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倾城之恋》作为张爱玲的代表作,集中反映了张爱玲小说的美学追求。《倾城之恋》在开头与结尾写下一模一样的句子,强行拉开读与作品之间的距离,从而创造出独特的艺美。这样的审美理想在张爱玲的其他小说中也多处可见。  相似文献   

2.
作为张爱玲的文学传人,黄碧云在《盛世恋》中的表现与张爱玲的《倾城之恋》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但毕竟作为两个时代的两位作家,时代的差别写作风格的不尽相同,使她们还是存在着一些差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盛世恋》是《倾城之恋》在现代生活中的继续和传承。  相似文献   

3.
作为古代小说的常用题材,人神恋情故事广受读者欢迎,人神恋故事题材源远流长,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变化,明朝时期人神恋故事适应时代发展,增添了些许时代特色。本文以《二刻拍案惊奇》中的《叠居奇程客得助》为例,分析其中人神恋特色,以期了解时代特征及文人创作心态,帮助大家更好解读其中韵味。  相似文献   

4.
《山楂树之恋》发表后,引起了较大的反响,读者广泛。《山楂树之恋》深受读者热捧,甚至产生了“山楂”迷。随后,它被导演张艺谋拍成同名电影。《山楂树之恋》来源真实的爱情故事,它故事情节较为简单,叙述了城市平民子女静秋在下乡调查村史的过程中,结识了在当地地质勘探队工作的“老三”。“老三”爱上了静秋,并给静秋许多帮助。  相似文献   

5.
“人妖之恋”是中国传统文学原型,它表现了男权社会中男性对于女性的一种既崇拜痴迷又恐惧忌讳的心理。海岩《玉观音》将传统的“人妖之恋”继承翻新,创造出现代版的“人妖之恋”。现代版的“妖女”变成了现实生活中的缉毒警察,她有正常女人的职业、人际关系、人生理想、情感、道德,有合乎情理的感情关系,所有传统“人妖之恋”的超验特点全部消除。海岩《玉观音》中的“人妖之恋”在写实的外衣下,将传统“人妖之恋”的丰富的社会、心理蕴涵表现得更加充分、深刻。海岩对传统“人妖之恋”文学原型的继承翻新,为我国通俗小说创作的继承创新提供了某种启发。  相似文献   

6.
张云孟 《教师》2011,(20):127-128
从1987年独立执导处女作《红高粱》到2010年所谓"史上最干净"的爱情故事片《山楂树之恋》,第五代导演张艺谋一改其张扬、恢弘、大气、艳丽的制作风格,转向凄伤秀丽甚至禁欲的格调。这一转变显示出张艺谋生命意识的变化也是不断变迁的社会文化意识和电影符号。本文试从《红高粱》和《山楂树之恋》这两部影片的爱情观、生命观以及影片拍摄的色彩取向等方面分析这一转变中蕴含的意蕴。  相似文献   

7.
程娥 《考试周刊》2008,(51):121-122
张爱玲的语言极具特色,被称为"张体",在《倾城之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文章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倾城之恋》的语言特点,即语言的生活化、古典美、比喻手法和色彩的描写。  相似文献   

8.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最有名的作品。胡琴这一意象串起了一部《倾城之恋》。这是一种中国封建化衰落、颓靡的意象,一种没落社会存在状态的意象。这”生命的胡琴”是苍凉的胡琴,不仅回荡在《倾城之恋》中,也回荡在张爱玲所有的作品中。  相似文献   

9.
爱丽丝·沃克的代表作《紫色》一直是评论界关注的热点文本,本文试图从女性同性之恋的角度切入,分三个方面浅析《紫色》:首先,女性同性之恋——女性意识的觉醒;其次,女性同性之恋——对男权制的彻底粉碎;最后,女性同性之恋——同性和两性关系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0.
开健 《现代语文》2009,(10):84-85
爱情是人类精神最深沉的冲动,是具有永恒魅力的文学母题。张爱玲的《倾城之恋》是把现实中掺有杂质的爱情写成千古绝唱的作品。深爱只是为了谋生,这是《倾城之恋》中白流苏的追求,也反映了张爱玲本人的婚恋观。  相似文献   

