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恰 《阅读与鉴赏》2009,(11):38-40
“神话”一词源于希腊文“Mythos”.原意为“口述的任何事情”。其实质是上古初民相信在现实世界和物质生活之外还存在着超自然的精神本体和神秘力量,“昔者初民,见天地万物,变异不常。其诸现象又出于人力所能以上,则自造众说以解释之”。神话与人类的文明开化相伴生.从宇宙论、本体论和信仰论层面出发,  相似文献   

2.
宙斯与女娲——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相似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神话的产生和内容两个方面,论述中国上古神话和希腊神话相似性及其原因。 神话是原始氏族社会阶段的产物,氏族制处于蒙昧时代的中级阶段,初民的生产力和认识水平非常低下,便借助想象解释周围的一切,把自然界神化,即“万物有灵论”。因此神话是想象的产物。这种想象又必然以现实社会为基础,因此神话也是原始氏族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成果。在这个问题上,中西神话是较为相似的。本文进而从“天地开辟”、“人类起源”,“征服自然”、“反抗天神”等方面,分析了中西神话在各方面的相似之处,并对其原因,也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我国南方民族有丰富多采、瑰丽异常的英雄神话。综观这类神话的内涵,依题材和情节约可分为两类:首先是关于物器用发明、即所谓化英雄的神话,例如原始农业的产生,火神的由来,字和艺术的起源等,这是原始初民企图追寻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某种化起源而创造的;其次,是反映人类征服自然力的英雄。原始人类生活环境十分艰苦,各种自然灾害层出不穷,青蛇猛兽亦时常威胁着初民的生命安全。他们必须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同恶劣的自然环境开展斗争,为了纪念原始初民同自然和社会作斗争的业绩,初民们用幻想的手法创造了各式各样的英雄神话。  相似文献   

4.
案上放着一本喷着油墨芳香的书《楚辞与神话》,使我想起作者萧兵对我说过的他所私淑的闻一多先生的《神话与诗》。《楚辞与神话》的精神面貌颇肖《神话与诗》,但“专”则过之。面对“奇文郁起”(刘勰语)的楚辞,萧兵犹如庖丁解牛般游刃有余。新见迭出,论证踏实,以“理”服人,从不架空立论。从细微处见功夫。纵然是一个小问题,萧兵也绝不轻易放过,必摆出材料,加以论述。资料之宏富,论证之深入,足使浅尝辄止者膛目结舌。读  相似文献   

5.
神话学是西学东渐的产物,西方神话学家首先提出中国神话的问题并做出先驱性的探讨。如果说19世纪是西方理性宣布神话消亡的世纪,那么20世纪可以说是神话全面复兴的世纪。神话所内在的人类文化基因,决定了神话即便远离人类神话时代依旧“神力”无限,不仅为人类提供了诗性智慧,也为人类提供了返归自身的航向与能力。这也就是神话不断为人类世代重述的根源。那么如何重述神话,如何聆听与重解神话的谕旨呢?这正是当下最值得反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一、伦理论的“圣人”人才模式“圣人”既是老子伦理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理想化人格.又是老子所推崇的人才模式。中国人才思想滥觞于上古神话,初民为我们创造了许多“神”,这些“神”就是初民心目中的天才、奇才、人才;他们都是有非凡本领的英雄,上能顶天、射日,不能治水、填海等等。这些英雄的所作所为.反映了洪荒时期人们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天真”看法,因为当时生产力水平很低,人们对大自然与人类社会的认识还处在幼稚的阶段,所以只好“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①,“用一种不…  相似文献   

7.
询问学生“最喜欢什么体裁的课文”,结果是神话类体裁课文占据首位。作为人类初年时期集体创作、口头传承的原始文化的结晶——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它是初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童真般的解释。而儿童对神话有着一种天然的渴望。基于此,教学《女娲补天》(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一课,我从读故事、讲故事,到比故事、议故事,再到创编故...  相似文献   

8.
不敢想象今日“爱网情深”的“搜狐一族”离开了因特网会怎么样,就像我们当年不敢想象没有电报和电话的生活一样,而且因特网的作用也远远超过了以往的任何通讯工具——它已经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难道你不想了解它的发展历程吗?  相似文献   

