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带着朝圣者般的虔诚,带着诗人想象和海浪般涌涌荡荡的情感,我常常用湿漉漉的目光抚摸着地图上那片棕红色的高地,摸着那富有质感和色彩的名字:拉萨。夏日,我终于飞到这片神奇的沃土! 上篇:创造奇迹的保护神 生物学家视这里为“生命禁区”,地质学家称这里为“永冻层”。有人把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西藏喻为地球“第三极地”的保护神,没到过西藏的人恐怕难以体会到“第三极地”这个词的份量。  相似文献   

2.
夜宿二郎山     
我们电视系列片《川藏纪行》摄制组,去年三月二十九日到达川藏公路第一关——二郎山。从前,二郎山只有一条极窄的牦牛通道,这里曾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说的是:有两个驮队正巧在山上狭路相遇,谁也无法通过,他们只好各自数数牦牛的头数,让数量少的一方把自己的牦牛全部推下山崖。“……二呀么二郎山,不怕你高万丈,解放军,钢铁汉……要把那  相似文献   

3.
朱盛中 《新闻天地》2008,(12):35-40
现在,我们为什么都坐在阳光下,对记忆做一些抚摸?抚摸三十年的疼痛和欢乐?抚摸着这三十年的记忆,犹如抚摸着相亲相爱了三十年的恋人,激情像沸腾的热血一样在全身奔涌。别小瞧了那些凡人小事,鸡毛蒜皮,又小又轻,但就是令人忘它不了。  相似文献   

4.
普布顿珠 《大观周刊》2012,(19):155-155
西藏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西藏基础教育的特殊性。我们分析西藏基础教育的存在问题的原因要从这个实际出发,那么西藏教育的特殊性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5.
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乌鲁木齐举行之前,1986年7月的一天,中央台体育组给我们打来电话,要民运会准备情况的报道。我和芦克一同志一起去采访。民运会负责宣传的一位同志,详细介绍了准备情况。他还说,西藏代表团的赛马队骑着马从拉萨到达乌鲁木齐,已经投入赛前训练。西藏赛马队徒步来乌鲁木齐,是一个精彩的情节,写入报道,定会增色不少。这件事的可能性怎么样?  相似文献   

6.
作为进藏的第二代,我已经在西藏生活了二十多年,算起来,做新闻工作也有十几年了。可以说,在西藏做记者,特别是广播记者、编辑、主持人集于一身的生活,给我提供了一个认识西藏,感受西藏,记录西藏的绝好机会。新闻工作的经历,使我渐渐从心底里认识了西藏,从感情上走进了西藏。这十几年的新闻采访生涯,使我有机会从方方面面、特别是从农牧民群众生活和观念的变化中感受着和记录着进入新世纪以来,西藏发生的一个又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盛名早已名扬四海。然而,你知道珠峰脚下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呢? 珠峰大本营的牦牛驮队 国内外登山运动员们从西藏首府拉萨乘坐汽车出发,经后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到达珠穆朗玛峰登山大本营。这里海拔5200米,抬头望去,海拔8848.13米的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就在眼前,可离  相似文献   

8.
1956年4月《西藏日报》创刊发刊词曾经这样说:“西藏日报出版之后,我们将按照联系实际,联系群众的方针,采用西藏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使它能够真正成为西藏各阶层广大人民的好朋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1980年开始贯彻落实党中央为西藏制订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以来,我们《西藏日报》藏文报从内容到形式,逐步改变了藏文报是汉文报翻版的局面,开始以藏文来稿为藏文报的主要稿源。近几年来,藏文报稿件内容丰富,版面增色,栏目增多,为稳定西藏局势,促进西藏经济、文化的振兴,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成为广大藏民族读者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9.
刊林漫步     
吴冷西撰文讲,在修改《西藏的革命和尼赫鲁的哲学》一文过程中,最难处理得当的是对尼赫鲁的态度。他既是我们批评的对象,又是我们团结的对象。毛主席和周总理在讨论过程中讲了许多切中要害而又分寸得当的意见,要求在修改中体现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如何在行文中贯彻这个方针,难度相当大。乔木同志经多次斟酌、反复修改之后,终于找到了比较妥善的办法。这就是:全文开篇高屋建瓴,从西藏革命讲起,揭露西藏农奴制度的反动、黑暗、残酷与野蛮,这就势如破竹,彻底摧毁了借口中国军队平息西藏叛乱的反华言论的基础。接  相似文献   

