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白的诗歌于二十世纪初传入美国,兴起了美国诗人和学者对李白诗歌翻译传播和研究的热潮,庞德及其《神州集》可为代表。李白及其诗歌中生离死别的战争元素影响并启示了庞德,其诗歌中的思想感情和写作形式对庞德《神州集》的成功也做出了贡献。李白及其诗歌在美国的传播与研究褒贬不一;如韦利就对李白生平及其诗作持批评态度,而另一些人则对李白诗中的道家思想抱有好感。两者都进一步推动了李白及其诗歌在美国的传播与研究。  相似文献   

2.
美国意象派诗人埃兹拉.庞德所翻译李白的诗歌《长干行》既有成功之处,也有一些不足。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其中所涉及文化信息的处理,应体现在人称翻译、习惯用语翻译、典故的翻译等翻译细节处。  相似文献   

3.
20世纪英美意象派代表诗人埃兹拉·庞德于1915年创造性翻译《神州集》(Cathay)。文章基于接受理论视角,分析作者在诗歌意象创造与传递方式上对中国古典诗歌所进行的文学再创造,反观文学翻译作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作为"意象派"诗风的倡导者,埃兹拉.庞德一直都是英美现代诗坛举足轻重的人物,对现代诗歌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自他的《华夏集》出版以来,人们对庞德的译诗方法褒贬不一。本文将主要从庞德的诗歌翻译理论以及他对中国古诗的翻译两个方面来进一步探讨庞德在诗歌翻译方面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埃兹拉·庞德作为美国意象主义诗歌的公认领袖,他英译的中国古典诗歌在英语诗歌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他的诗学在很大程度上被称作翻译诗学.本文通过对庞德的诗学观点和翻译理论的解析和对《长干行》的译例分析,阐述庞德运用创新手法对中国古典诗歌进行创意翻译的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6.
目前学界不少人认为,中国古诗启发庞德发起了意象主义运动。事实上,意象主义是对维多利亚末期浪漫主义的反叛,是师法希腊诗歌等诗歌传统而来,是承袭法国象征主义而来。经1909年的休姆-弗林特团体,意象派诞生于1912年春天或初夏。庞德推出理查德·阿尔丁顿、H.D.(希尔达·杜利特尔)的希腊主题意象诗,提出他的意象派诗歌理论,躬身于意象派诗歌创作,其理论及创作受到希腊诗歌、日本俳句等诗歌传统的影响。次年9月,庞德初遇中国古诗,在翟里斯的英文译诗中挑选并改译出四首具有希腊诗歌、日本俳句风格的意象诗;1914年底,庞德译出《华夏集》,才真正体现出中国古诗的影响。因此,庞德发起意象主义运动并非受到中国古诗的启发或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7.
停云 《师道》2024,(1):40-43
<正>20世纪初,正当中国如火如荼地学习西方文化时,在欧洲和美国也有一批文化界人士在积极地引进中国文化。庞德、维特·宾纳和亚瑟·韦利等人翻译了《诗经》《论语》《大学》《中庸》《老子》《唐诗三百首》等中国古代经典。其中,庞德翻译的中国古典诗歌选集《神州集》影响极大,直接开启了美国现代诗人学习中国古典诗歌的步伐,从此,“每当美国诗人试图松动英国-欧洲文化传统的束缚,  相似文献   

8.
艾兹拉·庞德(Ezra Pound)号称美国诗坛怪杰。他之成为意象派创始人,因素甚多,但其中之一即是中国诗歌,特别是盛唐诗歌的意象影响,亦即严羽所谓“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庞德在所著《中国》(Cathay)一书中翻译了许多中国诗歌,其中包括古诗十九首和一些唐诗。他似乎对李白的诗特别感兴趣,因李白的诗如“天马行空”不可羁勒,所以正投“恣行驰骋”的庞德之所好。此处拟择庞德所译李白的二首诗就其理解深度和翻译技巧方面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9.
探讨中国古诗英译中专有名词包括人名和地名的翻译问题。通过对《中国古诗精品三百首》中一些英译古诗的分析,阐述在古诗英译时如何利用许渊冲提出的“三化”理论即等化、浅化和深化方法处理人名和地名这些专有名词。  相似文献   

