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是教师开启学生心灵、发展学生思维、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有效的提问可以激活课堂,解决学生"沉默"的问题,因此,教师应当"慧"提问,引导孩子"慧"学习,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成为真正的"慧"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2.
实践创新素养被列为新时代学生六大核心素养之一。为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素养,学校提出了"慧心引领成长,乐创点亮未来"的办学理念。为实现素养的校本表达,学校着力打造"慧创"物型文化,构建"慧创"课程体系,探究"乐创"课堂结构,改进学生评价体系,逐步实施培养"慧创少年"的教育愿景。  相似文献   

3.
阅读教学不仅要传递知识,更要提升学生对语言规律的把握能力,帮助他们构建语言体系,展开有智慧的语文学习活动。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积累到实践、从求同到存异、从品读到表达,培养他们的语文学习思维、能力,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促进他们从"智"到"慧"的跨越,为他们语文综合素质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侯彦君 《语文天地》2011,(23):61-62
课堂教学无论采取哪一种形式都离不开"问题"。问题是课堂教学的载体,从某种角度说课堂教学的艺术也是"问"的艺术。可以说,有效的课堂教学取决于有效地提出问题和有效地回答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增强学生  相似文献   

5.
班级授课制虽然可以保证老师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最大限度的知识传授,达到多快好省的效果,但它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情智课堂"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勇于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重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能够把学生的情感潜能与智慧潜能发掘出来,促进学生情智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要使学生敢问,教师要做到三点:给学生提问的时间,相信学生有提问的能力;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别怕影响考试成绩;给学生提问的自由,别担心驾驭不了课堂。帮助学生从"不会问"到"会问",教师要从三方面入手:提出预习建议,帮助学生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分享思考过程,给学生思考方法的示范;适时、恰当、得法,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再学”是叶圣陶教学思想的完整表达,其核心要义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独立地学、主动地学。教是手段,不教是目的;学是起点,再学是新起点。“静语文,慧课堂”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习”为中心,倡导“为了让每个学生真实地经历教学全过程”“力求让每一节语文课成为学生生命中难以磨灭的记忆”。教,就是一种精神的启蒙,就是点燃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是学的助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不教其实是一种更加智慧的教。“静语文”人在近几年的课改实践中,努力实现“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不教之学”的核心理念,在语文课堂的实践探索中不断前行,为学生开启了“慧学习”的新旅程。  相似文献   

8.
儿童小说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类型,其语言的表达内容、表达形式、表达技能完全可以触发高年级学生的习作思维。结合高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教学时抓住儿童小说中"人物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四和常用习作表达技巧的触发点,有利于学生习作语言的创生。  相似文献   

9.
正一、以"情"引问在教学中,教师要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向文本提问。抓住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学生积极思考,自觉探究,是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途径。精心设置问题情境,要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为目的,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同时,问题的设置还要体现探究性,注重过程,要让学生经历自主、合作、探究这样一个建构知识情感的学习过程。长期坚持,学生的问题意识会不断增强,就越来越想问了。二、以"法"教问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表达出有个性的见解,这对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立足文本内容的理解,鼓励学生"会问",引导质疑,引发学生思考;创新阅读形式,鼓励学生"爱问",激发学生质疑精神;营造和谐的民主氛围,鼓励学生"敢问"。  相似文献   

11.
<正>有人说聋校班主任是全天下最全能的班主任,既要会组织管理班集体,又要会关爱、关注学生,还要能在保姆、警察、法官、消防员、知心姐姐等N多身份间自由切换,而我在最开始的那几年好像只会发火。学生作业没写完,我发火;学生上课开小差,我发火;学生打架,我肯定又是火冒三丈。一次次发火,一次次挫败,我开始迷茫困惑:我自诩满腔热血扑在班级管理上,爱着这些学生,可到底哪里出了问题?我爱错了吗?直到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我才明白教师不仅要爱,更要"慧"爱。  相似文献   

