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通过个案,了解20世纪前期徽州妇女原生态的生活,获取一部分徽州地域社会生活的真相,并因此了解她们的性别立场和视点。  相似文献   

2.
通过个案,了解20世纪前期徽州妇女原生态的生活,获取一部分徽州地域社会生活的真相,并因此了解她们的性别立场和视点.  相似文献   

3.
徽州文书中的几份卖身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元龙当子、卖子等六份徽州文书中不多见的卖身契,真实生动地揭示了当时徽州社会农民生活实态的一个侧面,对人们了解清代徽州社会制度、了解戴震思想产生的背景等等,都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更有历史的认识价值和现实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4.
徽州历史档案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目前,从档案学角度研究徽文化主要集中在徽州历史档案的整理研究,研究此类档案可以了解我国封建社会平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徽州历史档案中徽州女子档案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仔细考证徽州女子档案材料,思考徽州女子精神品质形成与徽文化之间的关联,进而促进徽文化的多层面,多角度研究。  相似文献   

5.
李元龙当子,卖子等六份徽州书中不多见的卖身契,真实生动地揭示了当时徽州社会农民生活实态的一个侧面,对人们了解清代徽州社会制度,了解戴震思想产生的背景等等,都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更有历史的认识价值和现实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6.
杂字是古代民众重要的识字教材,为数众多的明清徽州杂字在儿童识字上起到了难以估量的作用,也因其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传承了众多的徽州民俗,包括岁时节日、分家、殡葬、婚娶、健讼等,为我们了解古代徽州人的生活起居、世态人情等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相似文献   

7.
在明清这一社会转型时期,徽州妇女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徽商的发展以及整个徽州的社会生活中起着特殊的进步作用,同时徽州也出现了大批的贞洁烈女,且其情形触目惊心。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反映了徽州妇女的性格受社会诸多因素影响,呈现出鲜明的二元化特点,并反映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本文揭示了明清时期徽州妇女二元化性格在社会生活方面的表现,并试图浅析这种性格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髹饰录》是明代徽州人黄大成著述的一部有关传统髹饰技法的专著,是我国现存唯一一部古代漆工艺书籍。借助《髹饰录》相关记载,分析徽州漆器髹饰五大技法的工艺流程,梳理徽州漆器髹饰技艺的技法门类与发展特点.通过“利用第一,楷法第二”的髹饰工则,进而了解徽州漆工的髹饰理念,从而促使人们对当时徽州髹饰工艺的历史和发展状况有更深了解,有利于徽州漆器髹饰技艺在中国漆艺发展传承脉络中地位的确立。基于《髹饰录》的徽州漆器髹饰技法研究,对于更好地保护与传承徽州传统髹饰技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2008年,徽州民歌成功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遗的成功,激励着徽州民歌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工作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至今已挖掘出来的徽州民歌有200余首。该文对徽州民歌的挖掘、种类、特点、流传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探究,以使世人对徽州民歌有所了解,让它传得更广更远。  相似文献   

10.
徽州建筑的特色不仅是徽州文化和经济繁荣的表现,也体现着徽州风俗习惯的特色,徽商妇的生存状态和徽州建筑特色有密切的关系,从徽州建筑特点探究徽商妇的高尚品德和生存状态,对了解研究徽商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生命教育的内涵是指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和提高生存能力以及发展生命的价值。它包括了认识生命、尊重和感受生命、热爱生命、保护生命、发展生命等几个方面。生命教育在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具有很多应用,具体而言:以生命的神奇为唤醒因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生命化知识创设情景,增强学生参与意识;以生命过程中的挫折教育为契机,强化学生的生命意识;以生命化知识为案例,体验生命的和谐;以生命之美为模板,学会欣赏生命。  相似文献   

12.
祖先崇拜的宗教行为本质上是基于对生命始源“生生之德”的感恩和报答,它肯定了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尊生重生是祖先崇拜生命价值观的基本向度,具体体现在宗庙祭祀中的生命保护、日常生活中的生命珍视和丧葬仪式中的生命关怀,其蕴含的“伦理化”生命意识与“人性化”生命关怀可为当代社会树立科学的生命观及建构合理的临终关怀体系所资取。  相似文献   

