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初识《小学教学》,是在十年前。那天,我帮一位老师晒书,发现他留有一些《小学教学》杂志,都有好几年了,有的纸已发黄,散发着霉味。我建议:这些杂志都已过期了,处理掉吧!哎,这可是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最初关注到“李绍贵”这个名字是1999年,当时我正在编辑《小学自然教学专题研究简报》,为的是整理我们与《小学自然教学》编辑部合作进行的专题研究(如何落实“指导学生学会自行获取和应用知识”的原则)所取得的一些收获。在当年第9期《小学自然教学》杂志上,我看到了李老师的文章——《大气压力》实验的改进,吃惊不小,因为在《小学自然教学》杂志上发表文章实属不易,何况他是一名西部山区小县村级小学的兼职自然老师。当时我就认为,这个老师不错,肯动脑筋、勤于总结。  相似文献   

3.
在我床头的书柜里,整整齐齐地摆放着60余本《小学自然教学》杂志,有的封面已经发黄,有的被翻得破烂不堪,面目全非,可我总舍不得处理掉,因为它已经伴随我整整10年了! 记得那是1988年2月的一天,我到县城的同行家请教自然教学之道,他递给我一本《科学启蒙教育》。(《科学启蒙教育》是《小学自然教学》的原来刊名)《科学启蒙教育》杂志朴实的外表,实在的内容,一下子把我吸引住了,使我爱不释手。太好了!我梦寐以求的“良师”终于找到了!真可谓“众人寻他千百度,蓦  相似文献   

4.
初识<小学教学>,是在十年前.那天,我帮一位老师晒书,发现他留有一些<小学教学>杂志,都有好几年了,有的纸已发黄,散发着霉味.我建议:"这些杂志都已过期了,处理掉吧!""哎,这可是宝贵的资料,扔不得!"老师说着,心痛地捡起它们一一摊开晾晒.老师告诉我,他所教的"小学数学教学法"这门课需要大量的案例,这些资料多数来源于<小学教学>的"课堂教学参谋""青年教师来稿摘编"等栏目.  相似文献   

5.
读了《小学教学》2013年第4期张广明老师的《我没想到,他却成了……》一文,我仿佛走进了张老师的课堂.分享着张老师“让意想不到的生成拓展下去”的精彩。  相似文献   

6.
“可怜的小利比,我的好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这是小珊迪临死前对“我”所说的一段话中的最后一句.廖建华老师曾就此在《小学教学参考》1998年7、8期合刊上发表了题为《是“他”不是“你”》的文章.文章说既然小珊迪此时说话的对象由“我”转向了小利比,就应当把“你”改为“他”.对此,笔者不敢苟同.因为这里用“你”不用“他”,并非如廖老师所以为的“人称混乱”.  相似文献   

7.
不能没有你     
“妈呀,复印整本杂志啊?”我正在一页一页地复印着《小学教学》(语文版)2009年第1期,来复印表格的同事小曾等候了一会儿,发现我正在复印整本杂志,便学着小沈阳的语调和表情叫问起来。我微笑着点了点头:“我不能没有她!”  相似文献   

8.
闫旭上外语课看课外书被老师带到办公室去了。我急忙走进外语教师办公室。外语老师高高举着一本杂志正在那儿批评他呢:“知道是上外语课吗?!”我一看原来是一本《科技博览》,而且是当月的,见他对书的那种痴迷的眼神,我心里一动,和外语老师商量后,把他带回我的办公室。“你爱看《博览》?”“嗯!”孩子诚恳地点点头。“前几期的《博览》你有吗?”这一问他来了精神,镜片后的眼睛闪着光亮:“我一直订这份杂志,里面的内容可好了……”他见我正在微笑地听着,又滔滔不绝起来。我真不敢相信在他的小脑袋里装着那么多新奇的知识,怪不…  相似文献   

9.
20年前 ,在我上中学的时候 ,《中学俄语》杂志就是我学习俄语的良师益友 ;参加工作后 ,我做了一名俄语教师 ,它仍伴随我左右 ,为我的教学提供着源源不断的资料和帮助 ,可以说 ,我与这本杂志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应该对这本杂志、对这本杂志的历任编辑老师 ,由衷地说一声“谢谢”。这是我个人的心声 !不 !它又不仅是我个人的心声 !它代表着自杂志创办以来 ,深受杂志教益的、无数读者朋友 (几代人 )的心声。我们这些老读者对杂志有深厚的感情、特殊的要求和美好的祝愿。《中学俄语》是一块园地。广大中学俄语教师在这里发表自己教学实践中的心得…  相似文献   

10.
接到张蕾老师的约稿电话,我开玩笑说:“我一定写!我要写出这么多年来,我和《中学语文教学》‘恋爱’‘结婚’‘生子’的全过程,哈哈!”虽是玩笑,但我通过这个比喻想表达的内容还是真实的——这里的所谓“恋爱”,就是我迷恋并“追求”《中学语文教学》杂志;所谓“结婚”,就是我和杂志建立了固定的联系;所谓“生子”,就是我在《中学语文教学》上诞生的一篇篇文章。  相似文献   

