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已往的论著给中国教育史分期,都是与中国历史发展的分期相对应,因忽视了教育相对的独立性,而不能清晰地描述中国教育发展的轨迹,且使对一些教育家的评价不够中肯,甚至于失之偏颇.本文试图以教育学理论,从教育自身的变化发展,按"原始教育形态"--"古代学校教育形态"--"现代学校教育形态"重新给中国教育史分期,探寻中国教育史发展的轨迹,并以孔子和张之洞为例,以新思考给他们新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已往的论著给中国教育史分期,都是与中国历史发展的分期相对应,因忽视了教育相对的独立性,而不能清晰地描述中国教育发展的轨迹,且使对一些教育家的评价不够中肯,甚至于失之偏颇。本文试图以教育学理论,从教育自身的变化发展,按"原始教育形态"--"古代学校教育形态"--"现代学校教育形态"重新给中国教育史分期,探寻中国教育史发展的轨迹,并以孔子和张之洞为例,以新思考给他们新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教育哲学是吴俊升最主要的学术旨趣,《教育哲学大纲》则是他最重要的教育哲学著述。透过吴俊升的学术生涯,以《教育哲学大纲》为中心,可以看到,正是通过开拓教育哲学的新体系、推进杜威教育学说的发展、寻求适合中国的教育哲学,吴俊升确立了他在中国教育哲学史上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4.
《新大纲》紧紧围绕“语文素养”问题,抓住语文素质教育这一核心,充分体现了全新概念的语文教育特点。同时,《新大纲》又把强化语文素质教育,提高到一个全新的理念高度,因此要求语文教师自觉做到:认真学习素质教育的理论,强化素质能力的培养目标,按素质教育的要求确定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新教育(海南)》2006,(1):64-64
如果把教育放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下予以考察的话。或者,如果考察教育理论对一般社会的理论贡献的话,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与柏拉目的《理想国》及卢梭的《爱弥儿》可并称为三大教育瑰宝。这三本书分别代表了人类在不同时代所能贡献的教育智慧。其中,可以称之为严格意义上的教育家的唯有杜威,具有独特的教育思想并在教育实践中加以实施和检验的唯有《民主主义与教育》。  相似文献   

6.
20世纪70年代,法国专门的教育史研究机构———"法国教育史服务处"成立并出版发行了专业期刊《教育史》,稳定了教育史研究的队伍,巩固了法国教育史领域的研究,标志着法国教育史学术地位的成熟。本文通过梳理"法国教育史服务处"成立以来开展的研究和服务活动,并分析《教育史》杂志从1978年至2004年发表的文章,揭示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法国教育史研究呈现出重视学科史研究、重视史料和档案建设、教育史研究队伍多元化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李达的《社会学大纲》从整体上对唯物辩证法与历史唯物论进行系统阐述,不仅坚持了马克思的批判性原则,并且将实践的观点贯穿其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日本的教育史研究自19世纪70年代受欧美教育史研究的影响而发展迅速.20世纪50年代,教育史学会的成立为日本教育史学界聚集了一批专业的研究队伍,其出版发行的年刊《日本的教育史学——教育史学会纪要》是日本教育史研究成果交流的重要阵地.本文通过梳理1957年以来教育史学会的发展状况,分析其年刊栏目与文章的内容,展现日本教育史研究队伍的专业性、综合性、国际性特点.日本教育史研究创建了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和研究平台,积极承担起对教育实践的指导和监督责任;扩展了研究的主题与范围,重视教育史史料建设与学术情报分享;持续鼓励跨学科的研究工作,探索教育史新的研究方法;积极应对全球化研究趋势,重视教育史学科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9.
范寿康的《教育哲学大纲》是中国学者写的第一部教育哲学著作,书中较为详细地阐述了其教育伦理学思想。范先生借鉴了康德和纳托普的哲学和教育哲学思想。他认为教育是将现实的人提高到理想的入的活动.因此与伦理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他明确提出将人生观作为教育目的的依据:伦理学对于人生观的规范应该是主观与客观的结合,伦理形式的规范是先验的,而伦理内容的规范是经验的,其核心是“个人的完成”和“他人的福利”。这些教育伦理学思想对重塑道德教育的中价值秩序、化解道德教育中的冲突有极大启示。  相似文献   