10.
从《西藏日报》创刊以来,我们始终坚持报纸的党性原则,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办报方针,坚持从西藏实际出发,力求把《西藏日报》办成一张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报纸.一在民族地区办报,特别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形势下,如何既坚持报纸的党性原则,又把报纸办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更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这是我们的新课题.近几年来,我们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认真学习党的新闻理论的基础上,对在新形势下,在西藏这样一个特殊地区办报的规律和应坚持的办报思想有了更高的认识.在报纸宣传报道中更加坚持一切从西藏实际出发的办报思想,并在增加报纸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点上多下功夫,使《西藏日报》在改革中迈出新的步伐,有了新的起色.近几年,《西藏日报》紧紧围绕“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二十字方针,围绕全国、全区出台的一系列改革措施,紧密结合西藏实际,开辟了一系列体现西藏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的专员和专栏.先后精心组织了“来自经济战线上  相似文献   

11.
一、飞往拉萨1997年8月14日上午6时50分,我们南通广播电视联合采访组一行七人从成都双流机场出发,飞向拉萨,飞往那片我们向望已久的神秘的雪域高原。早在1994年中央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后,全国逐步形成新一轮宣传西藏、支援西藏的热潮时,西藏自治区新闻办征得区分管领导的同意,就热诚邀请南通新闻宣传口派员前往考察。1997年7月西藏有  相似文献   

12.
从长江源头出发 我们乘车、骑马、走路来到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在燕石坪,我们欢送洛阳8名队员上源头,同时我们雇了一批牦牛驮上物品,队员步行,十天后到达长江发源地──各拉丹冬雪山的姜根迪如冰川,在尧茂书遗留草帽之地立下了"长江之源"这块纪念牌.  相似文献   

13.
喝遍高原青稞酒,不辞长做西藏人。凡从西藏回来的人,不管过去认识不认识,总有一种特殊感情。一见面便格外亲切,话也格外多。西藏高原那纤尘不染的蓝天,那晶萦剔透的冰雪;那广袤无边的草原,那黑压压的牦牛;那金装银裹的寺庙,那五彩缤纷的帐篷;那喷香的酥油茶,那清甜的青稞酒;那缠绵的请酒歌,那欢快的踢踏舞……便历历如在眼前,是那样的令人心醉,令人魂牵梦绕。在世界屋脊度过的那段记者生涯,有欢乐,有酸楚,有成功,有惊险,也一齐涌上心头,又是那样的令人震颤,说起来便没完没了。神秘国土 1978年10月,我奉命调新华社西藏分社工作。对于即将要去的那片国土,我一无所知。只知那里很冷,因为政府特意补助布票棉花票,嘱我制做棉衣裤。  相似文献   

14.
一九九五年九月一日是西藏自治区成立三十周年大庆。这是西藏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全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今年的八月至九月,有关西藏的报道成为新闻界一个热门话题。每读一篇有关西藏的报道,每访一位西藏归来的记者,我们就仿佛进了一趟西藏,看到了高原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谁也想不到,现在中国还有不通公路的县——西藏墨脱。那里军民生活情况如何?为什么汽车迄今尚不能通达?带着种种疑问,我们徒步进行了一次艰辛的采访。 1990年10月10日清晨,林芝地区仍然是雨雾蒙蒙,一连十几天的灰色天气丝毫未见好转,但我们不能再等下去了。4日从拉萨赶到林芝军分区就提出进墨脱采访的申请,军分区领导都以“9月底大雪已经封  相似文献   

