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基于这两项技术的新媒体日益引发公众的关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成为继博客、帖子之后网络热点事件的又一发源地,其中尤以微博的迅猛发展最引人关注。2010年,微博的席卷之势让所有人刮目相看,2011年,微博更以208.9%的增幅,创下了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增速之最,以至于《人民日报》撰文指出:“从来没有一个平台像微博一样,如此彻底地激起人们的表达欲望和参与热情。”①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口碑)研究所发布的《2011上半年中国网络舆情指数年度报告》也显示,中国舆论的重心迅速向微博转移,网民爆料的首选媒体更多转向微博②。这种状况极大地满足了公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也使得众声喧哗成为社会舆论场的常态,由此引发的舆论更为复杂多变。  相似文献   

2.
微博已成为公众反映自身观点的主流渠道,微博网络舆情研究有利于对网络舆情的管理与引导。本文运用文献计量法与CiteSpace软件,通过关键词“微博”与“舆情”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的检索,对微博网络舆情的发展趋势、发文机构、发文期刊、基金赞助情况、发文下载量、被引频次与研究热点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微博网络舆情研究已经形成体系,研究方法较为丰富,未来以图像、视频为分析对象的微博网络舆情研究将是该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3.
利用微博增强主流媒体影响力的路径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7月中国首部舆情蓝皮书——《中国社会舆情与危机管理报告(2011)》发布.报告指出,65%的舆情热点由新媒体曝光.微博已经超越网络论坛成为中国舆情的一大源头.微博不仅冲击了传统媒体的主流发布地位,更使其舆论监督功能不断弱化.同时,微舆情环境下,虚假信息和偏激言论的泛滥也滋生了不少社会负面舆论.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做了专门部署,提出“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正确引导微博舆论,疏通公众情绪,保障社会稳定成为媒体人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构建复杂网络模块化模型,引入中心性度量和集聚系数两类系统化的社会网络舆情指标体系,提出了一种微博社会网络微观结构的分析方法,并以“上海发布”政务微博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该分析方法能较好地描绘出微博社会网络结构的个体特性,具有较好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同时,特征向量指数、页面排序指数、权威性指数等综合舆情指标的引入丰富了网络中个体的评价依据.此外,本文分析得到的结论对政务微博的发展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郑诚 《新闻窗》2012,(1):68-69
2011年以来,以备受追捧的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在网络上掀动一波又一波热点舆情,深刻改变了社会舆情的整体格局。从去年初的“微博打拐”到“郭美美”事件,再到动车追尾事故追问、世界杰出华商协会调查、小悦悦引发反思拒绝冷漠.网络舆情正以其不可小觑的力量,牵动亿万受众的神经,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变迁.  相似文献   

6.
《新闻记者》2012,(1):9
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关系研究中心、舆情研究实验室发布《2011中国微博年度报告》。报告称,虽然2010年微博开始热度上升,但是2011年才是真正的"微博应用元年",政务微博出现井喷式增长,企业和企业家微博发展迅猛,微博慈善风行,微博动员升温,而且微博的自净功能也开始逐渐实现。  相似文献   

7.
《2010年中国微博年度报告》称,中国的微博用户已达12521.7万人。2010年舆情热度靠前的50起重大舆情案例中,微博首发的有11起,占22%。微博热也热燃起职业新闻人的心,基于移动化传播形态更加丰富,一大批传统媒体及从业人员入驻微博,探寻冲击下的应对、角力  相似文献   

8.
韩孟洁 《新闻传播》2023,(18):41-43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微博的普及,更多的人通过网络平台如微博等来获取感兴趣的信息、表达立场和观点,社会现实能被微博舆情有力地展现出来。本篇论文主要基于新浪微博平台,以“江歌案”的一审这起突发的有影响的公共事件为研究实例,人工收集新浪微博中关于此事件的300个用户之间的转发关系,以0-1矩阵的形式输入Excel表格中,再导入Ucinet软件中,生成微博舆情传播的网络图,根据节点以及节点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微博舆情传播网络结构的整体分析,再通过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法(SNA)来研究以“江歌案”的一审为代表的微博舆情传播的特点以及其对微博舆情传播的影响,比如运用小团体、K-核、网络密度等指标综合分析数据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媒体、当事人、名人、法律用户等在整个微博舆情传播过程中具有较强的传播能力,传播速度控制,可以通过影响这些关键节点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网络"窝里斗"究竟斗垮了谁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的《企业舆情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企业舆情危机总量达154件,同比增长83.3%,而2000年至2010年十年间的企业舆情危机数量平均增长率仅为31.5%.根据舆情危机事件背后主体企业的网络声誉的评价,结合舆情危机事件本身的热度,《企业舆情报告》对2010年品牌网络声誉损耗进行了排行.其中腾讯因"3Q大战",被列为2010年网络声誉损耗程度最高的品牌,而蒙牛也因"伊利诽谤门"位列前十名.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的应用和普及,已经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也深入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近日,由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 (口碑)研究所/艾利艾咨询机构撰写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子课题"网络舆情指数体系 (IRI)"<2009中国网络舆情指数年度报告>出炉,这是国内首份网络舆情指数年度报告.报告对去年国内网络舆情热点事件进行综合分析认为,网络热点事件日益增多,呈波浪式起伏状态,社会影响不断增强.报告除了对当下网络舆情特点以及出现的可喜变化进行分析外,还梳理了2009年网络舆情的主要问题,包括恶炒、低俗、失控、情绪化等.  相似文献   

