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善增 《中文自修》2006,(10):46-47
你知道《老子》吗? 你知道《老子)吗?我想,很多人会回答,当然。 你真知道《老子》吗?这就难说了。 说起《老子》,你可能会感到,这是一本十分深奥的书,“道可道,非常道”,“玄之又玄”,云里雾里,稀里糊涂。也可能会觉得,这是一本非常了不起的书,仅仅五千多字,似乎包罗万象,世界上什么事情都说到了,任何问题都可以在书里找到答案;甚至认为读通《老子》,可以得道成仙。  相似文献   

2.
《于丹(论语)心得》一书是根据于丹在央视“百家讲坛”的讲稿整理而成。书中于丹侃侃而谈,读者在获得为人处世、修炼心灵之道的同时,也会获得身心的愉悦。从一个教师的角度看《于丹(论语)心得》,也许收获更多的是一种教书育人的艺术。  相似文献   

3.
阅读,一直为古今中外的人们所推崇,犹太民族的小孩儿刚懂事时,母亲就会在《圣经》上滴一点蜂蜜;让孩子去吻,让他们从小就知道书本是甜蜜的。《高尔基论青年》中也曾谈到:要热爱书,它会使你的生活轻松:它会友爱地来帮助你了解纷繁复杂的思想、感情和时间;它会教导你尊重别人和你自己;它以热爱世界、热爱人类的情感来鼓舞智慧和心灵。对于正处于成长时期的你而言,更是离不开书籍、离不开阅读,但“乱花渐欲迷人眼”,面对“汗牛充栋,浩如烟海”的书籍,我们该如何选择阅读呢?我们必须学会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已所需要的读物阅读。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书海中辨清良莠,择而读之,才能摒弃糟粕、获取营养,享受清丽的书香和高雅文化的滋润。  相似文献   

4.
书该怎么读?该读什么书?“书”除了“有字之书”还有“无字之书”吗?那么,什么是“无字之书”?“有字之书”读什么?“无字之书”读什么?带着这些疑问,走进本期我们为你编选的《书虫完全手册》。相信你的所有疑问会在阅读中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5.
你知道《老子》吗你知道《老子》吗?我想,很多人会回答,当然。你真知道《老子》吗?这就难说了。说起《老子》,你可能会感到,这是一本十分深奥的书,“道可道,非常道”,“玄之又玄”,云里雾里,稀里糊涂。也可能会觉得,这是一本非常了不起的书,仅仅五千多字,似乎包罗万象,世界上什么事情都说到了,任何问题都可以在书里找到答案;甚至认为读通《老子》,可以得道成仙。知道《老子》多一点的,又可能认为,这是一本宣扬消极避世哲学的书,什么“不敢为天下先”,也许对奋斗遭受了挫折、有失落感的成年人的胃口,却对培养青少年积极进取的精神有妨碍。还…  相似文献   

6.
所谓”开卷”,就是指打开书来读,也就是措读书或者看书,“开卷有益”众所周知。是不是一开卷就都有益呢?我想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开卷是否都有益?取决于一个“卷”字。如果是好卷自然受益匪浅,如果是坏卷那就说不定了。所以,我们要做到“开卷有益”就必须有选择性地读。刘向说过这样一句话:“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一本好书,让人读了受益终生。好的书籍给人巨大的力量。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就是因为阅读了上千种好书籍,才写出了《资本论》;因为读了张海迪的《轮椅上的梦》,而让我们知  相似文献   

7.
正带孩子读一些好书,让他知道读书是好的,是有意思的,这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亲子阅读首先应该是温馨阅读和愉快阅读。你不能从自己的角度来读书,虽然你会不自觉地引导你的孩子。但慢慢地,你会发觉孩子可能比你更聪明,他更加感性。夜来临了。临睡前,妈妈拿来《猜猜我有多爱你》,打算跟3岁的女儿一起看。女儿要自己翻着看,但是书显然有些重,也有些大,她拿不稳,于是,女儿就把书扔到一边,嚷嚷道:"这是什么书,太重了,  相似文献   

8.
阅读,在《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中有“看(书报等)并领会其内容”之义;《新华字典》解释为阅有看、察看之义,读有依照文字念出声音之义。据此看,“阅”和“读”是看与念,并领会其内容的意思。《中国大百科全书》作了这样的权威解释:“阅读是从写的或印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它是由一系列的过程和行为构成的总和。  相似文献   

9.
杨道麟先生指出:“诵读是读者把诉诸视觉的文学符号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的一种阅读方法。”(杨道麟《语文教育学导论》)它在中国古代备受文人推崇,“南窗读书吾伊声”,苏东坡就倡言声读;桐城派直言“因声求气”;“诗、古文各要从声音证人,不知声音,终为门外汉耳。”(姚鼐《与陈硕七礼》)朱熹在《渎书之要》中更是主张“书须成诵”。  相似文献   

10.
阅读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心智活动,文本的价值就体现在读者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上。所谓“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周易·系辞》),所谓“同阅一卷书,各自领其奥”(赵翼《闲居读书》),所谓“作者以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得之”(王夫之《薹斋诗话》卷一),等等,说的都是阅读的个性化意义。  相似文献   

