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体育工作的质量。因此,要重视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职业中专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出,对新时期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明确的目的,对职业中专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赋予了新内涵。在这种要求和趋势下,职业中专体育教师应主动适应时代的变革,转变角色、改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内容、变换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才能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现在的小学生活泼好动,他们不能拘泥于简单的你教我学的教学方式。他们需要在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增长能力,这是时代给新时期老师们提出的新的课题。为适应新时期体育教学的发展要求,在2012年的教学中,笔者对课堂教学创新进行了尝试和探索。所以小学体育教学要创新,要走新路,运用新的方法,采取新的教育模式,使教育能适应学生的要求,适应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对于新时期的大学体育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新时期大学体育教育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要求学生在拥有基础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拥有健壮体魄。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高校必须对大学体育教育高度重视并提出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重大改革。本文对大学体育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新时期大学体育教学定位,并对开展模式进行了全面探讨。  相似文献   

4.
素质教育是新时期小学教育的发展目标,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样需要得到重视。一直以来,小学体育教育受到忽视,其教育模式僵化,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新时期小学体育教学创新迫在眉睫,需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加强体育锻炼,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样具有积极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5.
陈武 《考试周刊》2016,(13):105
新时期学生的学习要求全面综合地提高,要实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高中学生的学习压力较之以往较大,体育的开设,具有特殊的意义。高中体育课不仅能让学生强身健体,增强学生的体能,让学生具备强健的体魄,进而保障其他科目的有效学习,更能给高中学生在紧张忙碌的学习生活当中有放松身心的机会。为了适应新时期学生的体育需求,高中体育教学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创新。文章就新视野下高中体育教学的创新之路进行了探讨,希望对高中体育教学的实践和研究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7,(17):174-175
学校体育教学改革要求以人为本,需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需要适应时代的变化要求,而大学公共体育选项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满足了大学生的不同需求。本研究对大学公共体育选项课目前的开设状况进行了分析和描述,分析了影响大学公共体育选项课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为今后普通高校能更好地开展大学公共体育选项课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大学体育教师情商修养的重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竞争激烈的21世纪,社会不仅需要智商人才,更需要高情商的人才。体育作为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而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对学生情商的开发与提高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此,新时期的大学体育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对情商的理解与认识,加强自身的情商修养,为更好地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大学生服务。  相似文献   

8.
小学时期是人的一生重要的启蒙阶段,是长身体、学做人、增知识的重要时期,也是人的一生中最具有可塑性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培养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显得格外重要。而小学体育作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学科,其作用在新时期素质教育的时代大背景下不言而喻。本文通过分析新时期小学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几点关于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希望本文提出的一些观点能为优化体育教学以及提高小学生的素质教育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深入,体育课堂管理也应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推陈出新。文章对新时期低年级小学生体育课堂管理进行探析,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存在诸多有碍教学的行为和表现,究其原因是由体育课堂的特殊性以及他们所处年龄阶段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所决定的。文章进一步针对学生特征和时代要求,提出体育课堂刚柔相济的管理的模式,以适应新课标下体育课堂的有效组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10.
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法、观察法等对新时期我国高校体育场馆开发运营及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状况进行研究。结论认为:在休闲文化的影响下,高校体育场馆应满足时代需求,顺应新时期我国高校体育及其文化发展潮流,进行休闲化开发,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认知水平,培养他们健康的休闲观念和良好的健身习惯,充分协调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不断提升学生的健康水平,为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和学生终身体育的开展服务。  相似文献   

11.
石永强 《考试周刊》2013,(25):103-103
在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是时代的需要。要正确认识健康的概念,树立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的新理念,把握体育教学与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关系,在体育教学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启发、引导并帮助学生进行实践体验,提高心理品质,克服心理障碍等,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陆青 《考试周刊》2022,(33):5-8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愈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的同时,还需要提升其道德素养和心理素质。在初中体育教学中,需要教师在关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于日常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强化心理素质,促进其健全人格的发展,帮助学生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面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相似文献   

13.
<正>体育教学是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手段,提高我国人民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加快教学方式的改革进程,对于满足新时期教育理念,实现培养全面发展人才是必不可少的步骤。但是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种种弊端,阻碍了小学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为了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就必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以适应时代的要求。一、小学体育教学重要性分析任何课程的教学都伴随着系统化、复杂化等诸多问题,小学体  相似文献   

14.
任海梅 《考试周刊》2011,(20):165-165
《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了"健康第一""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的新理念,体育教师要抓住这个改革契机,改革教学方法,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让学生在快乐体育中健康成长,成为适应新时期发展需要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15.
新课改的实施对体育教学产生较大影响,尤其是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引下,体育教学模式也发生改变。新时期对体育教学提出更高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发展的标志,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并锻炼学生的意志力;改善以往落后的教学活动,促进体育教学方法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分析新课改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方式创新的具体表现,并从理论与实践层面加以探究,以促进体育教学活动取得新突破。  相似文献   

16.
江锋 《学子》2013,(6):124
数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教育提出的要求,对于我们新时期的数学教育者来说,反映新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是一项重大任务。在数学教育中,数学素质的加强是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发展本身的需要,也是21世纪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面对新世纪的挑战,主动迎接知识经济社会的  相似文献   

17.
正体育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学科,对新时期学生全面素质塑造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课堂上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是许多体育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为了适应新时期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在探讨如何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中,我们结合教学实践,实行了多样化教学方法,运用体育趣味化,课堂生动化,教学和谐化,训练激励化的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兴趣起了很好的作用,有了明显的效果。一、体育趣味化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产生来源于喜  相似文献   

18.
“自能体育”是指围绕学生的自觉主动性或主体能动性开展的体育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主张“自能体育”教学,是素养时代的要求、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学现状的呼唤。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练、发展体能、智慧健身,培养学生自觉主动的身体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发展体育核心素养,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体育与艺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关系,论述了将体育与艺术融合在一起的重要性,认为这样做,有利于大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大学生审美情趣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等丰富的人文价值及开展体育艺术教育具有的重要意义。指出对大学生进行体育艺术教育,符合体育教学的时代需要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满足了高校体育多元化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健康第一思想在高校的传播,也有利于高校体育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的体育教师应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总结经验,创新体育教学方法,以适应新形势下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需要,从当前体育教学方法研究的现状出发,对传统与当代的学校体育教学方法进行比较,探索学校体育教学方法创新的途径,为新时期学校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寻求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