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仁彧 《职教论坛》2023,(6):104-110
功能与样态各异的教育实践积淀了人类的文明,而社会的发展日益激发人们对开放共享教育理念的强烈渴求,并以此构建促进个体终身成长的教育共同体。开放教育可以帮助人们获得普适性的教育信息、均等化的学习机会与丰富的知识内涵,是对教育与实践的紧密融合。通过融学校教育、校外教育与网络教育于一体的教育新平台,开放教育构建的是教育理念包容、教育形式多元与教育内容开放的教育新体系。在开放共享的教育新发展理念指引下,为担负起终身教育的启航者、终身学习的助力者、学习社会的培育者的新使命,开放教育需走出一条强化全民教育、实现兼容并包与推进模式创新的融合发展新路径。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要考虑为教育发展带来新的理念和动力,促进教育方法和模式的深刻变革。这为未来教室的构建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即颠覆传统教学模式、拆掉现有学校围墙,建立以学生为中心,支持个性化学习、开放学习、泛在学习等多种新型学习模式的教学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许多专家学者都号召年轻一代学习国学,从而掀起学国学的热潮:从少儿读经到大学开设国学实验班,从“淑女学堂”的出现到孔子学院的风行,从国学博客圈的开通到国学大师的评选等。作为教育工作者,笔者认为利用历史教学开展国学教育是一种双赢的教学理念。历史课有着自身独特的学科优势,对于国学教育的传播很有益处。应在加强国学传播与历史教育上作出探索和研究,促进国学教育在教学中的推广和发扬,并借此全面提高学生的民族素质。  相似文献   

4.
泛在学习是技术变革与教育理念革新催生出的一种新学习方式。泛在学习资源建设及其个性化服务是促进有效学习并实践终身教育理念的基础保障。虚拟学习社区作为开展泛在学习的一类重要环境已经与传统学习环境形成了优势互补的局面。文章以虚拟学习社区为例,基于个性化服务理念与资源管理视角,分别从用户管理、资源管理与服务管理三个方面就泛在学习环境的个性化资源服务框架进行了研究与设计,并就个性化资源服务实现的关键问题进行了阐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5.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描绘了未来十年的教育信息化蓝图,要求信息技术与教育双向融合建设我国教育信息化体系,以实现教育现代化。在这一理念的推动下,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和日益普及的泛在学习(Ubiquitous Learning)思想正悄然催生,随时随地以个性化为主要特征的英语泛在生态学习理念使教师的传授职能和传统课堂的教学方式受到挑战,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对英语泛在生态学习和英语教师角色转化,展开概念认识和途径可能性的初步思考与探讨。  相似文献   

6.
信息和通信技术已经发展到以移动网络、云计算、大数据和社交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第三平台阶段,这对社会的影响和改变是前所未有的,开放教育也因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呈现出革命性的变化。开放教育的学习资源如何适应和满足学习者在新环境中的需求,是资源建设者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对开放教育资源建设带来的影响以及所提供的新技术和能力会对学习资源产生何种变革,在此基础上提出新时期开放教育资源建设在泛在学习理念指导下,需要注意和研究的若干要素,以及由此对资源建设管理和团队建设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变革与教育理念革新加速了终身教育走向实践的进程,普适计算技术与泛在学习方式的出现,更加快了全民学习型社会的构建步伐.泛在学习不仅需要泛在的数字学习环境与基础设施,更需要泛在的学习支持服务,这是实现泛在学习的基础与关键,也是实践终身教育理念的“软环境”.从终身教育视角阐述泛在学习的基本特征,研究并设计泛在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框架,分析体系结构实现的关键技术,将推进泛在学习与终身教育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8.
开放教育具有以终身学习为目标、对象全纳、主体多元、性质复合、内容多样、方式灵活、时空自由、制度体系开放等特征。在开放共享的教育新发展理念的引导下,开放教育服务对象由精英人群转向全民大众,人才培养模式由试办试点转向体系完善,教学媒体应用由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转向推动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发展,服务职能由单一狭窄转向多元综合。在新形势下,开放教育应明确发展方向,强化开放合作,建设“一站式”教学团队,构建精准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在开放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引领终身教育发展,助力终身学习深入推进,推动个体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与教育全面深度融合是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信息化进程中亟需探讨的核心问题。远程教育是整合技术的独特教育形式,因此从远程教育机构尤其是开放大学的视角切入,深入分析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基本认识和框架,有助于把握其未来发展。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或目的,是要增强学习者的学习体验,促进教育机构规模、成本、质量三者之间均衡发展;融合的产物表现为产品层面的教学软件和质量层面的对产品的系统设计;融合的效果体现为教学模式和运营模式的创新。远程教育领域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基本框架,表现为平台功能系统和技术团队的定位与管理两个方面。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是泛在学习,首要表现是移动学习,其推进需要综合考虑用户需求、推进路线和政策环境三方面的因素,只有三者协同推进,才能真正实现泛在学习和终身学习。  相似文献   

