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009年大学毕业后,我在四川省内江日报社任职记者。恰逢内江市承办纪念"新闻巨子"范长江诞辰100周年系列活动,不少新闻界泰斗和长江韬奋奖获得者应邀来访。作为范长江先生故乡报社的记者,我有幸采访了莅临内江的中国记协名誉主席、人民日报社原社长邵华泽。同邵老的一面之缘,对我的新闻观产生了不小影响。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新闻界的一代楷模,范长江在其传奇性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的经典作品。汇集范长江主要作品的《范长江新闻文集》近日由新华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3.
吴冷西同志在《范长江传》的《前言》中写道:这部传记“为新闻界提供了一个生动具体、可亲可近的学习榜样”。我读《范长江传》,尤感亲切。记得那是三十多年前,当我还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读书时,范长江同志就曾为我们做过一次报告。读完这部传记,深为范长江同志的高贵品德和优良作风所感动。 (一) 范长江的生活历程,充满了惊险和传奇色彩,然而不管生活的道路如何艰辛曲折,他追求真理,热爱祖国,献身无产阶级革命和新闻事业的决心,始终没有动摇,这种可贵的革命精神,为我们每个新闻工作者树立了良好的学习榜样。范长江原名范希天,1909年10月出生于四川内江县。1923年小学毕业后,考入内江县立中学。在大革  相似文献   

4.
心泉浇出的荣誉──我印象里的王海兵赵坚本栏责任编辑万木海兵获得了很高荣誉──范长江新闻奖提名奖,我为之高兴,并认为是名副其实。我曾去过范长江的老家内江,走访过范长江的亲戚,从那里追思范长江卓越的新闻业绩,尤其是他用脚和心灵写成的《中国的西北角》。海兵...  相似文献   

5.
记得1981年复旦大学新闻系搞过一次记者问卷调查,其中一栏叫“你最崇拜的记者”,我当时填了两个人:范长江、斯诺。未曾想到10余年后,我居然荣获“范长江新闻奖”。但自当记者之日起,我便以范长江为榜样倒是实情。  相似文献   

6.
范长江诞辰110周年来临之际,学习与践行范长江精神对新时代下的新闻人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作为范长江新闻学院的学子,学习与传承范长江精神是我们的职业追求,也是责任所在。本文以范长江青少年成长之路为入口,通过文献分析、实地走访等方式进行研究,从范长江童年、少年时期的成长经历所接受到的家国情怀、民本新闻观、民族思想观、实事求是等优秀品质探寻其新闻思想的萌芽、发展与形成,这样的探讨是为了不忘新闻人之初心,也为学习和研究范长江新闻思想提供更多的角度与空间。  相似文献   

7.
记者的人格力量不同于一般干部,更不同于一般群众,其人格形象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在人格方面,新闻老前辈邵飘萍、邹韬奋、范长江等人是我们每个记者学习的榜样。他们认为,作为一个记者,必须同普通的老百姓交朋友,同广大的采访对象交朋友。纵观范长江同志的一生,从他作为民主的进步记者到成为共产主义的党员记者,甚至担任了国家新闻总署副署长和《人民日报》总编辑后,仍然坚持平易近人的作风,自觉接受社会监督。1946年,范长江到了解放区,曾经在华中新闻专科学校作过一次《论人民的报纸》的讲话,其中有这样一段:“我…  相似文献   

8.
首届范长江新闻奖的10名获奖者将于今年年内评选产生。作为奖掖先进、引导更多的青年新闻工作者做范长江式记者的这一新闻奖,是我国中青年新闻工作者优秀成果的最高奖励。范长江是我国无产阶级新闻工作者的榜样,半个多世纪以来,尽管由于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磨难,但范长江的精神至今仍然召唤和激励着无数的后来者。前不久,中国记协国内部和范长江新闻奖基金会,邀请有关方面的人士,座谈《范长江新闻文集》和《范长江传》这两本书,追忆和学习范长江的革命精神和  相似文献   

9.
首届范长江新闻奖的10名获奖者将于今年年内评选产生。作为奖掖先进、引导更多的青年新闻工作者做范长江式记者的这一新闻奖,是我国中青年新闻工作者优秀成果的最高奖励。范长江是我国无产阶级新闻工作者的榜样,半个多世纪以来,尽管由于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磨难,但范长江的精神至今仍然召唤和激励着无数的后来者。前不久,中国记协国内部和范长江新闻奖基金会,邀请有关方面的人士,座谈《范长江新闻文集》和《范长江传》这两本书,追忆和学习范长江的革命精神和他杰出的新闻实践。展读华章,范长江当年的风采重  相似文献   

