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它包含文化传承、国家认同、责任意识和国际视野等核心要素。从实践进路看,教育者可按照"家国情怀是什么""为什么要培育家国情怀""怎么样培育家国情怀"三个环节推进家国情怀教育。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十分重要,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核心素养的提升。通过创设"家国情怀"教学情境;优选"家国情怀"教学内容;优化"家国情怀"教学方法的策略,能够让家国情怀的培养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3.
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学科表达,也是"立德树人"对历史学科的具体诉求。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的研学实践活动,以学生的自我教育为导向,沿着历史学科史料实证的途径,在多层面、多层次、持续渐进的活动实践中认知家国情怀、内聚家国情怀,彰显活动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4.
"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所谓的"家国情怀",是主体对共同体的一种认同,并促使其发展的思想和理念。"家国情怀"在增强民族凝聚力、建设幸福家庭、提高公民意识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历史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其中"家国情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了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显得十分迫切。文章以此为背景,深入探讨家国情怀的有效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6.
"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落实核心素养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应该采取有效策略来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中的学科核心价值观。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弘扬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同时还要求把"家国情怀教育"落实到高中历史课程中,把课堂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主要阵地。  相似文献   

8.
家国情怀,其实就是古人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情怀。家国情怀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今天,都有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家国情怀教育,需要做到教学设计有深度、教学方法多样化。  相似文献   

9.
"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培养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教学践行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方向。实践中发现,历史细节对培养家国情怀有独特的作用;在历史教学中,可以运用历史细节从个体自我完善、家庭亲情观念、国家民族意识、社会责任感四个维度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10.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一种爱国情怀。从古到今,科技在进步,民族在发展,家国情怀所厚积的民族元素与时代一起不断继承创新,续写着鲜明的爱国篇章。家国情怀作为历史教学核心素养之一,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地生根;如何在繁杂虚浮的社会风气之下,植根学生内心,形成情感视域的"路线图"。需要从家国情怀的视角去实现一种文化意义上的思考;从文化背景、现实需求、课堂实践中去寻求家国情怀与历史教学的一种"适合"的文化表达。  相似文献   

11.
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在世界史教学中联系中国现实,加强国情教育,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道路自信,也是家国情怀的题中之意。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下正确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12.
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要求"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弘扬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中国社会自古以来就是家国同构的社会,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放大。从先秦时代的宗法制开始家国情怀影响至今,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将家国情怀教育落实于初中历史课堂,这对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3.
新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就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是高中历史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体现。如何在主题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对"立德树人"目标的达成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家国情怀教育的必要性、家国情怀教育与主题教学"两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4.
家国情怀的培育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强烈诉求,是地理课程思政教育的关键要义.本文以人教版必修三"区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为例,从强化内涵理解,突出家国情怀培育的深入度;实施单元教学,增强家国情怀培育的浸润度;融合乡土课程,彰显家国情怀培育的达成度三个维度展开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5.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千百年间,中华儿女坚韧不拔的秉性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一直蕴含在家国情怀之中。从根本而言,家国情怀是对自己国家、民族、家乡乃至家庭的认同感和归宿感,是一种大义之爱。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始终是教育工作者老生常谈的任务。不仅是语文教师,所有的教师其目的都是为了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学科知识,提高学识能力,还必须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才能担任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如何根据新时代特点,抓住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发展形式,选择正确的教育方式,培养"接班人"的家国情怀,使其不仅做到"外化于行",更要做到"内化于心"就成了现阶段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进行研究生家国情怀的路径研究。通过阐释家国情怀的内涵,分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家国情怀的相关性,得出要以共同体意识为重点,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分析家国情怀的特征与研究生群体的特点,得出研究生现在对传统优秀文化、国情、国家政策了解片面,家国情怀现状不容乐观。从而提出要丰富研究生家国情怀培育形式、开展常态化"榜样"教育与强化导师第一责任人责任等。  相似文献   

17.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当代历史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家国情怀是历史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因此家国情怀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课堂拓展提升、利用地方史、挖掘教学资源等方式进行家国情怀教育,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历史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21,(14):147-148
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观念就是家国情怀,家国情怀,也就是古人所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概念。在目前的社会背景下来看,家国情怀也就可以理解成今天的爱国主义精神。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途径,但是受中国应试教学的负面影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知识点的讲解,学生所学习和掌握的也是课本中的内容,忽略了自身素质和家国情怀的培养。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学生日后的发展,对社会发展也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消极影响,爱党爱国爱家是初中生世界观、价值观所形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深化初中历史课程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是社会和学校都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家国情怀"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家和国所表现出来的热爱之情。本文着眼于当前我国所处的扩大开放的历史形势,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就高中历史中的"家国情怀"教育谈两点必要性和可以采用的一些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0.
"家国情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精神资源,是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主干与核心,是培育现代社会公民意识的生动"课堂"。然而"家国情怀"的传承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家国实体的现代性转化、多元思潮的碰撞冲击、传统观念的价值局限等。"家国情怀"的现代性转化与发展要从理性的高度充分认识其传承发展的复杂性,要在国际视野内提升对人类共同命运的关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