11.
贾志敏老师是全国知名的小学语文教学专家,他的作文教学以其自然清新的语感培养为核心而独树一帜。一部《贾老师教作文》电视系列片让他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家喻户晓的新闻人物。前不久,贾老师应邀来嵊州市剡山小学做课、讲学,笔者有幸领略了他高超的作文教学艺术,真是受益匪浅!这是关于“保护青蛙”的两堂作文课。教学中有这么一个片断:  相似文献   

12.
读了1996年第一期《小学自然教学》杂志,我受益匪浅,特别是童海云老师执教的《影子》、刘红云老师执教的《沉与浮》及徐雯老师执教的《水》这几课的教学实录,使我颇受启发。童海去老师执教的《影子》一课,运用儿歌、手影游戏,积极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很容易就把“影子与光照的高低,影子与光照方向之间的关系”这一难点  相似文献   

13.
至今还记得几年前的那个冬日,我在学校传达室翻阅报刊时,首次看到了你——《小学教学》。传达室的老师见我对你爱不释手,便说:“这本杂志可能是邮递员送错了。想看就拿去吧!不过,记得要赶在明天邮递员来之前归还。”  相似文献   

14.
2010年2月11日,一个沉痛的日子,88岁的霍懋征老师走了!中国失去了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国宝老师”,《小学教学》则失去了一位敬爱的顾问、亲切的老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霍懋征老师一生挚爱小学教育,建树颇多,影响深远。同时,她还一直关心着青年教师的成长。《小学教学》创刊之初,  相似文献   

15.
交流     
重庆市开县教师进修学校的王虎老师说: 十年前.我省吃俭用节约一月工资订了十多本杂志,《小学教学》就是其中一颗最灿烂的明珠.尤其是“教学风景线”“专业成长”“教学参谋”栏目让我受益匪浅.助我成为省级骨干教师。  相似文献   

16.
尊敬的编辑老师:你们好!我是一名刚走上小学教学岗位不到两年的数学教师。由于我年轻,教学经验还很不足,所以《小学教学研究》帮了我的大忙,成了我的“不说话的老师”。贵刊上的许多文章就像营养丰富的食品,不断补充我教学上  相似文献   

17.
陈晓菊 《江西教育》2003,(18):28-28
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节目对北京市有关部门在学生中所作的一项调查进行了报道,调查主题是“你最喜欢什么样的老师”,结果90%以上的学生说,我最喜欢微笑着给我们上课的老师。这不禁使我想起隔壁一(5)班的梅笑冬同学,他每次见到我,都是隔大老远就冲我打招呼:“美丽老师,你好!”我觉得挺奇怪,就问:“你为什么要叫我‘美丽老师’呢?”他头一偏,调皮地回答:“因为你每次看到我都微笑!”我不禁又笑了:“微笑就美丽吗?”“对呀!你冲我微笑还说明你喜欢我!”他非常肯定地说。这句话让我心里一震,没想到我无意识的微笑,竟然对这孩子产生如此深刻的…  相似文献   

18.
朋友向我借阅《教育杂志通讯录》,阅后问:“为什么在《小学教学研究》上标一个红五星呢?”我说:“她是我心目中的红星!”你看!《小学教学研究》的目录,作者的省、市(县)一目了然。从而可以看出她胸怀全国,没有省份地域界限。像淘金者一样沙里淘金,认稿不认人,充分地体现  相似文献   

19.
说起《小学教学设计》,我心中充满感激。因为她曾经两次有恩于我。记得初为人师的第一次,实习指导老师为我们分了课题,由于我们对小学生和小学课本了解甚少,尽管认真有余,但思路仍不清楚,一遍遍地试讲都不见提高。同学们都很着急,眼看就要登台,可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了!恰在此时,同学借来了《小学教学设计》,我抢下便读,读后茅塞顿开。第二天,堂而皇之地“倾囊所背”,尽管不算完美,但还算顺顺利利的一节课,受到了实习老师的好评,心中好是欢喜,默默感谢着《小学教学设计》。从此,我与《小学教学设计》结缘。与她相知应该说是在多年的交往…  相似文献   

20.
丁零零……手机响了,一个不太熟悉的号码。“是滕老师吧?我是!!小学的单!!。”“你好!”我一听,有点印象,以前曾经和他有过教学方面的交谈,“有什么事吗?”“你有时间吗?我想请你帮我看一下课,最近我们学校要进行一轮课堂教学的县级选拔赛。我上的内容是人教版的《秋天的怀念》。”“《秋天的怀念》,史铁生的文章!”说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我一下子兴奋了起来。“这是一篇好文章。我上午有课,你下午来吧。你准备得怎么样了?”“我已经备好课了,刚试教了一下,可是效果不太好。”他说。这篇课文我印象非常深刻。史铁生是当代著名作家,他写的《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