11.
洪竹亨 《四川教育》2014,(11):36-37
把《我喜欢你》《阿贵只有九岁》《打过架那天的夕阳》《等待》《赠汪伦》这样一组“友情诗”放在一起来读,会是什么感觉?把各个版本“龟兔赛跑”放在一起来读,会是什么感觉?把观点完全对立的文章放在一起读,又是怎样的感觉呢……群文阅读,多么有意义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正>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最早提出“读整本书”,从1923年提出至今,整本书阅读的理念就不断发展。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中这样表述:“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2011年版课标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  相似文献   

13.
美国著名作家理查德·斯凯瑞(Richard Scarry)曾说:“我不希望我写出的书是那种读过一遍以后就放在书架上从此被遗忘的书。如果人们将我的书读旧了,甚至破到需要用透明胶带粘起来,这是对我最大的褒奖。”《黄爱华与智慧课堂》恰是这样一本好书。书中每一节精彩的课堂实录,我都阅读数遍,每次阅读、品味.总会不由自主地思考:这样充满智慧的课,到底是怎样成就的呢?其间略有感悟,便欣喜地记下来。  相似文献   

14.
读“书”     
“书”是永远也读不完的,这就需要我们去读,去读那生活中的“书”,去读那人生的“书”。读书能陶冶人的情操。在读书中,你会为书中主人公的各种遭遇而担心,会为《悲惨世界》中主人公冉阿让的最终悲剧而流下眼泪,尽管你一再提醒自己那只是小说,并不真实;你也许会为《绿野仙踪》里主人公多萝茨结识新朋友稻草人、铁皮人和胆小的狮子,并结束流浪生活而感到高兴,并发誓要与他们结为  相似文献   

15.
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这样一种怪现象——一个小学生读了五、六年书,学了300多篇课文,可到毕业时仍然不知道怎样去读懂一篇文章:生字不会认,词语不会解,段落不会分,中心抓不住,甚至读了好几遍还不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假如你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会坦诚地告诉你:过去的文章都是老师“讲”懂的,不是自己“读”懂的,离开了老师便“束手无策”。而老师呢,不少人都离不开《教书参考书》和《备课手册》,没有这类书上的“现成答案”,划分段落、概括段意、归纳中心也感到步履维艰,因而出现另一个怪现象——面对一张小学语文试卷上一道并不难的“阅读理解”题,好几位毕业班的语文老师争得面红耳赤:你说分三段,我说分四段,  相似文献   

16.
徐贲 《教师博览》2009,(5):46-47
有一次我到一位朋友家去,见他上初中的孩子正在读一本像是卡通的书——《那你也想当总统啦?》(以下简称《当总统》)。见这书名有些调侃,我拿起来翻了一翻,正好翻到这样一页,上面只有几行字:“人们会对总统发火。有人向总统塔夫特(William Howard Taft)投掷一颗卷心菜。这并没有惹恼塔夫特,他开玩笑道:‘我看我的反对者有一个失去了他的脑袋。'”配这几行字的图画上,塔夫特总统站在讲台上,脸带微笑地高举着一颗人头模样的卷心菜。  相似文献   

17.
古人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话意在告诉读者:人无完人,读书读文切莫轻信盲从;否则,不仅不会有什么收获,甚至有可能会受其误导,遭其毒害、对此,一般人已深信不疑了一但不少人却不知道,挑剔阅读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看出该书读大的不易被发现的精彩佳妙之处一如,读邓小平的《讲讲实事求是》一支.你不妨这样“挑剔”:邓小平在第八段特地引用毛泽东这样一句话——‘俄写文章,不大叫马克思列宁怎么说,报纸老引我的话,引来引去,我就不舒服一”这无疑表明了邓小平对毛泽东这一说法的称道和赞许,但他在《讲讲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18.
有一次我到一位朋友家去,见他上初中的孩子正在读一本像是卡通的书,题目是《那你也想当总统啦?》(下称《当总统》)。见这题目有些调侃,我拿起来翻了一翻,正好翻到这样一页,上面只有几行字:“人们会对总统发火,有人向总统塔夫特投掷一颗卷心菜。这并没有惹恼塔夫特,他开玩笑道:‘我看我的反对者有一个失去了他的脑袋。”’配这几行字的图画上。塔夫特总统站在讲台上,面带微笑地高举着一颗人头模样的卷心菜。  相似文献   

19.
阅读,顾名思义,就是要“读”。就中考这一特殊环境而言,根本不可能让你领悟到“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之真谛;也不可能让你感受到“熟读成诵”之魅力。所以我建议在做有关中考现代文阅读时,应采用以下两种读法: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阅读部分提出了七至九年级的阅读标准,其中第15条明确提出: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新课标实施进入第三学年的第二学期了,课外阅读的情况到底如何呢?一、课外阅读的现状我就“①你读了几本名著?②你对名著有什么看法?③你最喜欢哪种题材的书?④哪些书在同学中传读最多?⑤哪些书曾令你在上课时为它走神?”这五个问题展开问卷式调查。共收回113份答卷。从阅读数量看,最多的一位同学读了20本,遍览了《三国演义》、《水浒传》、《飘》、《基督山伯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