9.
中国早发而深刻的神话历史化是有别于他族的一个文化景观。学界对这个现象已有众多的阐述,但对其历史背景的动因则缺乏应有的多维考察与挖掘。在“社会—思维”互动的视野中,有三个重要因素得以凸现,它们是商周之变、“帝”“天”之易以及祖先崇拜。商周之变实现了思想、思维的质变式飞跃,“天”“帝”之易使初民从“皈神”过渡到“依人”,祖先崇拜有力地消解了神明崇拜,三者共同构成了中国神话历史化的有效合力。  相似文献   

10.
萧兵的《楚辞与神话》说,“中国没有在冥河或黄泉为阴魂摆渡的古老记载”,然而少数民族地区却有这方面的事实。云南的独龙族、彝族等都有象古希腊的“塔耳塔洛斯”,印度的“泥犁”那样的地狱,也有灵魂必需“舟渡”的冥河,分隔着“此岸世界”与“彼岸世界”。这条河大约相当于华夏一汉族的“弱水”。周明的《论上古冥界神话》说楚人等的冥府“幽都”在西北的昆仑——这里也是楚人的归乡,《离骚》、《涉江》诗人的神魂正是要飞向昆仑。那么,楚人灵魂之所归也必在此处,险象横生的“弱水”或“赤水”对于鬼魂来说  相似文献   

11.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没错,一篇文章如果有一个靓丽的开头,它就会给阅卷老师耳目一觏的愉悦感,自然这篇文章档次就会大大提升。古人形象地将文章的漂亮的开头称为“凤头”,因为风凰鸟头美丽小巧。我们的文章的开头如能和“凤头”一样漂亮,那么考试作文获得高分或者满分,也就并非高不可攀的神话了!  相似文献   

12.
<正>中外学者早就发现,无论是在原始宗教仪式还是在民俗中,卵(或者说蛋)都是一种超自然的生殖力量象征.西方学者弗朗西斯科·德米特欧(Francisco Demetrio)在其论文《菲律宾神话中的洪水母题及再生象征》中指出:在初民眼中,宇宙如同人一样,也有生老病死,当它耗尽自己的能量时就会死去,从而出现万物萧疏的严冬;待到春天它又死而复活,万物欣欣向荣.而“卵生殖”母题,正是宇宙万物从巨大的圆状浑沌物中再生的象征.在东亚神话中,有许多“卵生殖”(蛋生儿)故事.朝鲜半岛各个部族都有“卵生殖”图腾崇拜意识,在其三个系统神话:百济神话、高勾丽神话、新罗神话中都有“卵生殖”形态.在韩国文学史上,百济神话也叫东明神话,因为创世祖叫东明,最早的文字记载是《二十四史》中的《北史·百济列传》.其中记载:“索离国王出行,其侍儿有孕,王还,欲杀之.侍儿曰:日前,见上天有气,如大鸡子来降,故感而有娠,……彼生男,  相似文献   

13.
神话是原始初民们的意识形态的表现,是人类在童年时代对自然、社会现象天真而幼稚的认识和解释。因为地理环境、民族心理的差异,各种文明的神话各不相同,体现出来的民族性格也大相径庭。希腊神话作为西方文化的两大源流之一,浸染了西方社会三千多年的历史;中国神话也影响到日本、朝鲜等东亚文化,塑造了东方文化的独特气质。如果说希腊神话是海水汹涌下的磐石,那么中国神话就是水边草木的一抹清华。  相似文献   

14.
《楚辞》和《山海经》是现存先秦典籍中保存神话材料最丰富的两部书,其中的神话材料既各具特色,又有明显的趋同性,同时也存在着众多可以相互解释、相互补充的片断。它们载有相同的神山圣水神树,相近的神祇灵巫、神异禽兽,相似的长生不死思想与娱神习俗。从人类文化学角度考察,《楚辞》、《山海经》神话材料趋同揭示了这两部典籍在文化渊源上的同源关系。它反映了同一文化源头民族共同的原始神话思维。能够显示这种共同原始思维的原始文化就是以夏文化为核心的中原文化。  相似文献   

