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乡里 《兰台世界》2016,(3):130-132
《博物志》的作者张华是一位有儒者气质的博物君子,其知识的渊博在那个时代是无与伦比的。他对方术知识很了解,但本人并非方士,故《博物志》中有"辨方士"的内容,揭露很多方士之说的虚假。张华以博物君子的身份,在《博物志》中建构了涵盖山川地理、远国异民、各种动植物、人类的发明创造物、风俗、信仰、史事等方面内容的博物学框架,相对于西方和当今的博物学体系,其范畴更为博大。《博物志》中的很多博物知识,或来源于古书,或来源于民间传说,但多没有经过实践检验,体现出中国古代博物学轻实践的传统。  相似文献   

2.
王安石所撰《老子注》二卷,《郡斋读书志》、《文献通考》、《国史经籍志》均有著录。原书已佚,部分内容散见于金李霖《道德真经取善集》、南宋彭耜《道德真经集注》、元刘惟永《道德真经集义》等书中。今人蒙文通、严灵峰、容肇祖均有辑本。蒙文通的《王介甫<老子注>佚文》,原载于四川省立图书馆1948年出版的《图书集刊》第八期。后由其子蒙默重加核校,载于巴蜀书社2001年出版的蒙  相似文献   

3.
南宋曾慥《类说》是一部影响深远、使用广泛的类书兼小说资料集,然其中不无问题和疑点。本文以所录林登《续博物志》为例,从该书与《绀珠集·诸集拾遗》的重出、后者的资料来源入手,梳理渊源关系,发现相关内容多属《绀珠集·诸集拾遗》,采自《书叙指南》《初学记》等唐宋类书及文集古注,与《续博物志》无关,《类说》整合为《续博物志》实属作伪。而同类现象在《类说》并非偶见,且因成于南宋、多有引用而增加了辨伪难度。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相关史料进行分析,认为《文章志》与《文章流别志》不是同一书,而是西晋挚虞所撰的两部不同的目录著作。《文章流别志》是《文章流别集》一书的目录,而《文章志》则通录东汉、曹魏时期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5.
《郡斋读书志》全称《昭德先生郡斋读书志》(以下简称《读书志》)是我国宋代著名学者晁公武撰写的一部反映其私人藏书概况的解题目录,该书的问世不仅极大的丰富了我国古代的目录学著作,同时也正因为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附有提要的私人藏书目录而受到历代目录学家的重视。遗憾的是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我国图书馆界对晁公武及《郡斋读书志》的研究开展的甚少。现适逢上海古籍出版社新版《郡斋读书志校证》一书,籍此良机本文拟对晁公武的图书分类理论和《读书志》的分类体系结构作些探讨,以求教于贤达和同好。一、晁公武的生平和主要学术成就  相似文献   

6.
《旧唐书·经籍志》著录刘歆《春秋左氏传条例》20卷,清人姚振宗认为乃汉郑兴所撰。《隋书·经籍志》亦著录《春秋左氏传条例》25卷,然不题作者。笔者认为此二《志》所著录之书本为一书,但非郑兴所作,而极有可能为汉代贾徽所作,并且贾氏之书乃继承发挥刘歆之学而来。  相似文献   

7.
明《泰山志》是泰山现存第一部山志,周郢《泰山志校证》即是对明《志》的全面整理。其书对原志进行疏解、补苴、考订,不仅辑录了众多的珍稀资料,还提出诸多视角独到的新见解。所作各条笺注力求首尾关联,内容完整,从而使全书开阖有致,先后照应,成为古籍整理中的一个新体式,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汉武帝内传》很明显是在《博物志》与《汉武故事》等记载的汉武会西王母故事的框架上加工完成的,但比较前两书中的西王母传说,它有如下几点变化: 1.西王母的形象开始具体化。从《博物志》与《汉武故事》中我们均看不出西王母的具体形象,但在《汉武帝内传》中,王母乃是一个"可年卅许,修短得中,天姿掩蔼,容颜绝世"的美丽少妇。 2.王母侍女的名称也具体化了,而且出场人物也更加丰富。在以前的传说中只是提到王母有玉女夹驭,王母使者也未知其名,但在《内传》中,我们知道,西王母的侍女有王子登、董双成、石  相似文献   

9.
辛卯说兔     
李刚 《兰台内外》2011,(1):64-64
2011年是农历的辛卯年,是十二生肖的兔年。"兔子"名称的由来在汉代以前,古人认为兔子无有雄者。晋代张华在《博物志》中说,兔"望月而孕,口中吐子"。雌兔只须对月亮飞一飞眼就"有了身孕"。  相似文献   

10.
杨仲达 《档案》2011,(5):34-35
玉门石油河不是在老君庙油田出现以后才得名的。清乾隆元年(1736年)许荣等人所编的《甘肃通志》已明确记载:“石脂水,即石油河,出肃州南山。”关于这条河更早的文字记载,应该出现于西晋张华的著作《博物志》,  相似文献   

11.
《长短经》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部奇书,千余年来问津者少。近年来开始受到重视,出版了几种校点、今译本,瑕瑜互见。而巴蜀书社2003年5月出版的周斌撰写的《<长短经>校证与研究》(以下简称《校证与研究》),是目前国内第一部系统整理、研究赵蕤《长短经》的著作。该书分上下两编:上编是对《长短经》的校证,下编是对《长短经》的研究。该书集整理、考订与研究于一体,对赵蕤的生平事迹及其《长短经》的基本情况第一次作出了全面而又系统的研究,并得出了一系列见解新颖而又证据充实、论断合理的结论,纠正了不少前人的错误看法。  相似文献   