10.
11.
历史教育在人文素质培养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在当代,中国大学历史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时代挑战,历史教育所包含的人文素质教育的功能得不到很好的发挥。面对现实困境,大学历史教育应该转变观念,开阔视野,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历史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功用,体现历史教育的现实意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面向大学生的通识历史教育课程将充分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用,成为历史教育振兴的良好开端。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规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列为高校四年制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四门必修课之一.这样的课程设置适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反映了高校师生的愿望和要求,是新形势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次嬗变.但由于这是一门新开设的课程,有些高校教师对其在思想政治课中的重要地位处于茫然之中.为澄清这种困惑,本文拟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德育效果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一门以中国近现代百余年的历史作为载体,以历史的“求真”达到思想政治教育“求信”目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纲要课如何展现其生命力,如何发挥其独特的育人优势,有四对矛盾亟待解决,即:真与信的矛盾、广与深的矛盾、熟与新的矛盾、学与考的矛盾。解决这四对矛盾的关键在于以真史真情感染人,以典型细节吸引人,以专题透析折服人,以开明考试释放人。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口红利渐失和消费体验升级,传统电商发展受阻,流通零售业迎来新一轮洗牌。集大数据驱动、去中心化场景、会员共享式消费等特征于一体的“社交新零售”模式重新定义了“人、货、场”逻辑,并借助社交裂变低价引流,可以高效赋能和整合品牌、会员及流通链路,实现爆发式增长。企业在转型中可以通过搭建会员粉丝网络、培育网红推客和买手、丰富内容及变现形式等方式,推动零售生态向更高层次、泛多元化演化。  相似文献   

15.
从《联邦教育发展纲要》看俄罗斯教育发展新态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俄罗斯普京总统于2000年4月签发了《联邦教育发展纲要》,根据其中所反映的信息,考察俄罗斯教育发展的新态势-一般状况与现存问题,可以供我国教育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6.
教育的"技术"发展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在媒介技术史和教育史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教育的"技术"发展史的分析框架,试图在历史发展的脉络中寻找"技术"影响教育发展的规律,解读"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影响"。本文首先提出从符号、载体、复制方式和传播特征等四个方面来界定一种"媒介技术"。其次,利用这个四维度的"媒介技术"定义,分析了人类媒介发展的五个历史阶段——口传、手工抄写、印刷、电子传播和数字传播。第三,在教育史和媒介发展史提供的大量历史证据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教育的"技术"发展史的分析框架。教育的"技术"发展史提示我们,一种"新媒介"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人类记录和表达"事实"的方式,并进而引起了学术探索和教育传播的变革。  相似文献   

17.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需要和人民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新时代社区教育急需从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型,实现内涵式发展,"点·线·面·体"发展策略意在探究"聚焦为点、连点为线、织线为面、拓面为体"的新时代社区教育发展路径和实现策略,深入剖析发展策略的内涵要义与操作要领,并重点在品牌项目、实验示范、学习型组织、平台资源、组织网络等社区教育五大重点领域作出应用探究,对推动我国社区教育均衡、优质、创新发展具有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作为当前全国高校普遍开设的一门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已引起了相关专家、学者和教师的重视和关注。从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层面来看,它在转型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当代大学生政治观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还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大学本科教育中新近开设的一门政治理论课程,为了进一步深化课程教学、改进教学效果,必须明确课程定位,围绕课程目的,厘清其与中学历史课、专业历史课、"概论"课等相关课程的关系;同时,要围绕课程内容,正确分析、比较"革命范式"与"现代化范式"、改良与革命、资产阶级共和国与人民共和国等几对关系。  相似文献   

20.
社会科课程体系中的历史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知识及方法关乎人们认识自我和社会的深度,关乎公民教育的质量,以至凡涉及人的权利、义务、道德、态度、价值观等教育内容时,历史知识及方法就成了理解人、社会和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内容之一。我们之所以为人,除了历史成就的人文文化外,还因我们有推进自己的历史不断文明且更具智慧、更有道德、更为人道主义的愿望和能力。公民教育正是依靠这种愿望和能力养成有知识、有道德、负责任的公民。因此,与其说社会科教育需要包含历史教育——作为人的基本的知识素养,不如说公民教育要求社会科必备良好的历史教育——作为现代公民所必需的、与现代意识养成密切关联的一整套观念体系的核心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