10.
庞德与中国古典诗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古典诗歌对意象派诗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庞德不仅模仿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手法,而且还将许多中国古诗译成英语,在中诗英译过程中,他进行了大胆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张玉如 《海外英语》2022,(14):30-31
《责子》是陶渊明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在翻译界深受翻译家的关注,近年来众多优秀译文不断涌现出来。该文从功能目的论视角,以国外译者阿瑟·韦利和中国译者许渊冲和汪榕培《责子》英译本为研究对象,探究中国古诗翻译策略与方法,基于功能目的论的三原则来分析译者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的运用,以探究译者如何实现古诗英译翻译目的,以期对诗歌英译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漆艳华 《海外英语》2012,(19):156-157
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精华,意象是其核心。以跨文化交际为目的古诗英译受到历史背景和翻译动机等的影响,对意向传递产生阻碍或显出特别的交际目的。但无论其受限因素和交际目的,诗歌的意向传递应建立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并尽量译出原文中诗人所想传达的意向。通过对李白《静夜思》和《战城南》两首古诗的分析,略谈历史背景和翻译动机因素对跨文化交际下意象传递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埃兹拉·庞德无疑是美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他的诗歌也一直是文学界争论的焦点。研究庞德要从翻译目的论的角度出发,以庞德英译中国古典诗歌为切入点,探讨庞德的翻译目的以及这一目的对他的诗歌翻译形式和技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古诗十九首》历来为历代诗人们所推崇,不仅仅是因为其是千古五言之祖,更是因为《古诗十九首》以其传达的真情实感,人生之理践行着传统诗教观,更以其情深貌浅影响着中国诗歌含蓄隽永的诗风,为历代诗人树立质朴含蓄诗歌的典范。  相似文献   

15.
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精华,意象是其核心.以跨文化交际为目的古诗英译受到历史背景和翻译动机等的影响,对意向传递产生阻碍或显出特别的交际目的.但无论其受限因素和交际目的,诗歌的意向传递应建立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并尽量译出原文中诗人所想传达的意向.通过对李白《静夜思》和《战城南》两首古诗的分析,略谈历史背景和翻译动机因素对跨文化交际下意象传递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古诗十九首》在诗歌发展史上成就卓著,对后世诗歌影响深远。魏晋南北朝诗歌,尤其是其间创作的《杂诗》更是深得《古诗十九首》的神韵,本文将且以魏晋南北朝影响较大的一些诗人所创作的《杂诗》为例,从内容和艺术两方面探索《古诗十九首》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庞德翻译的中国古诗一直以来都是争论的焦点,有些学者认为他的翻译不忠实于原文。但是从目的论的角度来审视庞德的翻译,其实有些所谓的误译恰恰是对原文的创造性翻译。通过对庞德英译李白名诗《长干行》的分析,以目的论为视角,探讨了庞德的翻译目的和为实现其翻译目的而采取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8.
庞德古诗英译作品中对中国文化的误读主要体现在对中国文字的误译、对中国古典诗歌的误读以及对中国儒家思想的误读等方面。尽管庞德古诗英译作品中存在着一些对中国文化的误读现象,然而,其在中西文化交流以及在西方重塑中国民族形象方面的努力仍然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19.
汪精玲 《学语文》2012,(3):53-54
美国诗人埃兹拉·庞德翻译的中国古诗选集《华夏集》,是英美现代诗歌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也是中西跨文化交流的一个经典个案。作为文学翻译,《华夏集》在文学史上有极高的地位,也引起翻译学界极大的争议。  相似文献   

20.
《古诗十九首》是由汉代无名文人创作的五言抒情短诗,最早著录于萧统的《文选》。《古诗十九首》自出现以来,就受到了极高的评价,被誉为"五言之冠冕"。(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古诗十九首》和《诗经》往往相提并论,它之所以在中国诗歌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