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乡贤精神含有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力量,在促进乡风文明、民风淳朴等方面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家训文化是家族教育的基本内容,蕴含着丰富的乡贤精神。《钱氏家训》绵延千年,从家族责任走向社会责任,充满"修齐治平"智慧,蕴含着修身齐家、友爱相携,肩担责任、投身公益,护民效国、造福百姓等乡贤精神。加强乡村家庭德育建设,形成良好家风乡风;营造和谐的家庭邻里文化生态,助推乡村文明建设;提升乡村家庭社会责任意识,铸就村民家国情怀,是新时代乡村家庭建设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2.
3.
4.
菏泽乡贤文化内涵丰富,影响深远,不仅在维系乡村社会秩序和民众教化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作为思政教育教学资源也有重要价值。可通过乡贤文化进入思政课堂、邀请乡贤走进校园、构建全方位宣传体系、组织开展弘扬乡贤文化的实践活动等途径,实现乡贤文化与地方高校思政教育之间的有机结合,以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5,(5):100-103
在高校大力弘扬以"两个务必"为核心内涵的西柏坡精神,不仅是对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精神的传承与发展,更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当前在对西柏坡精神的认知、研究与传承创新实践中,存在着诸多现实问题和薄弱环节。各高校应树立整体意识,开展资源整合和系统性、创新性研究,促进西柏坡文化历史资源转化为具有鲜明时代气息的教育资源。同时,还要加大对西柏坡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实现高校文化建设与西柏坡红色文化研究传承工作的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民国时期的书法近承清代余音,远溯商周古意,尚蕴求势,变古为新,进入了一个十分重要而特殊的发展阶段。它既作为一段承前启后的环节联系着整个中国书法史,又受特定历史条件的作用而为谋求自身发展积蓄力量,是书法古今之变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7.
在文化哲学的视域中,乡贤文化是乡贤稳定的生活方式,是乡贤自觉追求个体完善,并引领本地乡村民众趋向完善的过程。乡贤文化为乡村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直接的文化资源,创设优良的文化背景。乡村学校与乡贤文化要在多个层面展开有效的、合目的性的互动。  相似文献   

8.
陶少鸿的《百年不孤》以岑氏家族为核心,通过塑造五代乡贤形象,展现了20世纪乡贤文化的传承与变迁.乡贤们在乡土社会生活中传承乡贤文化,维护乡土秩序,践行传统仁义价值观.他们在保有强大的乡土精神坚守的同时积极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地更新自身思想观念、人文关怀模式和文化传承与教化方式,在乡村治理和乡土伦理道德维护方面发挥了巨...  相似文献   

9.
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乡土情怀不断缺失,培育和弘扬乡贤文化将有助于提升公众的思想品德。本课题以嘉定区为例,调查中小学生对乡贤文化的认识,并与当代新乡贤、徐行镇客堂汇的创始人——张金龙老人进行面对面访谈,旨在研究弘扬乡贤文化的意义,提高青少年对乡贤文化的认知程度和传承意识,引导青少年见贤思齐、积极向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江南地区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达的地区,这与盛行于该地区的家族习业教育是分不开的。江南各大家族在财力、舆论上大力倡学助教,把习业教育作为家族教育的重心,使本家族的人才通过"习业"来谋生,促进了家族企业的发展,推动了近代工商业的进步,这对当时乃至后世的江南社会都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家族传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家族传承不仅守住了本家族的核心技艺,而且家族成员的积极参与也为传承技艺积蓄了宝贵的人才,使得"传承链"历经百余年而没有中断。然而,家族传承固有的血缘关系传承使得传承人数越来越少,这对传承手工技艺本身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高职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高职校非遗人才的培养可通过家族成员走进课堂传授"核心技艺"、设置课程内容与编写"留青"教材、参与工作室项目及拓展社会实践活动等一系列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2.
闽北是福建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和闽越文化的摇篮,有"闽邦邹鲁"和"道南理窟"之称。朱熹曾在这里讲学、授徒,创建了综罗百代的理学体系,在中国哲学史、思想史、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从宋代以来,这里便很好地保存了家族教育的历史传承元素。  相似文献   

13.
14.
大学精神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非常关键的部分。许多学者对西南联大精神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对于实践路径传承的研究较为缺乏。文章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调查了当前昆明高校学生群体对西南联大精神的认知情况。通过调查发现,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缺乏对西南联大精神相关知识的融入,且宣传手段较为单一。据此提出高校开展西南联大精神传承教育的建议:首先可将西南联大精神融入课程思政体系中,凝练其精神核心;其次丰富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挖掘联大校史中的典型示范作用;再次通过网络媒体扩大宣传力度;最后还需培养一优良批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5.
抗震救灾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怎样在震后长时间的和平时期延续、传承抗震救灾精神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以"80后"为代表的青年学生在抗震救灾中的出色表现充分证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卓有成效的,同时,抗震救灾精神也为深化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6.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割不断的精神血脉。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必须传承和创新红色文化。沂蒙精神是红色文化的突出代表,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特征是人民性,本质品格是与时俱进。沂蒙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支撑。传承和创新红色文化是高校的历史使命。临沂大学把红色文化的传承创新与中国梦的教育高度融合,成为高校育人的创新举措,托起了一代大学生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7.
学校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学校德育活动开展与校化建设相得益彰。拥有优秀传承历史的学校有义务将学校文化传承创新和德育工作协调推进,实现两者的深度融合式发展,这是提升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珞巴族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民间文学艺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迁,民族间交往的加深、文化的融合,导致包括文学艺术在内的优秀民俗文化在传承过程中逐渐消失,研究者认为学校教育是传承文学艺术的主渠道,在学校课程中融入珞巴族文学艺术的内容,并拓展校园文化、以及通过教师对珞巴族传统文化的了解等方面实现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9.
20.
丁磊宇 《成才之路》2022,(9):142-144
艰苦奋斗精神的科学内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文章依次从"艰""苦""奋""斗"四个方面论述新时代艰苦奋斗精神不畏艰难、不惧困苦、奋发进取、敢于斗争的品质内涵,分析当代大学生中出现的"巨婴"、虚荣攀比、不劳而获和"躺平"等不良现象及其成因,对新时代艰苦奋斗精神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传承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