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已达4.2亿,网络新闻使用率排名第二,占网络总使用率的78.5%,用户规模达3.3亿人,近八成网民上网的首要目的是查看新闻.  相似文献   

2.
网络新闻主要是指由报社、杂志社、广播电台、电视台、通讯社等建立的网络或其他专门化的新闻性网站所发布的新闻。网络新闻媒体则是借助互联网发布新闻和进行新闻信息服务的站点。电子邮件在传播信息、发送新闻信息方面开创了网络新闻的先河。网络新闻具有传统新闻不具有的优势,因而发展迅猛。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统计报告表明,至2006年底,中国大陆已有网民1.37亿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0.5%;用手机上网的已有1700万人。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新闻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气势,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去互联网查看新闻。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1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底,我国网民人数达到了1.37亿。其中,半数以上的网民上网的首要目的是查看新闻。  相似文献   

4.
王亚虹 《新闻窗》2014,(1):85-85
媒介融合环境下的网站编辑人员需要具有写、编、摄、排等综合业务能力,需具备较强的新闻价值判断力和信息整合能力以及出色的新闻策划水平与信息资源发掘能力。同时,网站编辑还需要拥有良好的新闻素养,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抓住各种新闻信息。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网络新闻的网民规模已经达到4.61亿,网络已经成为了网民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许海滨 《传媒》2017,(16):51-53
网络新闻跟帖是指网民根据网络媒介提供的新闻发表自己观点和见解的网络表达方式,其最早是作为网络新闻的副产品出现的,目的是增强网络媒介和网民的互动,使网民不仅能够寻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新闻阅读,还能进行即时点评。发展至今,网络新闻跟帖已经成为一款重要的媒介产品,很多网民也把关注的重点从网络新闻本身转移到冗长而充满争议的跟帖上。阅读网络新闻跟帖并通过发布跟帖表达自己的观点成为网民新的舆论参与行为,值得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6.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达88.9%.在我国手机网民对各类手机应用的使用率排行榜单中,手机网络新闻用户规模为4.60亿,网民使用率为77.4%.  相似文献   

7.
网络新闻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新闻制作与传播方式,极大地满足了网民对新闻的多方面需求。另一方面,真实性——这个对包括网络新闻在内的所有新闻品种来说至关重要的原则,网络新闻的制作者和发布者实在不应有半点含糊!它是网络新闻的“立身之本”,也是判断一个网络新闻发布者具有公信力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8.
刘佩 《当代传播》2004,(1):51-53
当前,网络新闻因其发布量过大、报道速度过快使网络新闻的真实性受到严重的威胁,直接影响了网络媒体和网络新闻的整体形象。而建立和完善网络新闻更正制度是其树立新闻权威性的必由之路。搜狐网日前与网友联手,共同建立新闻纠错平台,力求消灭其网页上承载的所有新闻错误,开我国网络纠错制度之先河。本文将以搜狐网新闻纠错活动为重点个案,对其内容、特点、发展瓶颈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对网络新闻更正制度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和前瞻。  相似文献   

9.
网络新闻是通过互联网向网民发布、传播新闻的一种新闻形式。随着数字科技的快速发展,网络媒体的普及性将超越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网络新闻也必将随之具有更广泛影响力,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网络新闻将成为新闻传播的主流模式。  相似文献   

10.
1.前言2012年1月16日,据CNNIC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的微博用户数量已经达到2.5亿,占到总体网民的48.7%。而随着网络新闻用户的逐年下降,微博作为一种信息传播平台,正渐渐成为网民获取新闻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1.
吕国英 《军事记者》2008,(12):52-53
来自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2.53亿,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9100万人,同比增长56.2%,手机网民规模达到7305万人,同时,我国网站数量达到191.9万个,年增长率为46.3%,网络新闻使用率达81.5%,用户规模达到2.06亿人,网络新闻阅读率比2007年12月增加了8.8%。  相似文献   

12.
网络新闻专题是一种全方位、深层次的立体报道方式。根据报道内容可分为突发事件新闻专题、主题类型新闻专题和栏目类型新闻专题,制作网络新闻专题要根据报道的不同类型专题,对信息素材进行深入梳理和加工,并以适合的形式进行发布。网络新闻专题制作的专业化对提高网站品牌影响力,提升网站知名度和网民浏览量,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正>据CNNIC发布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网民达5.91亿,网络新闻受众达4.61亿,使用率78%。网络新闻作为网民的基础应用之一,会随着网民规模的增长而上升。同时,网络新闻因为及时性、交互性等优势,加之视频等内容的引入,有效地扩大了受众规模。但是,微博、手机书等新兴信息传播渠道的出现影响了网民对于传统网络新闻渠道的使用:同时,互联网逐步向低学历、高年龄  相似文献   

14.
一、发挥网站专业优势,引导网民理性参与 "关于网络新闻的界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的是互联网上综合性门户网站和各类专业性网站所发布的各种有传播价值的信息,狭义则专指互联网上新闻类的信息,包括传统媒体所设网站、其他网站和个人主页、站点所发布的新闻信息."①网络新闻具有快速、开放、互动、共享等特点,应该也是事实的报道,也需要具有新闻价值,否则就不能引起网民的关注.网络新闻不像传统媒体的新闻那样必须经过审稿才能刊登或播发,它所受到的限制非常小,每个人都可以在网上发布自己认为的新闻,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快速传播.在网络新闻的传播过程中,网民对新闻资讯的接受不再是被动的,而是会主动地进行附和、反馈或质疑.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NNIC)2015年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4年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手机网络新闻的使用率达74.6%。用户在哪里,媒体关注的目光就要投向哪里,媒体用户的迁移深刻改变了媒体的运作模式,新闻客户端也日益成为国内传媒集团发展的热点。2015年1月21日,由湖北日报传媒集团重点打造的动向新闻客户端正式上线,承载着党报党网在移动互联网上延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被称为第四大媒体,为信息的传播提供了强大的舞台。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微博用户规模为3.09亿,比2011年底增长了5873万,网民中的微博用户比例达到54.7%。手机微博用户规模2.02亿,占所有微博用户的65.6%,接近总体人数的三分之二。网络给人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新闻信息,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畅所欲言的平台,网络新闻成为人们及时全面了解时事的重要渠道。本文将从网络民生新闻这方面来阐述。  相似文献   

17.
今年,湖南省委将设立新闻发言人,纪委、组织、宣传、政法、统战等党委部门建立新闻发布制度,设立新闻发言人。同时,湖南将推动设立网络新闻发言人的工作。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及各部门新闻发言人,同时作为网络新闻发言人,发布党委、政府的网络新闻和党务政务信息,并就各媒体和网民关心的相关问题进行答复。  相似文献   

18.
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工作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上半年,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开始在我国一些政府部门出现,并受到了网民的欢迎.网络新闻发言人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没有任何模式可以借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建议通过构建多样化的发布机制、实效化的服务机制和立体化的宣传机制等手段让网络新闻发言人成为政府信息公开和民主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19.
黄秋生 《军事记者》2010,(11):16-17
截至2010年6月30日,我国网民总数已达4.2亿,其中网络新闻用户达3.3亿。这意味着5个网民中就有近4个人通过网络了解新闻,网络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宣传阵地。  相似文献   

20.
网络新闻资源丰富,报纸选择渠道广泛 闰务院新闻办今年6月8日发表的《中国互联网白皮书》中指出:“截至2009年底,中国网民人数达到3.84亿人。80%以上的网民主要依靠互联网获取新闻信息。”实际上,网络媒体在为网民提供新闻信息的同时也丰富了报纸的新闻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