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中学文科》2004,(9):6-11
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本义指词的最初的最常用的一种意义;引申义是在基本义的基础上引申,发展而来的意义;比喻义则是借一个词的基本义来比喻一种事物,且这种新的意义逐步固定下来。例如“深”的本义是“从水面到水底的距离大”,而“情深似海”“道理很深”则是对本义的引申。再如“铁”的基本义是一种坚硬的金属,“铁拳”“铁的意志”则用了它的比喻义,有“像铁一样坚硬”的意思在里面了。  相似文献   

2.
请看下面题目:从词义角度看,与“宏伟的蓝图”这一语言现象不一致的一项是()A灰色的作品B.争论的焦点C.劳动的结晶D.鲜花的海洋该题考查的是词的比喻义和比喻修辞格的区别。词的比喻义和比喻修辞方法是两种不同的语言现象,分析时切不可混为一谈。比喻义属于词法的范畴,比喻属修辞的范畴。比喻义是由基本义通过打比方的方法转化并固定下来的意义。例如,大脑顽固不化好像花岗岩一样,于是用“花岗岩”来比喻“顽固不化”,久而久之,“花岗岩”就有了“顽固不化”的含义(比喻义),可以直接说“花岗岩脑袋”,不需要借助于“像”…  相似文献   

3.
严格地说,高考很少考查根据语境辨析词语的读音,而是主要考查根据语境辨析词语中多义语素的读音,亦即多音词,而字音依据字义来决定。因此,要从语境义入手辨析读音正误,正确理解词义是前提。词语的意义会随语境的变化而变化。多义词的语境义判定,就是要我们根据语境判定词语的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要注意词语在特定交际环境中所产生的特定意义和临时意义。比如如果一对恋人用亲昵的语气说出“你真  相似文献   

4.
汉语词的比喻义和修辞中的比喻都有一个比喻过程,但有区别。比喻义属词汇学的范畴,由于比喻的长期使用,喻体的词义已成为本体的词义,其性质是长期固定的。修辞中的比喻只存在于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性质是临时的。在公文中,如按公文语体要求,运用比喻修辞和词的比喻义,可达到用具体说明抽象、浅显说明的深奥、生动代替平淡、熟悉说明陌生的语言效果。  相似文献   

5.
王静 《沧州师专学报》2007,23(1):130-130
比喻作为修辞手段可以引起汉语词义的引申,其常见类型有三种.由比喻催生的引申义是词的固定义而不是临时义.  相似文献   

6.
“义随境迁”,一个字、一个词只要进入文句,就会与文句中的词语、句子、段落乃至篇章发生联系并受其制约。因此,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境条件下有不同的含义,即语境义。理解字词的语境义,有助于理解句义,进而理解段篇内容,所以,解释词语语境义是中考阅读测试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考查点。具体的语言环境,决定了词语的含义,这个含义有时是字词的基本义,有时是引申义,有时是比喻义,有时可能是“临时义”。这种“临时义”的语言形式,有时是隐含意义,有时是感情意义,有时是修辞意义。因此,要准确确定某个词语在文中的特定含义,必须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根据上下文去推断词语含义。尤其是遇到生字词时,由于不让翻查字典,更须结合语境条件去解释,一味停留在这个词语上硬抠,是抠不出来的。  相似文献   

7.
浅谈词的比喻义黄芬香每个词都有一定的意义,有的词只有一项意义,而更多的词具有两项或两项以上的意义,这样的词叫多义词。多义词中最基本、最常用、而且往往是最初的意义叫基本义,由基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叫引申义。词的比喻义是引申义的一种,它是指多义词中通过比喻...  相似文献   

8.
一、说要 “能够根据语境辨析词语的音义,能正确使用词语”这个要求有两层意思:一是辨析词义,一是使用词语。这二者间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做不到前者,后者则无从谈起。 “辨析词义”的内涵比较丰富,它主要有:第一,一辨析词语的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在现代汉语中,词的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构成了该词的固定义项。比如,“原”这个词的义项就有:①最初的;开始的。②原来;原本。③没加工的。④原谅。 ⑤宽广  相似文献   

9.
字词的比喻义是由于词的比喻用法而固定下来的意义,它是由词的基本义而派生出来的意义。字词的比喻义与比喻修辞格有相同之处,即两者都是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产生的词义,但也有很大的不同。一、从语言标记上看,字词的比喻义由于意义固定,人们已经不感觉是一种比喻,而比喻修辞格在使  相似文献   

10.
语境能确定或限定话语中词语各种各样的意义,制约着词义的理解,对词义具有调适作用:使词义单一化,使词义具体化,使词义延伸,赋予词语临时意义,赋予词语修辞意义。词语的这种受语境调适产生的言语义称作语境义,它在话语中常表现为表层语境义和深层语境义两个层次:表层语境义是理性意义项目在语境中的再现,体现着语境对词义项目的选择性;深层语境义往往是在词语原有概念的基础上通过语境的作用而生成了一个新的概念,词义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主观性很强。两者皆与语境信息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1.
赵安民 《语文知识》2001,(10):33-35
高校现代汉语教材在讲到多义词时,几乎无一例外的都讲到了词的比喻义。把“借用一个词的基本义来比喻另一种事物时所产生的新的意义”叫做比喻义。(黄伯荣《现代汉语》514页)像“帽子”比喻“罪名”,“近视”比喻“目光短浅”,“结晶”比喻“成果”,“搁浅”比喻“停顿”,“酝酿”比喻“商量准备”等。并且都详述了比喻义与比喻修辞格的区别。那么,通过借代而固定在词上的意义是否可以叫做词的借代义呢?像“须眉”代指“男子”,“笔墨”代指“文章”,“干戈”代指“战争”,“管弦”代指“音乐”等。我认为是可以的。因为“须眉”“笔墨”“干戈”用来指称“男子”“文章”“战争”显然不是它们的本义,也不是由本义推演发展而来的引申义,更不是通过打比方而形成的比喻义。因为,比喻的构成基础是相似点,而借代的构成基础却是相关性。这里显然只是相关而非相似,它们的意义是通过借代形成的,把它们看作词的借代义,既符合语言实际,又有利于明确多义词的词义来源和义项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准确理解词义是正确运用词语的前提,因此,讲清词义是词语教学的重点,运用恰当的方法又是进行词义教学的关键。 一、词义教学应首先分清词的本义,转义和比喻义 (一)词的本义或基本义。所谓词的本义卵是词的最初义。词的基本义即是常用的派生义。如“年”  相似文献   

