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信息化背景下,本文以"小学—师范院校"为研究主体,通过直播互动、制作微课、设计习题等实践活动,构建网络研修共同体,加强小学教师和师范院校学生的沟通交流,促进教师专业提升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龙游城乡校际网络研修平台——"网络研修共同体"(http://club.zjlyqx.com)于2009年12月正式投入使用。此共同体以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学校桥下小学为龙头,启明小学、七都小学、下库小学等5所农村学校参与其中。近3年的工作实践,城乡校际网络研修充分发挥了各校的装备效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教师研修的弊端,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性知识特征和教师共同体建设的基本理论,提出了"五环节"常态课校本研修模式。该模式包括以常态课"教学问题的发现和解决"为载体、"1+1+1"异质教师共同体的创设、多样化评课单策略等基本做法。实践证明,该模式已取得初步成效,未来将进一步促进研修成果转化和创新研修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4.
依托小学语文教育名家工作室建设,借助"语文学科素养体系的建构与实践研究"课题推进路径,通过深度调研、创新课例研修制度、优化课例研修方式,构建基于课堂诊断的主题行动研究路径,逐步形成"跟进式校本课例研修"的基本模式,促进教师个体、学科团队、区域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章聚焦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在线助学策略和实施方法的研究,提出了以教师的认知支持、情感支持和学术支持为目标的7种助学策略,即活动前的促进教师适应环境策略,活动中的引领研修活动深化策略、培育实践共同体共享文化策略和促进教师教学行为改进策略,活动总结阶段的以真实评价促进研修质量发展策略、用评价奖励机制提高教师研修动机策略和研修作品加工展示促进教师实践性知识共享策略,并对上述策略的实现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文章通过对为期三个月的远程同侪互助研修活动的助学活动的设计和应用研究,阐述了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在线助学策略的实施过程,并得出了以下研究结论:(1)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在线助学活动设计应注意将多种助学支持作用有机结合,可促进助学效果最大化;(2)在活动开展不同阶段需要的认知支持、情感支持和学术支持力度不同,助学策略和方法选择上应给予充分考虑;(3)提出了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在线助学者基本专业能力和素质要求。  相似文献   

6.
一、自助式协作研修共同体的生命视角 在自助式协作研修共同体中,“自助”的含义就是突出以教师本人为主体.有选择地参加相关的共同体,并积极参与教学论坛,共同学习和研修活动,以解决面临的真实问题为主轴.通过课例研讨、案例分析和网络互动等多种形式,及时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产生的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7.
后疫情时代,依托中央电教馆人工智能研修平台,围绕陈燕教育科研名师工作室建设,结合河北省规划课题“中学语文部编教材项目学习实践单元整合教学案例研究”课堂实践,通过深度调研、创新工作室课例研修模式,构建基于课堂诊断的主题式行动研究的新方法、新策略,逐步形成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工作室课例研修模式,促进教师个体、工作室团队、区域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如何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优势,加强小学语文学科在线学习资源建设,构建小学语文学习共同体平台,以网络信息技术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方法,并提出了共同体平台师生教学互动方式的创新,基于共同体平台的小学语文各种课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改革的策略。在课题研究实践中探究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深层次的整合。  相似文献   

9.
名师工作室是打造中小学名优教师队伍的有效载体.名师工作室应坚持普教、职教及科研跨界共同体"三名集群"发展,形成区域名师的学科布局统筹模式;坚持课例、课题、课程"三课联动",形成区域名师的专业能力提升模式;坚持基于个体研修培育"自喻文化"、基于同伴合作培育"互喻文化"、基于专家引领培育"前喻文化",形成区域名师工作室研修共同体师者形象的文化生态模式,由此形成名师工作室研修共同体的区域建模多元形态.  相似文献   