11.
赵华 《现代语文》2007,(8):58-59
《小城之恋》是王安忆的名篇,作者通过描写作为性别符号的他与她在青春期的生命躁动,来展现生命与文化的永恒冲突。人的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又决定了在生命与文化的永恒的冲突中艰难挣扎是人类的无法摆脱的命运。  相似文献   

12.
千年之恋     
以下两篇文章是非常富有想像力之作。陈旧的内容,崭新的视角,新颖的写法,写出的却是新鲜的文字。这也是我们《新作文》所提倡的个性写作。时下,“恶搞文化”红极一时,相关作品层出不穷,涉及范围之广,从经典名著到电影,无所不及,混淆了青少年的价值观和审美观。但《千年之恋》、《悟空小使》的写作者通过合理的想像,展开了对故事的叙述,完全摆脱逗人开心、惹人发笑的那种“恶搞”状态,展现出写作者们不同凡响的写作风采。  相似文献   

13.
《白袍之恋》中,郭品超第一次挑战医生角色,而张勋杰和赖雅研的第一次合作,也值得关注。那么,究竟在《白袍之恋》中,他们演出了怎样的悲欢离合、怎样的点点滴滴?不要争,细细聆听,你一定可以体会。  相似文献   

14.
古代文言小说中的爱情小说大多以婚姻为结果.《任氏传》和《聊斋志异·娇娜》却很好地诠释了一种柏拉图式的“精神之恋”,同时两个故事中“精神之恋”建立过程的曲折复杂,体现了特殊时代背景下作者的写作意图.  相似文献   

15.
《倾城之恋》是一代才女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收入《传奇》。张爱玲本身就是一部传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她的小说也充满了传奇的色彩。当代的很多文学评论家对张爱玲文学的研究和关注在某种意义上已经达到了和鲁迅相提并论的程度。她的小说自有其独特的魅力。本文试图从叙事学角度对她的中篇小说《倾城之恋》作一技术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的著名短篇小说,在海内外都颇有名气。然而,一部好的作品要走向世界,精美的翻译无疑就是一座桥梁。金凯筠翻译的《倾城之恋》,凭借其灵活的翻译策略、独特的翻译技巧以及丰富的中国文化背景知识而深受大家喜爱。该文旨在通过大量的例证,探讨金凯筠在翻译《倾城之恋》中文化负载词时所采用的不同翻译策略,找出其翻译的独到之处,来说明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对一部好的译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的著名短篇小说,在海内外都颇有名气。然而,一部好的作品要走向世界,精美的翻译无疑就是一座桥梁。金凯筠翻译的《倾城之恋》,凭借其灵活的翻译策略、独特的翻译技巧以及丰富的中国文化背景知识而深受大家喜爱。该文旨在通过大量的例证,探讨金凯筠在翻译《倾城之恋》中文化负载词时所采用的不同翻译策略,找出其翻译的独到之处,来说明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对一部好的译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齐梅丽 《教学随笔》2016,(4):147-148
新旧时代的碰撞,文化的融合形成了那个年代人物内旧外新的典型特征。《倾城之恋》通过一系列的心理特征描写塑造了一个内旧外新的矛盾综合体——白流苏。本文通过分析《倾城之恋》中白流苏的言行及心理描写,对白流苏复杂矛盾的性格特征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9.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的成名作,也是《传奇》中惟一以团圆结局的作品。但是这种团圆却又并不属于喜剧范畴,反而带有浓重的悲剧色彩。它想讲述的并不只是俗世男女的婚恋,而是战争与爱情交织中命运的偶然与必然。在创作艺术上,《倾城之恋》采取了参差对照的手法,结构则显示了非封闭性回环特征,在高潮中沉入反高潮的渊底。  相似文献   

20.
孔曦 《新读写》2010,(11):63-63
电影《山楂树之恋》我没有看过,因为凡是热映的影片我一概不看。但是孔曦先生的这篇文章我却是认真拜读了,我认为他说的有道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