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认为,考察论证西南联大的体育实践活动,是从"德育"和"智育"之外诠释西南联大师生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亦是全面正确评价西南联大历史贡献的必要条件,西南联大的体育实践活动和所践行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2.
普显宏 《云南档案》2014,(11):35-37
<正>抗日战争时期,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搬迁来到昆明组成的"西南联大",使云南一下子成了人文荟萃的地方。西南联大累计走出了200多个院士,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奇迹。而在同一时期,由湖北武昌文华中学、希理达女子中学、汉口圣保罗中学,湖南益智中学四所学校搬迁到镇南(今南华县)组成的"鄂湘教区联合中学",简称"鄂湘联中"(本地老百姓则称"镇南联中"),是当时国内第一流的中学,与"西南联大"齐名,成为全国最著名的学府之一,被誉为我国中等教育史上的一颗明珠。但由于"鄂湘联中"是几所原美国基督教圣公会创办的学校,她在镇南办学的这段历史少有人提  相似文献   

3.
在西南联大时期,清华大学图书馆以一种独特的形态延续着,即清华图书部。它在战争年代,具有独特的价值与历史合理性,不仅为西南联大图书馆提供了坚实的资源保障,而且为战后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复建积蓄了力量。  相似文献   

4.
作为西南联大图书馆的开端,长沙临时大学图书馆也是联大图书馆历史的一个关键阶段。要对西南联大图书馆完整的历史进行深入了解,离不开对长沙时期的办馆历程的研究。文章从成立背景、组织结构、藏书建设、阅览服务等方面入手,详细描述了长沙临时大学图书馆的办馆情况。  相似文献   

5.
<正>西南联大是全面抗战时期国难殷忧中的一所大学,来到战时的大后方昆明,亦处于校舍紧缺、常年寻址的状态之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战争的威胁和伤害。古语说,贫无立锥之地,联大则是苦无定居之所。1940年7月后,日军觊觎并占领越南,国民政府教育部电告联大应作迁徙之准备,同时鉴于日军对昆明空袭轰炸频仍,校舍紧缺,学校的迁移问题以及四处勘察校址就成为联大常委会上关注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6.
杨世瑜 《兰台世界》2020,(2):121-124
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京津地区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举校南迁,几经辗转,最后在云南昆明创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根据南京国民政府的要求和云南的实际需求,"西南联大"创办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简称"西南联大师范学院")。凭借"西南联大"优秀的师资背景,该院发展迅速。"西南联大师范学院"培养目标明确,实施方案得当,促进了云南基础教育与师范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西北大学是近代中国西北地区创建的第一所高等学府,它从创建起就十分重视图书文献工作。抗战时期,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和国立西北大学在城固9年。图书馆亦在图书委员会和何日章、李永增、周克英三任馆长的主持下,广泛搜购图书文献,加强图书管理利用;并和陕西省立西京图书馆建立藏书共享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了西北大学在国难时期的教学工作,为国难时期人才的培养做出了贡献,也为抗战胜利后迁回西安积累了丰富的图书资料和服务经验。  相似文献   

8.
邓招华新著《“文学场”视域中的西南联大诗人群研究》从文艺社会学视域出发,在历史场景的空间性重构中考察西南联大诗人群,穿梭于文化政治、艺术现场等多重语境的交叉地带,从新诗的现代性体验与诗形转换与建构两个层面完成了对西南联大诗人群的身份辨识,突显出西南联大诗人群体创作在新诗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9.
选题的价值和意义 抗日战争烽火催生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以下简称西南联大)这所特殊的、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好的大学,西南联大由北大、清华、南开三校校长蒋梦麟、梅贻琦、张伯苓为常务委员,共主校务。西南联大汇集了一大批学贯中西的著名专家学者,大师如云,陈寅恪、陈省身、华罗庚、周培源、冯友兰、费孝通、吴大猷、吴晗、闻一多等赫然其中。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时期图书馆馆际合作的典例为:西南联大三所大学之间的紧密型合作;西南联大与国立北平图书馆、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之间的互助合作;有共同宗教背景的高校联盟在上海公共租借地以及在成都华西坝开展一定地域内的互助合作等。由于战时环境的特殊性以及战时工作宗旨的变化,图书馆馆际合作的主要特点为:馆际合作主要集中在高校图书馆以及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之间;战时馆际合作局限在一定区域和一定时期内,合作各方因地制宜、同舟共济地开展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1.
选题的价值和意义 抗日战争烽火催生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以下简称西南联大)这所特殊的、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好的大学.西南联大由北大、清华、南开三校校长蒋梦麟、梅贻琦、张伯苓为常务委员,共主校务.西南联大汇集了-大批学贯中西的著名专家学者,大师如云,陈寅恪、陈省身、华罗庚、周培源、冯友兰、费孝通、吴大猷,吴晗、闻一多等赫然其中.  相似文献   

