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材分析】 《古诗两首》、《风筝》、《秋天的雨》是精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是略读课文。全组课文体现了秋天的特点,使孩子们了解了秋天的景、秋天的人、秋天的事,充分感受了秋天的美丽与快乐,从而培养孩子们对秋天的喜爱之情。课文体裁多样,内容丰富。  相似文献   

2.
单元教材解读 本组教材以秋天为专题,共由四篇课文组成。《古诗两首》《风筝》《秋天的雨》是精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是略读课文。教材里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秋意,那秋天的山、秋天的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声音,都会使人们心中产生不同于对其他季节的感受。  相似文献   

3.
《听听,秋的声音》是一首现代诗,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本文再现了《听听,秋的声音》一课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4.
《秋天》是第三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看图学文,课文描绘了秋天的美丽景色和勃勃生机。课文语言优美,富于儿童情趣。内容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所以,教师在讲课前,让学生在父母的带领下到郊外去“找秋天,  相似文献   

5.
《秋天的雨》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文章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艺术化的语言,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了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选这篇课文的目的主要是通过课文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相似文献   

6.
郁达夫《故都的秋》(1934年8月)表达了何种情感?对此有着不同的说法。一是认为此文表达了赞颂秋天的情感。郁达夫本人在《北平的四季》中就说:"前两年,因去北戴河回来,我曾在北平过过一个秋,在那时候,已经写过一篇《故都的秋》,对这北平的秋季颂赞过了一道了……"而在《故都的秋》一文中的结尾也鲜明地表达了这种情怀:"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二是认为该文表现出一种忧郁、孤寂和落寞的心境。  相似文献   

7.
《秋天》这篇课文充满童真童趣,它以简练的文字、生动的比喻,寥寥数笔勾画出一幅秋天美丽的画面。同学们都经历过秋天,但是没有像作者那样去留心观察秋天。怎么才能引导同学们读懂这篇课文呢?  相似文献   

8.
<正>【文本】《秋天的风》刘益善(选自《小学语文新补充读本》)《我们去听秋的声音》毕国瑛(选自《小学语文新补充读本》)《山茶花》郭沫若(选自《小学语文新补充读本》)【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走进秋的怀抱,感受秋天的声色美。2.赏读诗文,在语言情境中进一步学习观察,  相似文献   

9.
徐静 《辅导员》2016,(5):47-48
《三打白骨精》是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的一篇叙事性课文,根据我国古典小说名著《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改编而成。课文讲述了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孙悟空以变制变,三次除掉白骨精,救出同伴,师徒继续踏上取经征途的故事。赞扬了孙悟空坚定不移、机智勇敢、善识敌人诡计的斗争精神。  相似文献   

10.
《秋天的雨》是一篇遐想联翩、意境柔美的抒情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课文内容丰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丰收的景象,以及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是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11.
《秋天的雨》是一篇遐想联翩、意境柔美的抒情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课文内容丰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丰收的景象,以及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  相似文献   

12.
《我爱秋天》是第三单元《金色的秋天》中的第一篇课文,意在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中与周围的环境中去认识秋季的特征,体验秋天的美丽,感受秋天诗一股的旋律。不断加深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与热爱之情,让学生在活动和游戏中把美丽的秋天留在手指间和心寓里。  相似文献   

13.
《秋天》这篇课文充满童真童趣,它以简练的文字、生动的比喻,寥寥数笔勾画出一幅秋天美丽的画面。同学们都经历过秋天,但是没有像作者那样去留心观察秋天。怎么才能引导同学们读懂这篇课文呢?  相似文献   

14.
刘漫凝 《山东教育》2010,(10):21-23
<正>【单元教材分析】本组课文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略读课文《秦兵马俑》及"语文园地五"。在一至三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了多篇描写自然景观的课文  相似文献   

15.
教学一篇课文的导入有很多种,因文而异,因教师的水平而有别。但不管怎样的导入,都应该立足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激发。愚以为,借"题"发挥可收此效。一、借"题"进行语言训练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中,《秋天的图画》《蓝色的树叶》《窗前的气球》《清澈的湖水》,这些课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第三单元是关于秋天的。导语是这样的:现在正是金秋时节。我们已经看到了她缤纷的色彩.听见了她美妙的声音,分享了她带给我们的欢乐。让我们随着课文的学习,进一步发现她的美丽。感受她的美好,并用手中的笔,描绘我们心中的秋天。本单元共包括四篇课文:9《古诗两首》10课《风筝》11《秋天的雨》12《听听,秋的声音》。  相似文献   

17.
一、教材简析《秋天到了》是苏教版《品德与生活》第二单元"走进秋天"中的第一篇课文,通过对秋天气候的感触、对秋天花草树木的观察,引导学生认识秋天的特征;从对秋天瓜果蔬菜的认识,告诉学生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让学生更热爱秋天。  相似文献   

18.
《秋天》是一篇看图学文的课文,由一幅色彩明丽的秋景图和一篇短文组成。图文对应,描绘了秋天美丽的景色。学习此文时,正值促秋时节,我先设计了“找秋天”的活动,让学生到野外去找秋天,实实在在感受到了秋天的美。  相似文献   

19.
《秋天来了》主题·实践课程是西新桥小学继"春天课程"之后对"四季课程"的第二次尝试。本学期我们三年级老师带领孩子充分感受了"一叶知秋",从课文《做一片美的叶子》《古诗两首》《北大荒的秋天》开始了我们又一年的秋天之旅。以《习作4》为依托,习作教学使学生在感受大自然美的同时,掌握本学科所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在愉悦的学习中,学会表达对秋天的感受。  相似文献   

20.
《听听,秋的声音》是一首现代诗,课文主要通过对秋天一些声响的描写来赞美秋天。教学时,教师可以从童诗的特点出发,通过创设情境、朗读欣赏、发散思维等手段,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创编,使学生的想象与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