10.
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研修活动目的是共享和发展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本文构建了促进教师隐性的实践性知识共享的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研修活动体系,为教师网络研修活动设计提供基础支持.本文最后以远程认知学徒制研修活动为例说明了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研修活动体系在教师网络研修活动设计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多校联培"校本培训模式是一种以区域内多所学校为培训联盟,以学科研修共同体为基本培训单位的特殊校本培训模式。该模式坚持"立足实践、合作共赢"的培训理念;以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可持续发展为培训目标;实行联盟学校首席学科教师轮流坐庄主持制度;整个培训过程基于教育教学实践问题展开,重点采用"同课异构"方式。当然,"多校联培"校本培训模式的顺利进行,一方面需要规范"多校联培"校本培训管理制度;另一方面,需要科学组建"多校联培"学科研修共同体;此外,还需整合区域内资源,助力"多校联培"校本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基于多年的课例研究实践,提出了“课例研修”这一概念。本研究具体阐述区域开展的课例研修与其传统的课例研究的区别、课例研修的意义价值以及北京西城区在区域层面开展课例研修的实践路径。区域层面的课例研修赋能教师自我成长,提升了教师群体的素养和学科育人品质,为促进新时代教学方式的变革寻求了一条可行之路,并在学理上丰富、创新和发展了传统的相对单一的课例研究。  相似文献   

13.
李莉 《中小学电教》2015,(Z1):106-107
在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教师的学习方式正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发生变化。远程教育服务、博客交流都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网络研修的丰富资源。因此,学校应借助课题研究和网络信息的力量,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以"博客主题研修——提高学习有效性"为切入点,开展同伴博客研修活动。具体做法:了解需求——抓准博客研修主题;团队研修——抓实博客研修过程;同伴互助——抓实研修的后续实践。  相似文献   

14.
近日,教育部发布通知,公布2020年度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名单.经组织推荐、资格审核、专家评审、综合评议、结果公示,包括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牵头的"学习科学与游戏化学习实践共同体"、佛山市教育局教研室牵头的基于"三阶段"式发展的初中英语教师网络研修实践共同体等来自13个省份的20个共同体项目入选,涵盖...  相似文献   

15.
在生本教育理念指导下,重庆市万州区初中政治名师工作室根据区域教育现状,以基于学科实践的初中思政课“生本课堂”为教学主张,以理论支撑、问题导向、任务驱动、实践研修为核心,开展系列有深度有温度有广度有厚度的实践研究,构建区域教师研修共同体,促进研修成员的素养提升和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6.
高端教师作为我国教育走向优质化的有生力量,不仅在提高教学质量、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在区域教师培训中具有长效示范引领作用。挖掘和利用区域高端教师这一优质教师教育资源的可行方式之一就是构建区域高端教师研修共同体。共同愿景、异质开放性、基于实践、借助"沟通"是构建区域高端教师研修共同体的基本要素。基于此,构建区域高端教师研修共同体需要营造资源共享的合作文化,依托主题式互动教研和区域作坊式高端培训,同时借助网络平台的支持。  相似文献   

17.
教师队伍的数字化转型需要以研修模式的变革为着力点,线上、线下与工作现场“三O融合”的研修模式是教师研修数字化转型的必然方向。如何构建“三O融合”研修模式以回应教师发展数字化转型的现实诉求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针对教师发展数字化转型“三难一新”的现实诉求,基于教师共同体理论、体验学习理论和设计学习理念构建了EDIR(体验-设计-实践-反思)“三O融合”的教师研修模式。两轮设计性研究结果表明,EDIR研修模式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师能力提升、知行融合和深度参与。研究建议,有效响应教师发展数字化转型的现实诉求,教师研修数字化转型需要推动线上、线下与工作现场“三O融合”,并从研修路径、研修方式、研修角色和研修支持四个层面着力。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海岛地区的校本研修及区域协作机制的实践研究,提出了适合舟山市中小学校本研修的新模式,即"任务驱动,课题引领,课例反思"的校本研修模式,并构建了区域协作的新机制:一是构建以行政区域、学科优势和教师专业水平等为依据的区域协作体系;二是构建"协作开放"的跨区域的深度研究机制;三是构建网络学习平台,促进校本研修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校本研修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予以解决。而基于实践—反思的小学数学校本研修就是一种可以解决校本研修中的一些问题的一种有效模式.本文先是分析了小学数学校本研修的现状,指出了研修中存在的问题,接着讲述了什么是基于实践—反思小学数学校本研修模式,最后指出了基于实践—反思小学数学校本研修模式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名师工作室是以主持人姓名命名,集教学、科研、培训等职能于一体的教师合作学习共同体。它是学习共同体、研究共同体、实践共同体、发展共同体。作为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名师工作室,可在"引领"上做文章,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以"学习""研究""发展"为关键词,开展相应的研修活动。本文就基于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名师工作室建设,从九个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