12.
钱丹红 《北京档案》2017,(11):58-59
清华大学的档案馆里珍藏着一枚很精致的印章,上面刻有"佩弦藏书之玺"六个字.这是西南联大时期闻一多先生为朱自清先生所治,治印手法取自周秦,风格古朴遒劲.这枚印章一直是朱自清先生的钟爱之物,也是两位大师之间友谊的见证.仔细观赏即能发现,印章用料考究,制作精良,且极富文化底蕴,看着特别有灵气,仿佛会说话一样.究竟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制作这枚印章的背后是否有着鲜为人知的故事呢?这还要从西南联大的成立背景和闻一多先生的博学多才说起.  相似文献   

13.
笔者从浅析西南联大三个主要职能处室之一的训导处入手,追溯、了解西南联大训导处的相关工作,以求获得其历史研究价值,并对当下高校学生工作提供积极借鉴。  相似文献   

14.
1982年6月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国际共运史话》,仅就编校质量而言,就存在不少问题。一、书中竟然出现空铅(引文内以口表示,文后数字是该书页码)。□国工人代表发出致法国工人的呼吁书,(30) 在这□国难声中,恰如用棍子搅了一下……(127)(这里除了空铅以外,“国难声中”四字还漏了引号)  相似文献   

15.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其不仅培养了一大批享誉中外的知识精英,还在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等诸多方面均有建树。这一骄人业绩的取得与西南联大教授治校是分不开的。教授治校的具体举措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教授组成的专门委员会,是学生入学与毕业的主要决定者;教授是塑造良好校风的中坚力量,与学生们形成了独特的师生关系;教授是校园组织和高校管理的主导者,教学与管理双肩挑;教授授课自由、管理严格,是保证和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教授们凭借良好影响力,为学校搭建了沟通政府和影响社会的桥梁。重新梳理西南联大教授治校的举措,对于当下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抗战时期,西南联大以"刚毅坚卓"(校训)的精神和学术自由之环境,在短短八九年就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栋梁之材。据校史记载,西南联大师生中的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共172人,其中联大学生90人,联大教师82人,创造了中国高等教育史的奇迹。回顾西南联大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特点和方法,对我国高等教育和军队院校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在顶层设计上确立"融通文理"的人才战略  相似文献   

17.
国难声中发刊这里的《民报》,前身是上海《民国日报》。1932年淞沪战争爆发时,日本政府为了推卸发动侵略战争的责任,曾发表声明,诡称“一二八”事变是由于中国的抗日运动所引起,捏造种种诬词,其中提到所谓“《民国日报》登载对日本皇室不敬的消息”一事。这一荒唐的借口,使上海公共租  相似文献   

18.
前记:今年6月20日上午我与渊冲兄欢聚于当年西南联大外文系老同学沈师光大姐家,天上地下,无所不谈。忽然间他谈锋一转,提到前不久在京与杨振宁先生聚首,杨谈及西南联大办得比当时美国一所赫赫有名的大学还好,而且谈了许多西南联大办学之“奥秘”。渊冲兄还说,他刚写好一篇有关他  相似文献   

19.
<正>西南联大诞生于战火之中,成立于民族危亡之际。这所由战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所大学所组成的学校,其经历之坎坷、境况之艰难,在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然而,在强烈的爱国情怀的激励下,西南联大的学生,将以教育救国、教育兴国作为实现自己爱国情怀的途径,从而造就了大批优秀的人才。  相似文献   

20.
西南联大是抗战全面爆发后北大、清华、南开三校联合筹设而成的新校。从组织性质、常务委员和管理人员的身份、师生管理、联大组织内部隐含的变数等方面阐述西南联大突出的组织特色,即三校在这所新设立的大学中是联合、合组关系,是参加西南联大、服务联大,而三校也有各自的建制、机构和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