13.
<正> 对汉语多义词的语义派生类型,现今一些主要教材和专著一般都划分为“引申义”和“比喻义”两利。“引申义”是“由基本义直接发展引申出来的派生意义”“比喻义”则是“通过词的比喻用法产生出来的意义”。笔者以为,这个划分并不科学,“引申义”、“比喻义”的定义事实上也很难让人准确掌握并确定一个多义词的诸派生义分别属于两种中的哪一个类型。试以多义词“口”为例。“口”的本义是“人或动物进食或发声的器官”,派生义项例如: ①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口、罐口 ②出入通过的地方:关口、港口、路口  相似文献   

14.
一、比喻词语的概念 许多关于修辞的专著、论文和教材都是把比喻这一修辞格中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如“象”、“好比……一样”、“仿佛”、“犹如”、“如同……似的”、“恰似”等叫做比喻词语,或简说成喻词。本文所说的比喻词语则是与这种传统的说法完全不同的另一个概念。正如许多研究词汇的专著、论文所论述过的,在多义词的转义中,除了一种是经过推演发展而产生的引申义之外,还有一种是由修辞格中的比喻用法逐渐凝固而成的比喻义,我们  相似文献   

15.
能够根据语境辩析词语的音义,能正确使用词语 【考点说明】该考点讲的是理解和运用词语。理解要根据语境,就是说要根据词语所在的句子以及上下文所形成的语言环境对词语作动态的理解,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考点对考生的具体要求是: 1.辨析词语中汉字的读音。不少汉字是多音字,(如“行”、“长”、“朝”)但在具体的语境中,读音是唯一的。 2.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意思。词语除了一词多义之外,还有本义、比喻义、引申义之别,有时还有特定的修辞义,只有通过具体的语境,才能准确解释。 3.选用词语要准确。主要是注意词义的细微差別,如语义的轻重、语气的强弱,准确地传情达意。 4.要准确地把握词语适用范围的大小。 5.要准确地把握词语的感情色彩,做到褒贬、庄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均出现结合语境分析词义的试题。这是符合教学大纲“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的精神的。一般说来,词的概念意义(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通过查阅工具书比较容易理解,而有些词的意义(如语境义)在词典等工具书上却是查不到的,这就需要我们根据上下文的具体语境去分析、判断、理解它们在文章中的特殊含义。笔者就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这种语言现象作些简单例释。  相似文献   

17.
在词的释义中,最容易混淆的是词的比喻义和借代义。比喻义和借代义都是词的引申义。分别是通过比喻和借代的修辞手法而产生的。因此,要搞清比喻义和借代义的区别,首先要搞清比喻和借代这两种修辞方法的区别。 借喻和借代在形式上有相同的地方,这就是它们隐去了本来所要叙述的事物,而用另一个事物来代替它,但是这两种替代的根据是不同的,也就是说,这两种修辞方法所赖以成立的客观基础是不同的。借喻的基础是“相似”而不是相关;借代的基础是“相关”而不是相似。这是区别借喻和借代的主要标准。借喻的特点是“以甲喻乙”,借代的特点是“以甲代乙”。借喻一般都能还原为明喻的形式,而借代则不能。  相似文献   

18.
修辞手段的运用会使词语产生临时意义,临时意义一旦固定下来,就成为词的引申义,因此,修辞手段对词义的引申有推动作用.本文论述修辞手段委婉对词义引申的影响,并归纳出词义的委婉引申共有三种类型:自谦式、尊人式、忌讳式.  相似文献   

19.
关于词语比喻义的例证说明什么是词语的比喻意义?胡裕树立编的《现代汉语》(1988年增订本)是这样解释的:有些词的引个意义,是通过词的比喻用法产生出来的,这种引申意义,也叫做“比喻意义”。比喻意义和一般的引申意义不同,它不是直接从基本意义转化而来的,而是通过基本意义的措喻而形成的。例如“铁”的比喻义“坚硬”(如“铁拳)“确定不移”(如“波的意志”)是由其基本意义“一种坚硬的金属”价喻转化而成的,“香”的比喻义“舒服”、“受欢迎”,“鬼”的比喻义“不光明”、“不可告人的勾当”、“恶劣”、“机灵”,“花”…  相似文献   

20.
[考点解读] 本考点要求考生能够理解重要词语的语境义、比喻义、引申义等;能够根据语境需要正确选用词语,辨析词语(或成语)运用的正误;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的表达效果;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推想文章中生僻词语和新生词语的恰当意义;根据语境正确运用关联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