Fe3O4修饰制备了一种吸附剂-Fe3O4-PEC复合磁性微球,并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差热分析对其进行表征.探究了以下四种因素对Fe3O4-PEC复合磁性微球吸附溶液中Cu^2+量的影响: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Cu^2+的浓度和溶液的pH.结果表明,PEC复合磁性微球的有效吸附时间为1.5h;考虑到单位吸附量和去除率的影响,PEC复合磁性微球的最佳用量为50mg;铜离子的最佳初始浓度为100μg/mL;溶液的pH在5.72左右时,吸附量最佳,达到20.33mg/g。  相似文献   

16.
用碳酸氢铵和氨水的混合溶液来作复合沉淀剂,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Tb3+共掺杂Al2O3:Eu粉体.用X射线衍射(XRD)对其相结构进行了研究,通过荧光分光光度计分析了Tb3+离子共掺杂浓度对Al2O3:Eu的发光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Tb3+掺杂提高了γ-Al2O3的热稳定性.并观察到Tb3+→Eu3+的能量传递,最佳掺杂浓度为5 mol%,提高了Al2O3:Eu的发光强度.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化学计算的教学中,拟了这样一道题:9.8克Fe、Mg混合物溶解在一定量的某浓度的稀硝酸中;当金属完全溶解后,收集到0.2molNO气体(设HNO3的还原产物只有NO);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可得多少克氢氧化物沉淀?对此题学生提供了三种解法:解法I设金属混合物中含Fe×mol;含Mgymol;反应中Fe被氧化成Fe3+.最后所得沉淀为解法Ⅱ设金属混合物中含Fe×mol,含Mgymol;反应中Fe被氧化成Fe‘+.最后所得沉淀为n(On)。、Mg(OH)。解之得X=0.081y=0.22故最后所得沉淀总质量解法Ill依题意,反应中Fe、Mg共同…  相似文献   

18.
氢氧化亚铁的制备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实验,由于Fe(OH)2极易被氧化,条件控制不当很难观察到白色沉淀,因此Fe(OH)2白色沉淀的制备成为高中化学实验的难点之一.本文采用倾斜法取有H2产生的Fe2+溶液的上清液于干燥试管中,将取30%NaOH溶液的滴管深入试管于液面上滴入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Fe(OH)2的效果明显,稳定时间长,操作简便,实验装置简单,试剂种类少,有利于开展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相似文献   

19.
电解质溶液中除了含H^+与OH^-外,还含有许多溶质离子,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问题是全国和广东高考的“热点”题型之一。由于决定离子浓度大小的因素很多,诸如物质的量、溶解度、电离程度、水解、化学反应等。要正确快速解决该类题还应掌握各种平衡知识如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电荷平衡、物料平衡、质子转移平衡等基础知识。因此,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和等量关系是一类难度大,综合性强,区分度明显的题型。  相似文献   

20.
1特殊的颜色 Fe3+在无水时本身呈淡紫色,在水溶液中以六水合离子[Fe(H2O)6]3+形式存在而呈黄色.在结晶水合物中如FeCl3·6H2O,也以[Fe(H2O)6]3+,形式存在,而使晶体呈棕褐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