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胡塞尔“回到事情本身”的呼声,就是呼吁纯粹按照其直观的“自身被给予性”,来回避所有无关的成见。即:只关注事物显现于意识前的叙述,排除掉所有意识之外的假定和成见。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回到思维的直观认识,回到纯粹给予的意识,胡塞尔主张运用“悬置”“本质还原”“先验还原”等“现象学还原”方法。现象学还原的方法就是现象学分析意向性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2.
近一个世纪以来,现象学意向性的理解视角,从描述逐渐转向解释、后结构和后意向;从追求现象本质逐渐转向关注意义的主体间性、情境性、多样性和差异性.对比分析意向性的视角差异,并系统梳理本质、情境、生成、生产/激活的现象凸显脉络,有助于引导教育技术研究更为关注技术现象的情境意义和个人价值,尤其是借鉴指向社会变革的后意向现象学方法论,探索研究者范式思维、学习设计建构和技术调节实证探索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阿尔弗雷德·舒茨是20世纪著名的社会学家之一.他将胡塞尔的现象学哲学引入社会学,并成功用于改造韦伯的解释社会学,从而开创了现象学社会学这一理论流派.由于方法论与方法不仅是社会学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其建立的根本和基础,因此,作为对20世纪中期以后社会学理论影响很大的现象学社会学,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其方法论基础和具体的方法.本文即对舒茨所创立的现象学社会学的方法论作一简单梳理.  相似文献   

4.
教育现象学追问生活世界中具体的教育现象,是对教育问题的直观和审视.高等教育研究在形成多学科研究观点的过程中,其研究方法也可以从教育现象学中吸取养料.在高等教育研究中,从教育现象学的视角,应注重研究回到实事本身,回到生活世界,进行问题反思.  相似文献   

5.
范梅南的现象学教育学建立在现象学哲学基础之上,以一种独特的人文视域审视教育学科,是在“朝向事情本身”观念指导下的教育运用。因循哲学史上第三条道路,超越传统本质主义的立场,从本体论、价值论、方法论层面建构智慧教育学的可能性。他所设想的既非理论化也非技术化形态的教育学,而是在实践中探索教育与人的意义世界,是教育的实践哲学,真正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学建构。他的教育学是以教育意识为逻辑起点,捍卫教育学的人文科学属性,开创生活体验、做现象学等教育研究方法论,将教育学研究奠基于深厚的理论学养与广阔的实践经历上,重塑语言在教育研究与写作中的角色,引领当代教育改革与实践。在方法论层面,我国教育理论界从范梅南的贡献中可以获得如下启示:寻求教育问题与研究方法的辩证和谐;拓展我国教育研究方法的现象学研究视野;探索现象学教育学方法论的本土化路径。  相似文献   

6.
现象学“回到实事本身”的思想,对量子力学中的测量问题,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教育领域,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各行其是,互相缺少对话,似乎没人觉得有何不妥,而在随后作为“第三种教育研究范式”出现的混合方法研究,方法论矛盾变得尖锐且无法回避。文章在反思关于混合方法研究方法论的几种典型说法及其局限性之后,以认识论现象学为主要哲学依据进行观察,发现认识论现象学的真理观不仅可以作为质性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在构造真理的意义上,还可以从它开始对量化研究进行重新理解,实际上是使得教育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的方法论在这个框架中得到统一。  相似文献   

8.
梁衡的新闻研究活动,在其外在的独特性之后,其实存在着方法论的突破,他的研究活动实际上体现和运用了现象学的方法。考察梁衡新闻研究活动的轨迹,可以发现,在他三个阶段的工作中,恰好完成了现象学方法的“还原”和“自由变换”,在此基础上,通过梁衡个体化的思考和研究,形成了其独具一格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
摘要:传统的教育研究因过分追求结论的客观性、普适性等原因。脱离了生活世界,日益受到质疑和挑战。现象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生活世界,它关注个人的特殊的生活经验,并为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具有现象学的主体间性的特征,这种主体间性是当代哲学消解一元主体,用对话和交往取代主体中心论。此观点恰恰与新课程的理念不谋而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着现象学的相关理念并运用中医中的望、闻、问、切的模式探索其本身的教学,有利于促进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教育哲学深受知识论影响,我们必须对此深刻反思。“面向事实本身”是本现象学的根本精神,教育哲学需要这种批判和建设的精神,它的引介为我们走 体作了间谍深远的准备。  相似文献   

12.
生活世界是教育的起点,亦是教育的归宿.然而,当代教育却面临着对生活的疏离和遗忘的困境.为解决这一问题,当代哲学大师胡塞尔则从现象学的角度论述了生活世界和教育世界.从教育与生活内在关联的视野去把握教育与生活的内涵及其关系,使得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成为可能,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限度.  相似文献   

13.
从现代西方心理学两大方法论基础实证主义和现象学出发.对自我的已有研究做初步的归纳、梳理,并提出了发展趋势,以便为进一步深入开展自我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
15.
当前教育现象学研究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1)理论建构.从本体论出发,探讨如何从现象学的思想“看”教育学,旨在建构一门新型的教育学;从方法论出发,探讨如何用现象学的方法“做”教育研究,推动教育研究范式的转型.(2)意义探讨.教育现象学对于教师专业发展、课程教学有何启示.(3)方法应用.国外研究注重将现象学方法运用于实际的教育研究领域,具有鲜明的实践特性和应用取向.在此基础上,文章对当前教育现象学研究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归纳和反思.  相似文献   

16.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中一对最核心的人际关系,在教育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学校任何教育活动都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展开的,没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关系,教育关系便不能成立,教育活动便不可能产生。当教师的“独白”替代了师生的对话,当师生间的平等交流遭遇屏障,如何摈除物化的师生关系,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已成为迫切的问题。文章通过运用现象学中的“回到事实本身”的态度和“生活世界”的理念,在现象学的视角下使教师懂得如何更好的处理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关系,如何以研究者的眼光来关注教育,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教育现象学思想反思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和发展现状,提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要实现从培训到发展的转变,以及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应有的取向。  相似文献   

18.
教育现象学:问题与启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澄明“现象学”精神的基础上,文章认为现象学对教育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本体论和方法论两个方面,并较为细致地分析了这两种影响。现象学与教育哲学的关系是内在的。现象学对于教育哲学的意义,集中地表现在批判意识、求实意识和关怀意义的启发价值上。教育哲学只有首先作为现象学,才能把握住自己。教育现象学对于教育哲学的深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教育现象学及其研究步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教育现象学是我国需要发展和丰富的研究方法之一。本文结合胡塞尔超验现象学精神,对教育现象学作了比较全面的概述和分析,内容包括教育现象学的内涵、主要思想、研究步骤、研究意义和评价等。文章能够对相关研究者提供启发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教育哲学深受知识论影响,我们必须对此深刻反思。“面向事实本身”是现象学的根本精神,教育哲学需要这种批判和建设的精神,它的引介为我们走向教育本体作了意义深远的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