10.
蓝鸿文教授在研究范长江新闻生涯的过程中,陆续发现了一些未选入《范长江新闻文集》的范长江的新闻作品。这些作品的重要程度,虽然不及《范长江新闻文集》中的某些作品,但它们是范长江新闻实践的组成部分,对我们认识范长江,研究范长江的新闻思想和新闻实践有一定帮助。这些作品散见于各种报刊,包括内部刊物。现在作者向读者提供一个包括55篇文章的目录,按发表时间先后为序。这些文章对读者进一步认识范长江,更深入地研究范长江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今年初夏,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隆重举行《范长江记者生涯研究》出版首发式,同时纪念范长江诞辰100周年。为该书作者、教授蓝鸿文举办80寿辰暨执教55周年学术研讨会,我被应邀出席。  相似文献   

12.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座谈会,纪念范长江同志诞辰100周年,缅怀范长江同志的不凡业绩和精神风范.在此,我谨向为党的新闻事业做出贡献的老一辈新闻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向范长江同志的亲属和参加座谈会的各位嘉宾表示诚挚的问候!  相似文献   

13.
2000-2011十年间是范长江研究高潮迭起,极具研究价值的历史阶段,"CNKI"则是其较为典型的研究截面。新世纪初,范长江研究在"史实记述"、"报道内容""、新闻思想""、历史评价"、"技巧与特色"和"争鸣"等方面有了诸多探索,尤其是争鸣的高涨有利于研究的推陈出新。但是,范长江作为一种跨越历史的新闻现象,其研究有流于固化的趋向。突破束缚,深入本质,当是范长江研究的要义所在。  相似文献   

14.
时间过去了四十七年,直到如今,我才第一次看到《徐州突围》这本书。这本书是一九三八年徐州突围以后不久,范长江同志主持编辑出版的。打开扉页,看到编委名单,如今健在而我又熟识的,怕只有陆诒同志一人了。将近四十位作者中,我所认识的同志,许多已经故去。特别是这本书的主编兼作者,我所尊敬的范长江同  相似文献   

15.
前些时在报上看到筹备纪念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范长江的消息,最近又知道了今年11月23日是范长江先生逝世20周年纪念日,于是50多年前一段难以忘怀的往事不断地在我眼前闪现。 1938年,我才18岁,抗日烽火燃遍了中国。我的家乡江西南昌即将沦陷,我从家乡流亡到湖南长沙。这时我热血沸腾,志愿从军,杀敌报国。这年7月,大公报记者范长江在长沙作抗战演讲,我闻讯赶去听讲,长江先生讲得慷慨激昂,十分鼓舞人心。有人递条子问:抗战到底的“底”究竟在哪里?长江先生斩钉截铁地说:这个“底”就是打走日本帝国主义,把鬼子赶出东三省,还我河山!顿时赢得如雷掌声,人  相似文献   

16.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和范长江新闻基金会在去年举行“首届范长江新闻奖”颁奖大会之后,又邀请了范长江夫人沈谱和9名获奖者,就学习范长江精神,做范长江式的新闻工作者的话题,进行了座谈。现将他们的座谈发言摘要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近二十年来,"范长江研究"成为中国新闻史学界一个活跃的领域。研究者见仁见智,尽管存在不同看法,总是有助于加深对历史以及历史人物的认识与理解。笔者以为,在这项研究中,其首要和核心的问题是能否真正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为了正确地解读我的父亲范长江先生的新闻生涯,首先需要为各界读者提供符合历史真实面貌的范长江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18.
为什么不是范长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旧《大公报》的大量报道 ,论证了为什么范长江不是“第一个公开如实报道红军长征的记者” ,认为范长江红军长征报道的失公失实原因 ,主要在于世界观、对我党缺乏了解和采访作风不深入等三方面所致。对范长江西北采访的第一个目的以及范长江红军长征报道的影响 ,也作了必要的考证和分析 ,同时还澄清了范长江西北采访研究中的一些错误看法。  相似文献   

19.
20多年前,刚刚跨进新闻大门时,就看到一本新闻书中这样写道:中国新闻前辈范长江认为,记者要有健全的人格. 这句话我在心中铭记了20多年,随着我在新闻活动中遇到越来越多的各种复杂情况,越觉得范长江的话道理深刻.如果一个记者没有良好的人格,就不可能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20.
蒋忠波 《编辑之友》2011,(12):129-131
自1935年7月至1936年5月间,范长江以大公报旅行记者的身份踏上了西北之旅,写下了大量关于西北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的通讯作品。这些作品发表在当时的《大公报》上,产生了极大反响。随后,天津大公报决定将这些通讯以《中国的西北角》为名结集出版。1936年8月,《中国的西北角》首次由天津大公报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