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图书文献分编工作是图书馆藏书建设的基础工作,是图书馆工作的重要环节。分编工作的科学管理直接关系到藏书工作的质量、读者检索和目录组织等。如何保证分编工作的质量,做到更快更好地分编图书文献,确定合理的分编工作流程至关重要。文章结合工作实际,对图书文献的分编工作流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对学校图书馆合并后图书分编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分编工作中有关具体问题的处理对策.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对知识的渴求,为满足不同人对书刊的需要,图书馆书刊的分编工作也变得尤为重要,但是传统的定量管理已经不能满足图书馆分编工作这种复杂的脑力劳动的需要,这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从图书馆分编工作的一些做法入手,分析、探讨了图书馆分编工作的定额,针对现行图书馆分编工作的特性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合并后的高校图书馆应继续重视分编工作量化管理的核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尹艳微 《现代情报》2004,24(2):115-116
图书分编工作是图书馆的基础工作之一,为了调动图书馆分编人员工作的积极性,采取行之有效的分编定额管理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分析了影响分编工作量化管理的主要因素,列举了计算分编工作量的方法,并提出了实行量化管理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分编工作定额管理的取向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图书馆分编工作定额管理的利与弊、策略取向和现实选择三个方面对图书馆分编工作实行定额管理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6.
图书查重是图书分编工作的重要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分类标引工作的质量,进而影响整个书目数据库的质量。结合工作实践,例举实例论述了同种书的类型及各种不同类型同种书的分编处理方法,以使编目数据更加标准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7.
CIP数据在图书分编中的利与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明节 《现代情报》2003,23(7):154-155,187
本文作者通过实践,对当前在版编目在馆藏图书分编工作中利弊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分编人员应怎样合理利用、正确取舍在版编目数据的方法.并对在版编目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8.
高校图书馆分编业务外包数据质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分编业务外包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影响图书分编业务外包质量的因素,提出了提高图书分编业务外包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大多数图书馆都会将图书分编业务进行外包,因为这样能够减少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这样图书馆管理人员可以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图书馆的其他建设方面,但是也正是因为图书分编业务外包,使得图书馆在图书编目方面出现了不少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图书馆图书分编业务外包现状的介绍,进而探讨了提高图书馆图书分编业务外包的质量的措施,希望能够为图书馆管理人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王克明 《情报杂志》1994,13(1):20-24
在分析分面叙词表词表结构简明、用户使用方便、大大减轻标引工作量、电脑编表速快质高、合二为一优化整体效能、多用途多功能、管理机构精简、便于集中管理等优点之后,指出了分面叙词表对编表人员能力素质要求高、编表技术难于掌握、难以推广等不足之处。并对分面叙词表与其他一些兼容途径的差异做了简要比较。  相似文献   

11.
基于利用视角的土地资源分类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子生  杨诗琴  杨人懿  王佳  吴秋菊 《资源科学》2021,43(11):2173-2191
科学、合理、可行的土地资源分类是切实有效地开展土地资源调查、正确地制定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整治规划方案、以及科学地管理土地资源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在界定土地资源分类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对国外6套代表性的土地资源分类体系和国内已有的8套全国性土地分类系统进行了比较与评析,分析了中国现行土地资源分类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完善中国土地资源分类体系的建议。结果发现:中国现行土地资源分类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一是分类层次少,基本上只有2个层次,类型数不足,难以准确反映全国复杂多样的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地利用地域分异规律,实际应用成效受损;二是分类标准混乱,同一层次存在形式分类标准和功能分类标准并存的现象,科学性和逻辑严密性不足;三是有些地类的分类标准不明确,使部分地类没有了归属,造成无类可分,与用地分类设置“不重不漏”的原则相悖。为此,提出了完善中国土地资源分类体系的相关建议,一是未来的土地资源分类体系修订须要切实坚持地类划分的6条基本原则;二是可以借鉴英美等国较成熟的4个层次分类经验,并具体提出了四级制的中国土地资源分类系统基本框架;三是认为可以参考俄罗斯的经验,将全国土地分类标准体系上升为国家法律法规,全面提升全国土地资源分类体系的严肃性与权威性。  相似文献   

