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和方法。在《拿破仑死因之谜》一课中,从指导学生取证、引导学生查证、主导学生求证三方面探寻拿破仑死亡之谜的真相,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相似文献   

2.
邱阳 《知识文库》2023,(3):145-147
<正>史料是历史研究的主要资源,史料实证素养是中职历史课程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对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学生个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中职历史课程长期处于边缘化状态,师资队伍力量不足及中职学生对历史课程重视程度不足均影响史料实证素养培养工作的成效。笔者基于自身的教学实践,对中职历史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提出建议,并将在课堂教学环节和课程考核环节进行的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总结。史料是研究历史和撰写历史所使用的资料,或称之为历史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正>《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其内容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1]为使史料实证素养的落实更具操作性,“新课标”将史料实证素养划分为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四个素养水平。高中历史教学中,  相似文献   

4.
<正>一、教学背景分析1.指导思想与理论基础《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其中,“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历史学科兼具逻辑性和人文性。五大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是基于历史演进的逻辑,  相似文献   

5.
<正>史料实证作为《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到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是历史学习的必备技能,是其他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史料教学是最能体现历史学科特点的一种理念和实践”[1]。只有让学生像历史学家一样经历史料考证、探寻历史的过程,才能真正培养他们的实证精神,落实史料实证核心素养。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更多的是被动接受教科书中的历史结论与观点,很难有机会通过实证作出自己的解释,构建自己的历史知识体系。基于历史场馆的史料实证活动就是在这样的理念下产生的。  相似文献   

6.
学习和研究历史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科学地运用史料认识历史真实的过程,同时也是实证意识养成的过程。初高中新课标衔接是大势所趋,然而目前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对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把握还存在一些不足和误区。文章以《夏商周的更替》一课为例,介绍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运用史料进行教学,更好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选择和组织,从而寻找到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正确路径。  相似文献   

7.
2018年春,教育部制定的最新版本《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终于下发到高中历史教师手中。新课标明确提出"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其中"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素养的重要内容。"史料实证"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真实的态度与方法。最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对"史料实证"有如下培养目标:"知道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能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实证精神;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能够以实证精神对待历史与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8.
蒋文华 《家长》2023,(32):85-87
<正>新课程改革明确了下一阶段高中历史教学的改革目标和改革方向。史料实证能力是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通过分析史料来提升学生的历史总结能力和历史评判能力,帮助学生以客观的态度认识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教师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丰富史料实证手段,增加史料实证内容,激发学生参与史料实证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在多样化的史料实证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探究能力,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历史知识,  相似文献   

9.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史料实证作为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历史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史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进一步提升学生自主发现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学生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课学习中,常会有一种先入为主的观念,因为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的政治意识形态,理所当然地认为它就应该为近代知识分子所接受和传播。  相似文献   

10.
史料实证素养是高中历史学科的五个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之一。历史学科注重史料的特点决定了史料实证素养是其他核心素养培养的前提与基础。有了对史料的解读能力,学生不仅能提高学科成绩,还能把历史与现实结合,对历史提出自己的认识,这正是史料实证素养对学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个方面,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时期。历史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应善用年代标尺,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活用史料,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巧用史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高中历史教学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培养受到广泛关注。学生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感悟课程核心内容,形成自己对历史的独特理解和思考是未来教育的重中之重。因此,充分利用史料资源、考证史料内容、撰写历史论文有助于创新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核心素养,进而彰显高中历史课堂的时代性。  相似文献   

13.
<正>基于江苏泰州史料资源的丰富性,将地方史料运用于历史教学中,既可以让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之中产生亲近感,引发学生的思考,增进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和历史思维能力。近年来,江苏高考命题对地方史料的运用也有所体现,如2019年高考卷第6题就以江苏泰州的北宋教育家胡瑗的体用学说为主题考查学生的历史知识及思维能力。利用地方资源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内容,可以反拨教学。因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案例,谈谈依托地方史料资源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接替三维目标成为确立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指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史料实证作为诸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其内涵是:“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可见,史料实证素养强调学生通过对史料的辨别和分析,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增强实证意识,最终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本文以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为例,就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中学历史教学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核心素养,构成中学历史学科立德树人的课程目标。其中"史料实证"不仅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更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本文通过论证"史料实证"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的同时,就如何在高中统编新教材的教学实践活动中贯彻实施"史料实证"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6.
<正>史料是历史信息的重要载体,史料实证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了包括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等在内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框架,其中,强调学生需要在历史学习过程中通过对史料的真伪辨析,体会历史实证精神,并以实证精神处理历史与现实问题。也就是说,历史教学的重点不是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灌输,而是通过史料探究让学生自主获取历史知识、习得历史方法、深化历史认识、体会实证精神,进而提升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所以,  相似文献   

17.
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历史教师的责任和使命.目前,在高中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存在学生尚未形成唯物史观、时空观念薄弱、史料实证能力欠缺、历史解释出现偏差或错误、家国情怀不足等问题.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应共同努力,充分利用课内外资源,尊重史实,有针对性地从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史料实证是建构历史解释和历史认知的关键能力与核心路径,同时也彰显历史学科本质特征与其治学方式,其意义阐释要求学生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在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中,史料实证是最能体现出学生对历史知识掌握熟练程度的一大素养。对历史的了解和论证必须以可信的史料为基础。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每位学生自身历史知识的储备、阅读水平以及理解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成为广大中学一线历史教师迫切要解决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要注意甄选史料,了解历史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史料,理解历史叙事;利用史料,解释历史观点。本文以人民版"戊戌变法"一课为例,结合教研反思谈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19.
<正>《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史料实证是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并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初步学会依靠可信史料了解和认识历史提出了具体要求。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试对初中历史课堂如何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提出自己的点滴心得,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20.
<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本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因此,我们看到2022年高考广东的历史主观题基本上是围绕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对学生进行考查,尤其是第17题,笔者认为该题重点考查了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史料实证素养在学科教学中的落实情况。本题是新旧高考过渡的新题型,对广东省考生来说该题型比较新颖,史料多样,突显了学科核心素养之史料实证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