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马德 《阅读》2007,(4):10-12
有时候,一件普通的小事,一个简单的行动,却足以震撼一颗心灵,感动一个世界——她是一个孤儿,一直跟着奶奶长大。  相似文献   

2.
3.
古点 《阅读》2011,(10):24-25
今天,学校举行了一场激动人心的升旗仪式。早晨,同学们穿着统一的蓝白相间的校服集中在操场。个个神情严肃。我也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与紧张。手心不断地出汗。你们猜这是为什么?因为今天我是升旗手!  相似文献   

4.
谢玲  李慧 《阅读》2008,(7):5-13
印象 任溶溶不叫任溶溶,原名任根鎏,又名任以奇。任溶溶是他女儿的名字。女儿出生那年,任溶溶开始专门从事儿童文学工作,他将女儿的名字拿来做了自己的笔名。  相似文献   

5.
林白是当今文坛从事私人化写作的女性作家代表之一。本文通过对林白的小说《一个人的战争》的文本分析,从精神分析批评的角度,历时性地揭示了这篇小说的语义特征,即寻绎林多米的自恋型人格与童年期生活经验的内在关联,并分析了这种固执的自恋型人格对她童年期以后的生活或内隐或外显的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6.
孙亚敏 《阅读》2012,(12):4-5
离开我家屋子不远,真的不远,大约一百步就到,有一个图书馆。称为图书馆,其实不过是个图书室。一个房间而已。四周摆着书架,也并不高高直达天花板,只让我稍稍踮脚罢了。它的门前,是圆形的花圃,种着红色、黄色的美人蕉,在夏日火热绽放出明媚与娇艳。  相似文献   

7.
胡宇晗 《阅读》2022,(19):39-40
<正>梦想,是人一生中最执着的追求。袁隆平爷爷一生淡泊名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让更多的人吃上饱饭,这就是他的梦想。他将毕生心血投入到水稻的研究之中,为此付出了120分的努力,最终得到了100分的回报。他实现了梦想,让中国再无饥馑。  相似文献   

8.
Sheila  Margaret  Ward  小雨 《阅读》2007,(10):F0004-F0004
我有一个机器人,我的家里有个机器人。他有手有脚,有鼻有眼有嘴巴。他能洗会刷爱打扫。我觉得他有血有肉不是玩具。  相似文献   

9.
我敬佩的人     
魏祎宸 《阅读》2013,(3):26
说起敬佩的人,同学们有的敬佩科学家,有的敬佩体育明星,有的敬佩自己的长辈……而我最敬佩的却是一个平凡的陌生人。记得那天早上,我乘公交车去上兴趣班。车上人很多,我好不容易才找了个座位。几站过后,人越来越多,把公交车内挤得水泄不通。就在这时,一  相似文献   

10.
张蒙妤  姜晖 《阅读》2007,(9):26-27
过去,我把阅读当作得到快乐的源泉;现在,我把阅读当作一次次享受。阅读,给了我知识,也给了我创造力。小的时候,我爱读童话书,是白雪公主和灰姑娘让我仿佛来到了浪漫的世界。而长大后,我又爱上了科学类的书籍,感受到了大自  相似文献   

11.
“你将做一个什么?”大人问个没完。“做舞蹈家?做医生?还是做个潜水员?”  相似文献   

12.
薛伊帆 《阅读》2007,(6):24-25
我从小就喜欢看书,尤其是上小学后,每天至少读一小时的书,已成了我的习惯。每当看书看得入神的时候,废寝忘食也就成了常事。读书,可以从中体会到无数种滋味。有些滋味,甚至可以说是"说不清,又道不尽。"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概括我对读书的感受,那就是:我阅读,我快乐!  相似文献   

13.
五十多年前,一位病友大哥哥因为凑不够医院的伙食费,把他新买的一本《普希金文集》卖给了我。那是我第一次买这么厚重的书,也是我第一次读普希金的诗。我很小的时候,妈妈曾给我读过童谣,我一直记在心里。这时读普希金的诗,它在我面前展开了更加辽阔的视野。我读普希金的《我的墓志铭》,那是他十六岁时写的带有调侃意味的短诗,很幽默,让我感受到诗人开朗的性格。那时我正生病休学,读了这样的诗很开心。读过《致大海》以后,我模仿着写了一大本子关于海的诗。还有许多抒请诗,如《一朵小花》,我读后久久不能平静,对于这朵“遗忘在书本里的小花”…  相似文献   

14.
姚歆予 《阅读》2012,(7):42-43
未来城市的低碳生活是闻名遐迩的,我想看个究竟,就问机器猫借来了时空穿梭机,兴致勃勃地来到了未来城市。未来城市繁华热闹,空气却异常清新.环境令人赏心悦目。马路上很少看见汽车,人们有的步行.有的踩着溜冰鞋滑行,最多的就属自行车了,每辆自行车上还有个金属盒子。我很好奇,拦住一个车主问:“你们为什么都骑自行车呢?”  相似文献   

15.
一、“出彩教育”提出的背景与依据(一)时代背景实施出彩教育,为未来培养人,让每个孩子做最好的自己,从而奉献社会,是基础教育对时代召唤和机遇的回应。互联网时代为出彩教育提供了机会和物质条件。互联网为每个人的参与提供了平等机会,为每个人体验自我、发现自我提供了无限可能。  相似文献   

16.
刘畅  姜娅 《阅读》2008,(9):28-28
我是一个马虎的小孩,每次马虎的事情过后自己都会觉得奇怪和好笑。比如说:写句子没句号啦,作业中有题目没做啦,把加号看成减号啦……多得说也说不完。  相似文献   

17.
陈君杰 《阅读》2006,(7):14-15
有一个星期六的中午。儿子的一个美国同事要去华盛顿办事,夫妇俩带着他们的女儿来,问我们可不可以帮他们看管半天孩子。我们当然乐意帮这个忙。看管并不难,就让她跟孙女儿一起玩罢了。渴了她有自带的饮料,饿了她有自备的点心;孙女儿多了个伴玩得更开心。我们也更省心。  相似文献   

18.
上个好学校,有份好工作.找个好对象,生个好孩子。人生的一步步过程生活的一个个链条,完美人生轨迹的描画.形成社会中每个个体的生活内容。每个生活在社会中的人,都要受到社会环境的作用。心理学工作者把人的在社会中成长,获得知识、技能和倾向,  相似文献   

19.
包润远 《阅读》2012,(9):25-26
父母的爱,犹如广博的大地无私而厚实;父母的爱,犹如雄伟的大山坚实而宽广。我徜徉在父母爱的海洋感到幸福而温暖,但在浓浓爱意包裹下的小小少年,偶尔也会徒生些小小烦恼。记得前不久,爸爸邀请几个老同学来我家聚会,大人们在一起高谈阔论,谈天说地,我们几个小孩自然凑在一起打起了游  相似文献   

20.
个人能否成为国际法上的主体一直是中外国际法学界争论的一个焦点问题,这一问题表面上表现为自然法学派和实证主义法学派围绕国际法学基本理论展开的论战,而在其背后则反映了整个人类发展的进程.本文通过对比当今关于这一问题的几种观点,考究国际法发展的历史,指出在国际法诞生之初个人就是国际法上的主体,只是在以国家为主导的现代国际社会体制中个人与国际法的关系被"中介化",而当代国际法实践和其发展趋势都表明个人有理由成为国际法上的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