12.
烟屿楼宋元四明六志,是指晚清时期的著名学者徐时栋所刊刻的宁波地区的六部方志,包括《[乾道]四明图经》《[宝庆]四明志》《[开庆]四明续志》《[延祐]四明志》《[至正]四明续志》及《[大德]昌国州图志》。笔者以国家图书馆藏烟屿楼所刻六志的徐时栋、陈劢批校本为中心,辅以徐时栋的文集及与友人的书信,对其批校时间、内容进行考证,认为六志的雕版完成后并未马上刊印成书,雕版完成时间在咸丰五年(1855),初次刊印成书则当在同治三至七年(1864—1868)之间,而非光绪五年(1879)。初刊后,徐时栋并未停止对六志的校对,现在通行的光绪五年刊本,吸收了同治刊本的批校内容,光绪刊本就是在这个复杂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相似文献   

13.
正主持人语:陈寅恪为《敦煌劫余录》作序说:"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这句话原本是针对敦煌学的兴起而发,但是也适用于《山海经》研究领域。新文化运动以来,如何认识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是人文学科研究面临的第一大问题。怎样理解《山海经》及其体现的中国人特有的文化观念,无疑居于《山海经》研究的核心位置。《山海经》这部书是我国最早的原始地理志(也有学者称之为"幻想地理志""神话政治地理学"或"博物志"),  相似文献   

14.
《隋书·经籍志》“总序”所载“五十五篇”涉及《隋书·经籍志》的作者与成书,以及《隋书·经籍志》道、佛两部的演变,然历代学者皆语焉不详。“五十五篇”实指“部类”而非“篇序”,其虽源自魏徵贞观年间整理图书所撰“书序”,且此“书序”后入《隋书·经籍志》成其“总序”,但魏徵并未参与编修《五代史志》,魏徵与《五代史志》经籍部分转变为《隋书·经籍志》无直接联系。今本《隋书·经籍志》分四部四十类,附道、佛两部及其大纲,与魏徵贞观初年整理图书典籍时的规划不同,是因《五代史志》对“五十五篇”进行了调整,删除了道、佛两部之细目,究其缘由,则是《五代史志》的官修史志性质以及对前代旧例的遵循。  相似文献   

15.
《冥报记》为唐朝初年唐临所撰,是一部鼓吹佛教因果报应的"辅教小说"。其成书时间史书无载,依书中所录故事,大致可推测为永徽年间(650-655)。岑仲勉先生考之为永徽四年(653)。《旧唐书》卷八十五《唐临传》云:"所撰《冥报记》二卷,大行于世。"《冥报记》成书不久,即有郎馀令之续书《冥报拾遗》问世。道世所撰《法苑珠林》  相似文献   

16.
中国目录学源远流长,自西汉刘向《别录》、刘歆《七略》开创目录编制先河之后,从官家到私撰,从正史艺文经籍志到方志文翰志,大至一国,小至一郡一家,历代相从,经久不衰,尉为大观。有目录编制工作就必然有对此工作的总结和方法的研究,由一般技术上升到理论高度,逐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宋郑樵《通志·校仇略》、明焦竑《国史经籍志纠缪》、清章学诚《校仇通义》都不断加以总结和概括,发展目录学理论,并达到了古典目录学理论的高峰。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目录学研究出现了一个繁荣时期。出版有姚名达《目录学》、《中国目录学史》、《目录学年表》、汪辟疆《目录学研究》、余嘉锡《目录学发微》,刘咸  相似文献   

17.
欧洲最早的百科全书,当属古罗马时代的大普林尼(Plinius)撰写的30卷的《博物志》。这部著作涉及了天文、气象、地理、动物、药物学等各方面内容4000余项。进入18世纪以来,近代百科全书的代表作主要有:英国的布莱顿·伊弗雷姆·钱伯斯编的《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发展之路,清华大学决定编写一部《清华大学志》。这部校志将记载自1911年”清华学堂”成立到现在这八十多年清华大学的发展历史。档案在校志编写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任务下达后,校内参加编写工作的不少单位都感到任务艰巨,困难重重。学校档案馆工作人员根  相似文献   

19.
东晋葛洪所著《抱朴子外篇》一书,历代没有注本行世。杨明照先生积近五十年心血撰成的《抱朴子外篇校笺》,征引广博,校、注精当,无疑是大方之家的传世之作。前此,杨先生的长文《抱朴子外篇校证》已分两次在《文史》第二十三辑、二十四辑上登载。只可惜笔者在1991年将《抱朴子外篇》全文译为白话时,没能见到杨先生的书和文章。笔者为《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撰写的《抱朴子外篇全译》最近即将出版。在注释、翻译过程中,得杨先生大作之益匪  相似文献   

20.
2021年10月,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在云南昆明召开,会议以“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通过了《昆明宣言》。2022年上半年,将召开第二阶段会议。此次大会将会对全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产生深远影响,与此同时,生物多样性理念的普及,以及在各学科领域的拓展、延伸,也启发了地方文献研究的新模式。唐朝樊绰所撰的《云南志》全面展现了唐代云南地区丰富的植物、动物、矿产资源和民族文化,是研究云南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文献。本文以《云南志》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云南管内物产”一章,综合运用档案文献编纂学理论方法,梳理评述唐代云南地区的生物多样性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