13.
徐翔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12):94-96,F0003
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对生命质量的提升,因此,生命教育也应是地方高师院校的重要工作。在地方高师院校中开展生命教育,可以提高师范生的生命意识、解决师范生的心理问题、推动中小学的生命教育。地方高师院校中生命教育的内容应该包括生命认识教育、生命价值教育、生命感恩教育、生命责任教育和生命幸福教育。  相似文献   

14.
生命伦理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伦理教育面临现代挑战和德育中对生命伦理的长期忽视,德育出现了许多违背生命伦理的行为和现象。生命伦理教育通过进行生命文化建设,培育新型的生命价值观,以及开展生命情感和意志教育等途径,以此激励人们注重生命,尊重生命,形成健康的生命伦理。  相似文献   

15.
生命本体观照下的教育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李延平 《教育研究》2006,27(3):35-38
教育与生命共存并互相印证。人的生命特性是教育存在的理由和依据,教育是人生命存在的形式和需要,教育在展示生命存在的同时也完善了生命的发展。生命本体的教育坚持在教育中关注学生的生命,反思“非生命化”教育对人生命的漠视,关注生命整体和人的生命全程是生命本体教育的最终选择。  相似文献   

16.
皇甫科杰  王枬 《教育研究》2021,42(2):131-139
教育生活是一种特殊的共生式的自我更新过程,教师是教育生活的第一责任人,对教育生活的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哲学家曾从"超验"和"经验"中寻求生活的确定性,或偏执"超验"构建起一个无形的美善世界,或偏执"经验"陷入物质至上、人性迷失的危机。反思教师的教育生活,也因偏执"超验"或"经验"而出现诸多缺失,既有性质上的偏差,也有内容上的分离,还有形式上的固化。教师的教育生活应以"生命自觉"为价值信念和根本追求,将"超验"、"经验"因素交汇于人之生命共同影响教育生活的质量,以"成事成人"为教育生活的本原性质,以"生命关怀"为教育生活的核心主题,追求"生命自觉"的教育生活样式。"生命自觉"的教师最终将在共生共长的过程中提升整个教育生活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呼唤人性复归,强调以学生为本的今天,学校道德教育与学生生活世界的分隔已使学校道德教育走入了误区。生命是道德教育的根本,“超越性”将道德教育与生命紧密联系在一起。生命因道德教育而成为价值的存在。生命是过程,是生活的主体,生命惟有在生活中才可找到生命精神的源泉。以个体的生命成长为旨归的学校道德教育必须走向生活,在生活中进行,最终改变生活,提升生命。  相似文献   

18.
论教学生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学生活是教师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为了生命发展和完善,以及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价值与意义所进行的各种生命活动,具有为我性与我为性、理性与非理性、日常性与非日常性等特点。教学生活既不同于日常生活,也不同于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等其他社会生活,而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生活,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19.
生命是教育的根基,在当前高校中学生的生命意识却比较淡薄,导致在对生命的理解与实践上出现偏差:珍爱生命,却无保护生命的技能;重视自我生命,却对他者的生命漠视;求索生命的意义,生命的精神性却在消失。文章在阐释生命意识教育意义的基础上,探讨了培育和美生命意识的途径,关注生命气息,蕴育美的韵律,彰显生命真义,进而滋养生命情感,舒展生命情怀,让生命的活力充分涌动。  相似文献   

20.
生活是个体的,也是社会的,有什么样的价值追求,便有什么样的生活形式。生活过程是保证人成为人的重要场域,如果离开生活世界,人们的生活及人类的发展都很难想像。教育与生活的关系密切,教育史上出现过“教育生活一体说”、“教育准备说”、“教育过程说”、“教育建构说”、“教育交往说”等,都是针对某一个时代教育与生活关系所表现出的问题而言的,都在尝试走出教育与生活脱离的困境。现代哲学中的“生活世界”理论为我们理解新时期教育与生活、教学与生活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理论基础,我们可以从课堂生活的构成出发,变革课堂生活的样态,进而促使教师和学生从单一的教育“专业世界”回归真正属于人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