10.
当前国学看似很热,但只是表象,国学在各个层面的传播,也存在诸多差异。国学在高校中的生存环境最好,专业国学教育、泛国学教育、各种类型的国学培训等,虽然各有成效,但问题甚多,高校国学教育前景堪忧。我们拟通过如下途径来推动高校国学的发展:祛除国学头上的神秘光环;淡化功利、回归大学学术;强化原典学习拒绝演绎。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是民族文化启智养正的核心母语课程,不仅弘扬传承着中华文化精神,而且关乎学生德育的思维发展和习惯养成。国学经典教育是学习语文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以小学语文中国学经典的教育融合为重点,梳理了国学经典和小学生德育的关系,从知识学习、心性养成、道德培养三个维度,分析了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中的教学策略,以期为培养知行合一、爱人以德的学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张豪  孙健  卞云松 《亚太教育》2019,(12):144-145
本文主要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学情现状及学生个体差异性,以3D建模与打印技术课程为实践研究对象,建设了可控的小规模在线开放网络课程,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活动,通过教与学的实践,让学生利用网络学会学习、自主学习、有效学习,促进了高职教师适应信息化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了学生泛在学习、教师泛在教学,教与学和谐发展,有利于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相似文献   

13.
正自建校以来,唐山英才学校始终坚持以德治校、育人为本的原则,把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来抓。特别是近几年,我校坚持以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为依托,在德育中传承融合国学经典,使之与学生养成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构建特色德育模式,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一、传承融合,国学立品,铸造学校文化特色我校深入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以诵读《弟子规》为经,以学习其他  相似文献   

14.
高等院校教育改革背景下,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和文化道德水平.中国传统国学教育中"君子儒"的养成作为其核心诉求,与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和培养要求不谋而合.高等院校国学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是引领学生正确阅读国学经典和提升学生古典文化的兴趣、强化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基于此,对高校国学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路径展开了探究,以提升育人水平.  相似文献   

15.
终身教育数字化融合创新作为终身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既有时代要求,也是现实需求。终身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学员对优质学习服务的需要和终身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这些现实需求促进终身教育数字化融合创新。终身教育数字化也有其实践特征和内涵特征两个层面,实践特征具有“广、大、深、全”的自身特点:服务范围广,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重;面向的服务群体大,办学体系大;信息技术和多元办学融合深;全要素、全流程、全场景的数字化。内涵特征表现在“泛在学习、个性学习”“开放共享、技术赋能”“优质均衡、创优提质”三个方面。基于现实需求和内涵特征,可以从宏观层面(统筹协同设计)、应用层面(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和技术层面(技术赋能教育变革)提出融合创新的数字化发展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6.
泛在学习在远程开放教育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泛在学习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给任何学习者一个可以在任何地方、随时可以取得的科技工具来进行的学习活动,是泛在计算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后所产生的新的教与学模式,当前泛在学习方式正在逐渐成为可能,怎样使泛在学习方式在远程开放教育中得以应用,创造让学习者随时随地、利用任何终端进行学习的教育环境,从而实现更有效的教育。本文针对泛在学习的特征、方式及其在未来远程开放教育中的作用等进行了阐述,对泛在学习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构建远程开放教育复式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既体现当代教育理论中教师专业发展的科学理念,又符合泛在学习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诉求,是促进远程开放教育教师个体与群体和谐发展的生态模式。  相似文献   

18.
泛在学习是一种无处不在、随时随地的学习,它符合人类终身学习的需求,是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但在世界范围内,泛在学习仍然是一种理想,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推进程度差异很大,尤其是在亚非拉国家的农村、边远地区,理想的实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技术的发展,尤其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网络技术的发展,融入并改变了现实世界,影响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思维等方式,对教育同样产生了革命性影响。教育领域中虚拟大学、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可汗学院等六个"革命性影响"事件就是最好的例证。因此,我们认为,网络是实现泛在学习的主要路径。国家开放大学是以促进全民终身学习为宗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型大学,学校的性质、理念和使命决定了她必然是推进泛在学习的重要载体和典型案例。近年来,学校正在搭建网络学习环境,建设、聚集和推送网络学习资源,探索基于网络的学习模式等,以朝理想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19.
<正>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通过六"智"建设,实现环境全面感知、网络无缝互通、海量数据支撑、泛在化学习支持、区域辐射共享的教育生态,开辟了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新路径。三重保障,提供有力"智"撑:2017年,在江苏省教育厅、江阴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学校率先拉开智慧校园建设的序幕。学校投入千万资金,并成立信息化建设工作小组,充分保障了智慧校园的转型升级。开放共享,营造泛在"智"场:学校坚持以课程开发带动环境打造,以3D建模室、VR体验馆等开放交互的新型智慧场馆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载体,打造一个泛在化的"智慧场"。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实验教学水平,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为契机,在管理"泛在"、学习"泛在"、指导"泛在"建设理念指导下,借助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大力推进公共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智能化实验平台建设。通过融合远程教学、混合教学、虚拟仿真等教育技术手段,构建"互联网+"智慧实验教学平台,实现了实验教学平台远程管控、智能预约、师生远程互动、网上学习与评价等。公共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智能化实验教学平台经过3年多的建设,解决了实验教学中教师、学生、实验资源等受时空限制问题和实验室开放共享过程中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通过提供多维度信息化辅助实验教学手段,推进了基础实验课教学改革,提高了实验室共享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