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吴文化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地域文化,拥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资源,对现代教育具有多样化的价值,可以为大众提供重要的人文教育基础。幼儿园可以积极开发吴文化,充分利用吴文化资源,以培养幼儿品德为基础,提升幼儿人文素养,并且对幼儿了解传统文化,有着积极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人文品格和良好的师德,弘扬人文精神,对学生充满人文关爱。负责培养中小学教师的高等师范院校,要注重高师学生科学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协调发展,以正确的方法途径塑造中小学教师的人文品格。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新建本科院校在人文素质教育中存在着将人文素质教育等同于思想教育、开设一些人文课程就是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割裂人文教育与素质教育这些方面的误区,指出新建本科院校在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中存在着主观上不够重视,人文资源培育与积累不足,大学生价值观扭曲等方面的问题,并指出高校可以通过加强课堂上的人文精神渗透,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设人文讲座,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加强人文修养等途径不断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4.
在中小学阶段,人文素质教育极其重要。人文素质教育可以帮助中小学生提升修养,丰富文化知识,还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文化知识。中小学生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具有多样性,结合工作实际,谈一谈对中小学生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当前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语境中,地方高校挖掘所在社区的人文历史资源,弘扬地方文化和民族精神,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途径之一。章贡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具有巨大优势,章贡区内的普通高等院校应积极开发辖区历史文化资源,引导学生参与社区活动、走向社会,使人文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6.
在全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农村中小学具有一些得天独厚的资源.如何扬长避短,真正使农村地区的青少年在素质教育的政策下获得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是本文关注的主题.同时,本文亦针对农村中学推行素质教育的策略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单纯的科学教育和道德教育都不能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目前我国中小学学生的人文素质普遍比较缺乏,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有其理论依据和现实的必要性。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优良的道德品质。必须把人文素质教育放在突出位置,努力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资源,培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们在领悟科学精神的创造性时,才能体味人文道德修养的塑造性。  相似文献   

8.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一向注重施行人文素质教育,较为自觉主动地跳出了广播电视大学在施行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由被动到主动,再由主动到自觉的一般规律,走出了一条积极施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光明道路。所谓人文素质教育,就是主要运用人文科学知识和人文景观资源激发人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促使人的心理向真善美方向发展。人文是内容,素质是目标,教育是手段。陕西广播电视大学自觉积极施行的人文素质教育,固然得力于三秦大地厚重的传统文化历史积淀这一人文地域优势,更得力于学校党政领导班子的卓越见识。  相似文献   

9.
加强人文教育务从中小学抓起,加强中小学人文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集中体现在人文教育的特点、人文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人文教育在各级各类教育中的内在一致性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提出并分析了加强中小学人文教育的基本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0.
儿童文学活动可以促进儿童不断成长成为品格、个性健全的社会人,人文素质教育目的在于儿童综合素质的提高,二者在本质目的上是一致的。儿童文学活动对人文素质培养有重要影响力,在中小学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中小学素质教育产生启迪,是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德育理论课为学生提供德育方面的知识、情感和认识基础;实训课德育在于以贴近学生和贴近学习场景的环境,实现德技互促的目标;课外德育是一种学校德育和自我德育相结合的教育形式,通过课外德育,大学生能够将从外界所获得的德育符号转化为自身品德有意义的一部分,进而实现知行合一。理论课德育、实训课德育和课外德育的有机统一,有利于将大学生培养成为智能协调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2.
申卫革 《教育科学》2012,28(1):17-21
德育政策的价值取向主要通过德育纲要、德育课程标准、德育教材而体现,我国当下的德育改革扭转了传统德育的成人化倾向。通过对小学德育课程结构、课程标准和德育教材以及德育课程实践形式的分析,反思了我国当下德育政策的去成人化转向。  相似文献   

13.
育德是学科教学的内生追求,学科教学是育德的有效途径,学科育德的特征是隐性育德。学科教学的现实样态主要体现在育德缺位、课堂育德、育德随意化、育德运动化。要充分发挥学科育德价值,提高学科育德效果,必须增强学科教师育德观念及育德专业化水平,发挥多学科育德合力,定期开展学科育德教研,在课前设计、课堂活动及课后实践中都要凸显育德价值,借助健全的学科育德支持及评价机制,让育德真正走进学科教学日常生活,以学科教师务实而富有实效的“常态化”工作,促进学生道德提升、精神成长。  相似文献   

14.
学生德育是学校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本文针时传统学生德育模式中存在的非主体枉问题。提出了学生主体性德育模式,并从德育的主体、德育的理念、德育的目标及德育的方法等四个方面比较了学生主体性德育与传统德育的主要区别,提出了通过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调控德育目标、拓展德育内容、更新德育方法等实施学生主体性德育的时策。  相似文献   

15.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德育工作。依据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论述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德育环境在高职院校德育中的作用,分析了通过拓展德育载体尤其是网络载体,加强德育工作的效果。通过优化校园环境、拓展德育载体,促进高职院校德育创新。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我国出现了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职业道德教育更有"被边缘化"的趋势。高校应充分认识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切实把职业道德教育作为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积极探索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和途径,加强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以适应社会对从业人员职业道德不断提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学校德育现状,指出学校道德教育与生活世界脱离是造成学校德育困境的主要原因。生活德育是在生活过程中通过道德的生活而进行的德育,是实践性德育。提出了生活德育是学校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德育教育应从生活实际出发,在生活中关注德育主体的现实需要,培养生活中的德育主体。  相似文献   

18.
蒋业华 《高教论坛》2014,(8):124-126
传统意义的德育功利追求指的是德育为社会即时服务的工具性功能和德育过程中的急功近利,这对于德育无疑是有害的。而本文中德育的功利追求则从关注人的独立性和完整性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德育的功利追求,它包括三个方面:注重德育的功用性价值,德育是一种生存性教育,德育的人性化理应关怀人的功利性。德育的功利追求是德育的一种合理性存在,是当代德育生存和发展的力量,更是当代德育焕发生机与活力的建设性推动,理应重视和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19.
终身德育理念是一种奠基于终身教育思想,倡导德育必须贯穿于个体生命过程始终,不断完善个体主体性道德人格,促进个体德性成长的价值追求与精神范型。终身德育理念的实践路向在于:做好不同年龄阶段的德育衔接,实现德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建立全社会参与德育的制度环境,强化个体道德反思能力的养成。  相似文献   

20.
道德教育不同于知识教育,它传授的不是合理性和科学性的知识,而是培养学生养成一定的道德品质以及与此相应的行为方式。而高校道德教育中"主知观念"引导下的主知性道德教学虽有其自身合理性,但是大大缩小了道德教育的空间,简化了道德教育过程。这种价值取向下的道德教学以客观普遍化的知识割裂了道德教育与现实生活。高校道德教育要进一步发挥育人效果,必须从道德教学观念上、内容目标上和方法上进行转换,价值取向转向"主德"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