11.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等发布的《2013年中国大学生微博发展报告》表明,我国大学校园微博用户已逾3000万,平均年龄为20.84岁,青年学生群体已成为新媒体应用与发展的主力军。在当前高校突发舆情频现的背景下,大学生在社会化媒体的围观、转发、点赞、吐槽等“微传播”助推着舆情发酵,对舆情走势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新信息技术革命掀起的媒介环境变革正在对传统的媒介素养教育带来新的冲击。  相似文献   

12.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企业舆情报告》显示,2010年企业舆情危机总量达154件,同比增长83.3%;2000年至2010年十年间的企业舆情危机数量平均增长率为31.5%;2010年成为中国企业舆情危机的井喷年。根据舆情危机事件背后主体企业的网络声誉的评价,结合舆情危机事件本身的热度,《企业  相似文献   

13.
2014年12月25日,2014年度网上舆情形势分析会召开。这一年最大的变化是,微博上“意见领袖”即“大V”群体的活跃度明显下降。境内网上舆情总体向好,正能量充沛。
  发布会上,互联网新闻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清华大学等多家研究机构负责人分析了2014年度网上舆情。中国传媒大学互联网信息研究院发布的《2014中国网络舆论生态环境分析报告》称,我国移动用户规模在2014年进入迅速增长期,信息由传统PC端流向移动端,以微信、微博、(微)视频、客户端为代表的“三微一端”已成为移动舆论场新重心。2014年,微博上“意见领袖”即“大V”群体的活跃度明显下降,整体发博量减少四成,并出现部分向微信公号迁移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微博影响力发生的技术关键与社会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博作为“个人信息即时共享综合平台”正在深刻改变中国社会,无论是政治生活、经济生活,还是日常生活,微博的影响力无处不在.尽管微博的规模化成长才仅仅2年的时间,但它已经迅速拥有超过2亿的用户,并且在社会生活的几乎所有层面都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按照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主持的“网络舆情智能化数据采集与分析平台”的监测:在2010年,刚刚成长了不到1年的微博已经在各种传播平台的影响力排位中位列第三.按照相关的数据推演,2011年微博作为一种社会舆论和信息交换的传播平台,一定能成为影响力排位的第二,甚至有可能成为第一.  相似文献   

15.
张晔 《新闻世界》2013,(9):128-129
微博舆情是民众在微博空间里的舆论反映。近年来,民众借助微博表达意见、讨论公共事务、维护公民权力的事件屡见不鲜。微博舆情成为反映社会现实的一种“镜像”。它具有传播主体的去中心化与圈子化、传播内容的理性与非理性、传播过程的阶段性与周期性、传播路径的点对面与裂变性等特征。微博舆情的发酵,聚焦了网络民意,成为舆论演进的助推器,构筑起全新的社会舆论形态。  相似文献   

16.
颜芳 《传媒观察》2012,(6):45-46
从2010年的微博元年,到2011年的微博爆发年,140字的微博深刻改变了舆论环境。据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1年中国政务微博客评估报告》,我国政务微博客已超过5万个。南京官方微博——@南京发布开设一年来,有115万多关注者。现以@南京发布为例,浅谈政务微博的舆情引导力,这对其它媒体传播不乏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如果说2010年是"微博元年"的话,那么2011年则是"微博火红年"。在这一年里,微博客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态势。2010年12月29日,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发布《2010中国微博年度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微博服务的访问用户规模已达到12521.7万人。在不久前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上,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钱小芊表示,  相似文献   

18.
有人将刚刚过去的2010年称为中国微博元年。2010年12月,由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室发布的《2010中国微博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0月,我国微博服务的访问用户规模已达12521.7万人,活跃注册用户数突破6500万。尤为值得注意的是,传统新闻媒体及从业人员纷纷开通微博,国内微博的发展呈现出井喷态势。更有预测指出,到2011年底,我国微博累计活跃注册账户有望突破1.5  相似文献   

19.
熊萌之 《传媒》2018,(15):86-88
微博有着时效性强、互动性强、参与门槛低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微博环境下网络舆情的形成与传播更加迅速,信息量更加庞大,且对人们的影响程度也更加深入.因此,微博这一平台已然是网络舆情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将着眼于微博环境,通过心理学视角,分析网络舆情背后的心理学机制,并据此提出相应的网络舆情引导机制.  相似文献   

20.
总结网络舆情治理这10年的“中国之治”,得出我国网络舆情治理内涵不断拓宽、网络舆情治理主体由单一到多元、网络舆情治理手段由粗放到精准的经验成效,但也存在网络舆情治理政策有待完善、网络信息技术有待提升、地方舆情治理有待创新等现实困境。未来网络舆情治理需要在完善网络舆情治理体系、赋能网络舆情治理信息技术、鼓励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等方面做出制度化努力,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实践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