16.
去年十一月上旬,从西藏的察隅回到拉萨,翻阅报纸,头一个印象是:在我们伟大祖国的土地上,又涌现出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王杰同志。做为一个记者,对这样一件大事,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当时,思考了一下,决定:一要遵照毛主席关于教育者先受教育的教导,自己首先要认真学习王杰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一心为革命的精神,二要搞好宣传王杰的报道工作。当时西藏还没有收到王杰同志的日记摘抄,我就从西藏日报上登载的报道中,一字一句地体会王杰同志事迹的基本精神,重读了《纪念白求恩》和《为人民服务》,用以对照自己,也为报道王杰做了些思想准备。十一月十日上午,看到了西藏日报登载的王杰日记摘抄,十分兴奋,一口气读完了。还细读了解放军总政治部和团中央的关于学习王杰的通知。吃了两个冷馒头,就跑到军区生产部去找车,准备下去抓学习  相似文献   

17.
写完通讯《第一印象》,我从采访包里翻出一朵小红花,纸扎的,锦纸带上写有“光荣”两个字。抚摸着小红花,我轻轻唤一声:“感谢你,感谢你!”没有小红花的激励,就不会有这次采访,也不会有这么大的收获。事情经过是这样的: 两天前,阜宁县扶贫工作队下乡,请我去采访报道一下。下午1点钟,我赶到县委大院,送行仪式已经开始。气氛还是蛮隆重的,县领导讲话提要求,  相似文献   

18.
八月,是西藏一年中的黄金季节。不仅风和日丽,万物兴旺,藏北草原的牧民还习惯每年在这个月举行规模盛大的赛马会,西藏各地区的文艺团体也在这个季节带上自己最拿手的节目,奔赴拉萨参加一年一度的“雪顿节”文艺汇演。我们首都女记者团选择了这个时节去西藏采访。去年8月2日午后,一架从北京飞往拉萨的波音707客机披着金色的阳光,在贡嘎机场徐徐降落。一群来自首都的女记者挥舞着草帽欢叫着走下飞机舷梯:“呵,我们终于登上了世界屋脊!”这是有史以来采访西藏的第一个女记者团,团员来自首都十家新闻单位。对于这些初次踏上高原的女记者来说,不论是那湛蓝的天、雪白的云、雄伟的山,奔流的江,还是藏族风格的建筑和服饰,一切都那么新奇而富有诱惑力。她们顾不上高原反应带来的不适,急切  相似文献   

19.
拉萨情话     
5月14日,参加西藏和平解放40周年大庆的我们一行上海记者,乘坐波音707从成都平原腾空而起,跨云海越雪山,两小时后徐徐降落在“世界第三极”的拉萨贡嘎机场。前后20天,南北8000里,西藏向我们敞开了神奇绚丽的怀抱。走在西藏的土地上,最叫我着迷的是西藏人。他们不似那般大城市中被现代生活磨成千第一律的“现代人”。他们中有为改变西藏落后面貌而努力奋斗的,有为多赚两个钱而不辞辛劳的,也有相信“来世”把一生捐入佛门的,甚至还有你无法说清他的存在充满奇异灵气的……西藏的各色人等,映照出西藏从远古走向现代的变迁史。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名中国对外广播工作者《今日西藏》节目的主持人,我深深懂得:节目质量是节目的生命,也是对外广播的生命力之所在。提高节目质量,多出精品,使节目得到外国听众的喜爱,使他们更好地了解西藏,这是我创办对印度广播的印地语《今日西藏》节目所梦寐以求的。根据我主持《今日西藏》节目的体会,要多出精品,提高节目质量,还必须从听众的角度考虑问题,时刻把听众放在心里,应有很强的受众意识。我们办节目,如何从我们听众的需要、愿望出发,从听众的接受水平和收听习惯出发,以及如何从听众的反馈中吸取营养和力量,并尽可能多让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