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学生的感染力与吸引力,可以从应用内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三个方面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在课程中的应用,使其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课程。  相似文献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和文化基因。唐诗宋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极品,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具有重要价值。将唐诗宋词融入其中,必须坚持继承与扬弃的统一、价值引领、主次分明等原则,通过融入课堂教学、开展第二课堂、拓展实践教学、激活诗词地理游学等路径,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的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3.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贵在知,重在行,有见贤思齐的躬行才会修“真经”,有个性化的教学体系才有好成效.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立足于高等职业教育,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开展专题教学,构建起“四体三用”的全方位教学体系.专题教学,促进了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性提升,增强了学生对课程的真心喜爱,也形成了教师的教学特色,在增强教学实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相似文献   

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基础课",提升了教学效果、扩充了教学内容、丰富了教学思想,因而具有融入的逻辑基础。高职院校应遵循政治性原则、时代性原则、统一性原则,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筛选契合内容融入"基础课",构建以"崇尚精神"为重点,以"价值传承"为指引,以"明德修身"为主线的教学内容体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等多方面着手,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体验相互促进,课堂教学与网络学习协同配合的融入模式。  相似文献   

5.
高校思政课是一门主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进行引导以及教学的学科,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不应该只重视学科知识,对于社会来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才是真正需要的人才,思政课的教学目标便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属于中华民族的灵魂根基,在高校思政课堂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可以引导大学生建立文化自信,了解中华文化精妙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于祖国的热爱以及建设祖国的责任感。本文主要阐述了在高校思政课堂融入中华优秀传统的必要性,提出一些将两者有机融合的方法,期望为今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堂提供科学的理论参考和支撑。  相似文献   

6.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核心课程,在高等学校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树立学习理念、养成良好习惯、培养健康人格、实现长远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在尊重和发挥大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基础上,运用案例法、参与法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切实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在医学生基础课教学改革中,长沙医学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构建“线上课堂+理论课堂+实践课堂”有机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  相似文献   

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有助于大学生充分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9.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课教学有机融合,是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时代使然。要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就要结合教学实际需要,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因时而异,考虑学生新特点;甄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新的教学内容体系;做到知行合一,选用适当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教学方式和方法要贴近学生实际,认真探索专题讲授、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我院思政教研室成员经过集体研讨,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出专题式教学法的改革方案,并大胆加以实施,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因材施教是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精华,但是因材施教教学思想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中缺失现象严重,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要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必须认识到对高校不同专业不同学生因材施教的重要性,积极探索"基础"课因材施教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教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而实践教学考评对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有效开展、提升实践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从实践教学考评的现状入手进行分析,提出考评的原则和新思路,有利于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3.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的教学方法不能满足学生接受知识的需要,而巧妙借鉴用典型说话、用人格撼动、用真情关怀、用身边事迹教育人和用爱心启迪的"五用"艺术可以提高"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践教学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其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课程教学目的的实现程度;有效的实践教学必须基于正确的实践教学理念,并在此基础上寻求合理的实践教学模式,以最终保障课程教学目的之实现。  相似文献   

15.
16.
坚持“两个结合”,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推进理论创新与实践创造的一项基本遵循,“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课的融合,是党和国家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点工作。从理论逻辑来说,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条基本经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课在价值指向上具有耦合性,同时,也是高校思政课不可或缺的教育资源。从实践路径来说,要坚持价值引领,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内容;要立足时代发展,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表达形式;要适应科学规律,探索融合发展视角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行专题教学既是响应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的号召,更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必然趋势。基础课实行专题教学模式对科学整合教材内容,提高教学实效性是必要的,同时,对教师教学与科研的并行发展以及学生的成长成才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分类教学是教学对象存在素质差异的客观要求,是提高统编教材针对性的实际需要,是对教师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现实需要。安徽师范大学通过对教师进行在岗培训、教研室集体备课、加强团队建设等三个方面的工作,解决了分类教学中教师队伍的分类难题,从而使分类教学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9.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多年的教学中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在"基础"课中开展实践性教学,并通过对实践性教学在课堂内和课后教学的设计,改革本门课程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的人生哲理、高尚的道德修养和强烈的家国情怀,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宝贵资源。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路径,对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