12.
温晓春 《科教文汇》2020,(4):191-192
垃圾分类教育作为全民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垃圾分类的基础性建设在于普及垃圾分类教育,将“互联网+”的理念技术运用于垃圾分类教育中,不仅可以提升教育效果,还可以提升教学效率。本文从“互联网+”背景下垃圾分类教育的现状出发,在探究垃圾分类教育当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些运用“互联网+”进行垃圾分类的教育手段,以提升公民的垃圾分类意识,达到广泛宣传垃圾分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工业产权的外观专利在产业振兴中起着重要作用.外观专利采用的洛迦诺分类标准不支持图像分类,而AI算法直接在洛迦诺分类标准图像数据集并不能有效提升分类精度.因此,对外观专利审查员来说,外观专利的分类检索具有相当大的挑战.为此,本文提出先领域、再功能、后视觉的四级外观专利图像分类新标准,在此分类标准基础上构建了Pat...  相似文献   

14.
中文搜索引擎分类体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中文搜索引擎大都建立了各自的分类体系,大体可分为等级分类体系,分面组配分类体系和体系-组配分类体系。在分析目前中文搜索引擎分类体系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未来中文搜索引擎分类体系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提出一种基于向量空间模型的科技文献自动分类方法.首先构建分类代表文本,计算单文本与分类代表文本之间的相似度;然后利用训练集计算出分类归属度,以判断某一文本分类的可能性,实现科技文献的自动分类.以3个学科的文献为例,验证该方法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16.
网络信息资源分类体系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刘红泉 《现代情报》2006,26(7):26-28,31
从分类角度检索网络信息资源是人们检索时常用的方法,不同的网络分类体系在类目体系和资源选择上都有自己的特点。本文分析了网络分类体系优化的基本原理和设计原则;提出了网络信息资源分类体系的基本设计思路反结构优化的纲领原则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对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信息进行调研的基础上,采用面分类法和线分类法相结合的方式对质量信息进行了分类,得到质量信息分类体系,在此基础上对质量信息进行编码,并开发了相应的计算机辅助分类编码系统,有效地解决了机械制造企业信息化过程中质量信息的交流与共享问题。  相似文献   

18.
对澜沧江流域山区典型试验样区遥感数据运用AHP递阶层次结构,将土地覆盖类别分成若干层次。结合特征选取与采用多种分类算法组合,先进行类间易于区别的大类别的分类信息提取处理,得到一层次的分类结果,再基此对各分类结果探索进一步的分类处理,获得第二层次的分类结果。如此进行,直至分出所有确定类别。试验结果表明,该分类组织较之传统基于一次特征选取所进行的单级分类技术组织实施,具有构思科学合理,操作简单可行。监测结果评价精度可满足澜沧江流域综合开发,达到获取反映山地生态主要覆盖类别的遥感监测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9.
基于生态保护对土地利用分类系统未利用地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我国现行土地利用分类体系是从2001年开始施行的,是对以往各分类体系的继承与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利用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许多“未被利用”的土地资源越来越成为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当前可持续发展理念下,我国现行土地利用分类体系对于“未利用地”及其子系统中各级地类的命名与内涵的理解极有可能会给“未被利用”土地的管理和利用带来负面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在简述国内土地利用分类体系的演变过程并借鉴、吸收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及国内土地覆被/利用分类体系精华的基础上,对“未利用地”从利用的广义内涵与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两个方面进行了辨析,探讨了“未被利用”土地资源的价值问题及其可持续利用问题。并且,在此基础上针对“未利用地”子系统,提出了基于生态保护的新的分类子系统,希冀能对现行土地利用分类方案中“未利用地”子系统的修改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省级农用地分等的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与县级农用地分等相比,省级农用地分等具有以下特点:县与县之间的等别要有可比性、行政区域边界等别要协调(能接边)、多层次,即一次工作可同时完成省、市、县三级成果、数据管理难度大等.因此在以省为单位进行农用地分等时,如何保证分等成果的质量成了关键技术问题.河南省采用过程控制和多途径结果检验相结合,对农用地分等质量进行控制.过程监控是指从工作底图标准化开始,到基础数据的调查整理与录入、分等参数选择、指数计算等,都要保证工作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科学、准确;多种途径对成果进行检验包括宏观规律分析、微观差异分析、分等指数的统计分析、等别收益验证、与以往成果对比分析、实地验证等,多方面检验成果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实际.河南省农用地分等实践证明,过程控制和多途径结果检验相结合的质量控制方法,在保证分等结果科学性与合理性(符合实际)基础上,又保证了县级分等成果精度,符合技术<规程>的要求、解决了行政区域边界接边的困难、省域内分等成果的可比,而且省时、省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