12.
"表达本位"教学观,从读写结合的小练笔,走向整体读写,让儿童每次阅读都有自己的阅读成果——"儿童的教材"。"儿童教材",即在课前老师策划言语表达的话题,学生凭借自身已有的阅读经验,用文字表达自己阅读后形成的观念。这话题,可以是故事的描述、可以是人物的评介、可以是观点的表达、可以是内容的整合。然后将学生创造的作品进入课堂,构建属于儿童自己的课程内容,教师以此为教学起点,培育学生的表达力和思考力。  相似文献   

13.
正提问是驱动思想发展的"发动机"。若用"归元理论"对课堂教学进行抽丝剥茧,不难看出,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是围绕"解决问题"这一核心概念进行。可以说,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就是基于问题模式的探究活动。由此可见,提升课堂提问的"含金量",让提问方式多样化,将直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我在十几年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有三种提问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触动学生思维的"要害",打开学生思维的"阀门"。  相似文献   

14.
审“问”     
"审"即审问,"问"即应用题中的"问题"。学生通过对应用题中的问题句进行审问,发现隐含的信息,即"通过问题知道什么",并对问题解决的方向和可能性进行预估和判断,即"对问题进行追问",从而认识到问题里包含着丰富的信息,审问问题可以促进问题的解决。审"问"打开了应用题教学的一扇新窗。  相似文献   

15.
刘宁 《江苏教育》2015,(5):29-30
"时事微课程",实质上是一种微型的语文研究型课程,课程目标并非指向某种知识,而是帮助高年段学生通过对多样事物的探究,关注表达内涵的锤炼,关注表达文本的特色,关注表达方式的选择,关注表达角度的斟酌,从而获得学习语文的更为广阔的"新闻眼",形成较强的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6.
<正>一、问学课堂,学生"问"什么叶澜教授有一个重要的主张:"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而学生学习的真实问题就是课堂学习跳动的心脏。"学贵有疑",有了问题,才有习得,才有提升,学习的过程才会有意义。如今的语文课堂,学生不敢问、假提问的现象还普遍存在。所以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提问,还要教会学生"问  相似文献   

17.
在新课程标准的教育背景下,核心素养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课堂教学正热烈地开展。笔者所在的课题组研究高中英语问学式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影响。在这里,"问学式课堂"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指向,围绕学生的需求与发展进行教学,意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创新精神,呵护高中学生的好奇心,保持和激励求知欲。笔者探讨了新课程下对"问学"课堂的几点理解。在"问学式课堂"中,我们不再以教师为中心,不再围绕着教师的讲授来开展课题教学,而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学中问,问中学。让提问促进学生学习,以提问促进学生思考。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是训练思维的有效途径,是师生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方法。就高年段的语文教学来说,高年级的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在教学时,我们需要进一步通过有效的问题设计,通过"主问题"引领个性解读,用"巧问题"激发多维思考,借"难问题"拓展思维深度。充分发挥问题的功效,实现学生思维的训练、提升。  相似文献   

19.
提问是驱动学生思维,推动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基本手段。有效的语文课堂提问应该把握"六度",即选取好角度,调控好难度,安排好梯度,调节好密度,控制好速度,处理好广度。这样才能"问"出精彩,有效促进学生、老师、文本、编者之间的对话,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应用和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20.
人的社会性决定人与客观世界的交流形式,而"问"作为揭示客观世界的一种方式,在人的成长和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问"也是人们探讨学问的主要手段,"问"既可以观被问者之学,也可以观问者之学。而从师生关系角度看,依据学生的"问",不仅能看出学生的材性和禀赋,也能看出学生的思维特征和心理倾向。通过"问"可以发现学生的个体特殊性,这是进行针对性教育的基础。"问"与"学"具有一致性,以"问"可以观"学"。在大学教学中,"问"作为师生之间探讨学问的一种途径,可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在信息时代下,依据以"问"观"学"的理念,可以建构出多样的师生关系和丰富的教学方式,达到以问育人和培养现代文明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