15.
一荣格说:“成年人写的神话是幼稚的,只有经过儿童的再创作,这些神话才能成为真正的神话。”那么,是不是也可以说,神话的教学也正是对神话的再创作,并且是成人和儿童一起完成的。特级教师张祖庆老师的观点,“课堂上教师就应该抓住神话的特点,让课堂充满神奇的诱惑,让创造得到延展,让灵性在神话的世界,让神话与儿童天胜之间形成一种浑然天成的‘亲缘关系’,使他们的好奇心与追求光明、追求不平凡事物的天性得以张扬。”我很认同。只是,如何在教学中进行这样的“再创作”?对于《开天辟地》这篇课文,思路有两条,不仅是从本篇课文着眼,也有对教学行为的重新理解与出发:一是从教“课文”到教“阅读”,二是从教“课文”到教“神话”。  相似文献   

16.
也许人们会迷眩在它时历今古、地涉西东的海阔天空论述之中;也许多种学科(如神话学、民俗学、古典文学、上古史、人类学等等)都会把它引为同道;但是无论从它的引论还是从它的具体篇什来看,我们都可以看出萧兵首先是把《楚辞与神话》当作比较文学论著的。尽管这门古老而又新鲜的学科,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之争还在余音绕梁,中国学派也在大声疾呼,力图引人注目,然而萧兵全然不顾各派的门阈,在实践中寻出自已的路。他有自己的纲领,这就是他在引论中提出的“整体对应、多重平行、细节密合”的三原则。己经跳出了“平行”、“交叉”之争的羁绊但又不摒弃平行、交叉的考察,特别是二者的综合。它  相似文献   

17.
读前猜想蜘蛛结网会是怎样的呢,和你见到的什么活动比较相似?蜘蛛结网是很有趣的。它从它的立脚点引出许多根长丝,这些丝随风飘荡,总会有一根被固定在树枝或其他东西上,便形成了“天索”一样的固定带子。然后,它沿着“天索”来来回回爬动并吐丝,把它变成粗的“缆(lǎn)绳”,接着又平行地架起第二条“缆绳”。蜘蛛网就是在这两条粗缆绳间织起来的,它们起到房子栋梁的作用。像自行车轮的辐(fú)条一样,“这所房子的檩(lǐn)子”是固定于两条“房梁”之间,并交叉于蜘蛛网的中心点的一些蛛丝。然后,在这些“檩子”之间,蜘蛛一圈圈地爬行,并设计…  相似文献   

18.
龙的原型学界多有探论,该文作者将龙放在一种更为广阔更为原始的自然背景来分层次解构阐释,提出龙滥觞期的初始原型为婉蜒河川,河川是龙最原始的基形。河川的形色声态流变动势与龙的形象结构系统有隐秘而真实的趋同性质。龙是河川活物化表达者,自然崇拜阶段原生形态的龙是初民将自然对象超自然化过程中表象联想互渗的产物。龙发展流变期的动物原型为蛇蟒蜥鳄等水居动物,它们是龙的次生形态即次原型。龙的动物原型以河川作为其衍生的基础。龙的动物形象和意象的不确定性是直接导源于初民对蛇蟒蜥鳄等动物自然属性与神秘属性的不确切感知。蛇蟒蜥鳄等既是河川之动物化神灵化载体,也是河川神秘机制的功能性载体。定型期的龙图腾是初民以蛇蟒蜥鳄等动物之最奇异明显或最锐利凶猛的形象特征联缀综合在河川基形之上而渐次建构形成的,是在自然崇拜、动物崇拜与动物图腾崇拜的神秘整合中产生的,它是共生形态的图腾龙。中国古代神话中”土龙致雨”、“应龙畜水”、“黄龙曳尾”、“神龙以见画地”、禹逐共工杀相繇以及“乘龙”、“御龙”、“驾龙”等事象均是以神话变形方式涵藏或再现着龙与自然河川、蛇蟒蜥鳄等的真切关联,是用神话语言认真而曲折地叙说着龙的真实本相。  相似文献   

19.
神话是初民自然观、社会观的综合与形象的反映,它对后世文化的发展,有着长久的、多侧面的影响。古神话的“补强作用”,是指当某一时代(或某一文化人),由于种种原因,消极颓废的情绪难以收束,这时,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古神话,可  相似文献   

20.
神话是远古人类对周围世界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解释。它用虚幻的想象和夸张手法,采取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来反映人民战胜自然的愿望。鲁迅先生曾给神话下定义:“昔之初民,见天地万物.变异不常,其诸现象,又出于人力之所能以上。则自然众说以解释之:凡所解释,今谓之神话。”(《中国小说史略》)神话描述的形象广泛,涉及动植物、日月、山川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