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统计观念主要表现在“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能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质疑.”如何结合小学数学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是《数学课程标准》实施中一个重要问题.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一、教材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不仅把“统计观念”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提出了不同程度的要求。新课标中对于第一学段的学生学习统计知识的要求是: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朱悦 《山东教育》2005,(19):93-93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一要求明确了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教师应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让数学走近生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筒称《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这就要求教师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的教学,让学生在经历学习的全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同时又指出:“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一要求揭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数学又为实际生活服务.这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6.
孟蒙 《内蒙古教育》2005,(12):27-28
《数学课程标准》将符号感列入学习内容,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符号感,体现了数学教学的又一全新理念,这一理念已逐步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7.
就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培养学习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角度,浅谈新课程标准下转变数学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以提高学习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8.
所谓“数学体验”,是指通过实践来学习数学知识。《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数学体验对于防止学生简单地接受数学结论,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数学体验如果忽视了学生思维的阶段性、载体的匹配性、引导的有效性、活动的目的性等方面,就会干扰学生的数学学习。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这一要求告诉我们,在数学课的教学中,要注意重视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以促进数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来到之际,作为教师,应认真学习《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新方法,以指导平时的数学教学。一、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它突出地体现了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使数学学习的内容贴近实际的生活。1.《数学课程标准》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数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然及人类社会,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理解周围环境;数学可以促进学生有…  相似文献   

11.
《标准》明确指出:小学数学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经验。了解数学存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根据这一要求。教师存认真开展好教材中安排的数学实践活动外,还应结合教学内容,善于捕捉“生活素材”,  相似文献   

12.
教材依据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6—77页.设计思路《统计》是数学课程改革下的一个新内容,它重视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知识,又初步了解统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钟梅清 《考试周刊》2011,(51):85-8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同时又指出:"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一要求揭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邓琼 《湖南教育》2006,(8):15-16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下文简称《标准》)指出“统计与概率”的教学目标是:“经历提出问题、收集与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小学数学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落实这个目标。  相似文献   

15.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是数学学习的意义所在。《数学课程标准》将“数学实践教学与综合运用”作为一个重要的学习领域,要求教师在数学活动中让学生自主探究数学规律,并根据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实现数学与生活的有效沟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数学教科书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其素材与特征的定位应以《数学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曲于《数学课程标准》所特有的数学教学理念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因而教科书应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基本素材、基本内容和主要的数学活动机会.下面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结合教学实践,就几种课标教科书对“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内容处理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7.
数学作为基础学科,是人们生活、劳动、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有其重要性和特殊性。《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课程标准》还特别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对学生培养数学兴趣的要求.指出要“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本文结合自己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对小学生数学兴趣培养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一、《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数学语言的要求《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交流合作。合作是以交流为基础的,没有交流,合作就是一句空话,而有效的交流则以学习和掌握数学语言为前提。事实上,数学语言作为数学理论的基本构成成分,和数学知识是相互依存的。  相似文献   

20.
统计是学生较为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贴近生活,又形象直观,而且统计对人们的生活、工作越来越重要,因此这部分内容的起始教育由中高段下放到低段,《数学课程标准》也首次将“统计观念”作为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与此同时,统计教学的重点也由原来的注重图表的计算、绘制,转向重视学生对统计过程的体验,重视统计的意义、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以及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决策等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