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梅,迎寒而开,美丽绝俗,是坚韧不拔的人格的象征。 兰,多生于幽僻之处,色淡香清。是谦谦君子的象征。 竹,中空多节,经冬不凋,是刚直、谦逊、不卑不亢的高雅之士的象征。 菊,清丽淡雅,芳香袭人,它艳于百花凋后,不与群芳争荣,多用来象征恬淡自处、傲然超群的高尚品格。  相似文献   

2.
[小引]梅的剪雪裁冰,一身傲骨;兰的空谷幽香,孤芳自赏;菊的凌霜自得,不趋炎势;竹的筛风弄月,潇洒一生。正因如此才会被后人合称为“四君子”。梅兰竹菊,在文人的笔下是“品格高雅、高风亮节”的代称。梅兰竹菊成为中国人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作家笔下最常见的题材。在作家笔下,梅兰竹菊透着浓浓的中华民族文化,铸造了民族精神,抒发了民族气节。梅兰竹菊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大特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美文展示一]腊梅(节选)余秋雨住院病人都有一点神经质。天地狭小,身心脆弱,想住了什么事怎么也排遣不开。听人说,许多住院病人都会与热…  相似文献   

3.
菊花气韵清高,品行坚强,不与百花争艳,在秋风渐劲中经霜不凋,凌寒怒放,深受人们的喜爱,被誉为"四君子"之一。历代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赞菊诗篇。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抒发了救国的才能不得施展反而被流放的忧愤,以至于宁肯投江也决不随波逐流。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相似文献   

4.
曹暇 《山东教育科研》2010,(15):62-62,64
文章阐述梅、兰、竹、菊“四君子”题材始终伴随着中国花鸟画的发展。这不仅是由于“四君子”本身的自然属性而呈现出的一种自然美,更重要的是古人把一种人格力量、文化内涵注入到“四君子”之中,最终“四君子”成为古人托物言志,寓兴自我,展示高洁品格的绝佳题材。  相似文献   

5.
张贝贝 《文教资料》2011,(22):23-26
"梅"、"兰"、"竹"、"菊"在中国被称为"四君子"。作者从认知语言学隐喻和转喻的角度,对中国文化特有的"四君子"的国俗语义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四君子"国俗语义联想的基础和类型,以作为汉语国俗语义的认知研究中花木词语义研究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芳友:兰花春晖开禁苑,淑景媚兰场。映庭含浅色,凝露泫浮光。日丽参cēn差cī影,风传轻重香。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唐·李世民)简析芬芳四溢,清香扑鼻的兰花,堪称花中君子。要不,何来“君子兰”?清友:梅花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简析一身正气,方能顶住歪风邪气。傲骨凌霄的梅花,就是为官两袖清风者的写照。奇友:蜡梅花天向梅梢独出奇,国香未许世人知。殷勤滴蜡缄封却,偷被霜风折一枝。(宋·杨万里)简析蜡梅与腊梅是两回事。历经霜风雪雨的蜡梅,更是香气清馨,形态可掬。殊友:瑞香花幽…  相似文献   

7.
杜万峰 《文教资料》2008,(14):67-68
四君子画作为独立的画科有着自己的审美理念,本文从其产生背景、发展过程、艺术特征、审美要素等方面简要阐述,学生和了解四君子画,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  相似文献   

8.
2012年8月,安徽省第三批43位援疆老师来到新疆,其中有30位老师安排在皮山县九年一贯制学校。 在皮山支教的队伍中有四位女老师,我们自称为“四君子”。  相似文献   

9.
“甜言蜜语”是为了讨人喜欢或哄骗人而说的动听的话。 例如:“用甜言蜜语来拉拢、腐蚀干部,是投机取巧者惯用的手 法,必须百倍警惕。” “花言巧语”出自《朱子语录》:“巧言即今所谓花言巧  相似文献   

10.
11.
有一首台湾歌谣是这样唱的:“倒唱歌儿顺唱歌,河里石头爬上坡,我打弟弟门前过,看见弟弟摇外婆。满天月亮一个星,千万将军一个兵,从来不说颠倒话,聋子听见喜盈盈。”看了这首广为流传的歌谣,你一定忍俊不禁了:河里石头怎么能爬上坡?“满天月亮一个星”,有没有搞错?聋子也能听见?那么我告诉你:是的,的确“搞错”了,不过这可不是普通的病句,而是人们有意的“杰作”:在颠倒事实中产生一种幽默的效果。这,就是颠倒歌。  相似文献   

12.
成语是人们长期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大多只有一个出处,而“期期艾艾”却有两个出处。  相似文献   

13.
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本《诗》月刊面世时间虽然短暂,但它为中国传统诗歌向新诗转型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参与编辑的叶圣陶、刘延陵、朱自清和俞平伯四君,皆出生成长于江苏这块文化厚土,因为相同的志趣爱好和共负的时代责任而走到一起,本质上,《诗》月刊的诞生是江苏丰富、开放、多元的文化及文学土壤催生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苏教版七年级(上)《语文》中有一个主题为“长征组歌”的单元,收录了几种不同文学体裁的“长征”文章。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这段历史相当陌生。如果在每一课教学中不断插入相关背景介绍或许能弥补这一缺陷,但又担心这样教会显得零乱而无整体感。带着如上困惑,我们查阅了同  相似文献   

15.
竹之韵     
11月19日 星期六 是绿色的瀑布在此奔泻吗?是天边的绿云在此停留吗?是画家在此泼绿挥毫吗?哦,都不是,那是中国“四君子”之一的竹。  相似文献   

16.
徐昌才 《初中生》2006,(7):52-53
唐代,应试举人为增加及第的可能性及争取好的名次,多将自己平日所做诗加以编辑,写成卷轴,考试以前呈送当时在社会上、坛上有地位有影响的人,请求他们向主司即主持考试的礼部侍郎推荐,从而增加自己及第的希望,这种风尚就叫做“行卷”。  相似文献   

17.
〔精彩新茶〕曾经有过这样一个调查:世界上谁才能真正享受快乐,在上万个答案中有几个答案十分精彩,它们分别是:吹着口哨欣赏自己刚刚完成作品的艺术家;给欢蹦乱跳的婴儿洗澡的母亲;正在沙地里堆城堡的孩子;劳顿了几个小时终于救治了一位病人的外科大夫……请以“享受快乐”为话题,自拟题目,自由发挥,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体裁不限。〔开馆泡茶〕凡热衷于某件事,沉醉其中,忘情地玩味并从中得到快感都可称之为享受快乐。这个话题作文取材范围广,角度多,切合学生的心理期待和需求,便于学生自由发挥,抒写真情实感。引子的材料中已为我们提供了…  相似文献   

18.
没有怀才不遇的时代,只有怀才不遇的人 在报纸上读到日本当红作家片出恭一讲述自己从“冷”到“热”的艰难历程,颇有感触。的确,我们所处的时代不同以往。对某些人来说,这是一个怀才不遇的年代;而对于另外一些人,它则是一个充满机遇的年代。但是,我想从某种角度上说,没有怀才不遇的时代,只有怀才不遇的人。我们每个人都有怀才不遇的时期,缩短这个阶段就要保持理性、效率和反省的生活态度。人可以怀才不遇一时,切不可怀才不遇一生。  相似文献   

19.
《小学生导读》2010,(1):F0002-F0002
梅花 与兰花,竹子,菊花并称为“四君子”;与松树,竹子并称为“岁寒三友”。是中华民族与中国的精神象征。  相似文献   

20.
摒弃孤立,加强沟通,站在九年义务教育整体性的立场上来思考和教学,才能切切实实做好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与初一语文教学的连接,才能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