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既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也要全过程渗透工匠精神教育,注重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融合提升,高职通过课程思政+工匠精神,强化工匠意识自觉;专业课程+工匠精神,增强专业自信与自觉;技能培训+工匠精神,提升工匠能力自觉;实训指导+工匠精神,养成工匠行为自觉;企业实习+工匠精神,形成工匠精神自觉,促进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培养更多工匠人才。  相似文献   

2.
<正>基于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大学生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条件愈发舒适与优越。然而,温室里培养的大学生多数不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缺少良好的职业素养,缺乏投身制造业强国建设的雄心壮志。高校应坚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基本原则,开展工匠精神教育,增强大学生职业素养,是高校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也是高校思政课形成自身特色、增强学生获得感的需要。孙晓玲所著《新时代工匠精神与高职思政课融合研究》一书,2021年由时事出版社出版。该书分为“新时代工匠精神内涵探究篇”和“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思政课融合篇”。  相似文献   

3.
为描述我国近十年工匠精神研究的热点与趋势,采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上的1472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热点包括“新时代高职院校工匠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背景下工匠精神的培育“”中国制造、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的关系“”工匠精神与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及“大国工匠精神培育”等五个方面。研究趋势大体分为三个阶段:2010—2015年处于起始阶段,探讨工匠精神的传承与价值;2016—2017年属于快速发展阶段,着重探讨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2018年至今为平稳发展阶段,主要探讨工匠精神与课程思政、劳动教育等融合研究。  相似文献   

4.
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是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的重要使命和根本要求,同时也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堂发挥政治导向作用的要求,因此,在高职思政课堂中弘扬和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具有必要性与紧迫性.以工匠精神为培育目标的高职思政课堂教学改革路径具体包括:以工匠精神为依据,优化思政教学内容;以工匠精神为基石,创新思政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构建“大思政”格局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着重阐述的重要思想,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必要环节。本次调查以佛山市现代学徒制学生为主,通过问卷的方法对在大思政视野下现代学徒制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现状、困境及解决措施进行研究发现:大思政视野下现代学徒制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出现的种种现状和现实困境;由此可知,在社会大思政学习格局的确定下,高职院校和企业必须同步采取一系列措施,在大思政背景下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拥有匠心的准工匠人才。  相似文献   

6.
孙凯宁  孙勇 《教育与职业》2021,1000(24):89-92
文章剖析了工匠精神的内涵,探究了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培养融合的意义,据此提出了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路径:创新思政课教学,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加强思政课教师培养工匠精神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创设思政教育培养工匠精神的良好教学条件;营造工匠精神培养的浓厚校园文化氛围;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7.
王欣 《教育评论》2022,(6):98-106
对全国11个省市4007名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认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高职学生对工匠精神的整体认知水平较低,构成工匠精神的四个维度中“职业品质”和“职业能力”的认知水平偏低且个体差异较大,相比之下“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认知水平较高且个体差异较小。个人、学校和社会三个因素能够显著影响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认知水平,学校因素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个人因素,最后是社会因素。为有效提升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整体认知水平,需要个人、学校和社会形成合力作为教育因应的优化策略。学生需优化自身职业素养,加强工匠精神培育的内生力;学校需优化教育元素、实训平台,逐步形成工匠精神培育的外推力和创新力量;社会需优化学校外部的社会环境和产教融合的文化环境,营造和提升工匠精神培育的感染力和软实力。  相似文献   

8.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要在高职思政教育中结合实际,大力弘扬工匠精神。高职思政教育落实工匠精神存有理论探索不够明确、学习内容不够丰富具体、宣扬方式较单一等不足之处”为此,应找准学习宣传的目标点;善于挖掘教育资源,多途径宣扬工匠精神;调整聚焦点,多层次立体地宣扬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工匠精神已经成为劳动者践行人生价值、实现人生理想的鲜明旗帜,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目标,与工匠精神在价值导向、培养目的、践行路径等方面存在很多共通之处。在工匠精神中所包含的精神内核是新时代高职学生思政教育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将其全方位、多角度融入思政课程体系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体现了广大高职院校的育人使命。文章对工匠精神在新时代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对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价值和具体路径进行了深入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工匠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新时代赋予工匠精神新的时代内涵,是我们弘扬和践行新时代工匠精神的重要抓手。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是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抓手、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内在需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与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本质体现。其优化路径从融入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构筑“互联网+思政课”模式进行探索,使工匠精神更好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努力培养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1.
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思政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有利于推动学生强化自控意识,提高专业素质和道德修养。工匠精神视域下的思政课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对学习和职业形成正确的认识,在知识学习过程中重塑工匠精神。思政课与工匠精神的融合必须遵循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形成整体教学体系,推动工匠精神视域下思政课教学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2.
基于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数据,以课程思政改革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通过双重差分方法,考察工匠精神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前后学生学习成效的变化情况,并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来验证结论的可靠性。研究结果显示:工匠精神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成效,检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工匠精神对学习成效的正向影响。为更好地发挥工匠精神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成效的促进作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中应该将工匠精神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并适时关注工匠精神为学生带来的增量进步,优化工匠精神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13.
为上好高职院校思政课,可以将新时代工匠精神融入思政课,增强高职院校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并通过网络调研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新时代工匠精神的理解。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思政课的守正创新,思政课与专业课、实训实习、校园文化活动的结合,发挥新时代工匠精神育德育心育才的育人作用,引导学生牢固树立以新时代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理想,增强对职业理念、职业责任和职业使命的认识和理解,提升职业素养,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40多年,我国经济经历高速发展阶段之后,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大量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作为培育工匠的主阵地,必须结合新时代的要求,坚持立德树人,培育又红又专的工匠人才。佛山职业技术学院经过广东省示范校和一流校的建设,探索了“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打造了德技双馨的“双师型”队伍,将课程思政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利用校园活动为重要载体,融合校园文化,培育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15.
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是高职院校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目的。以产教融合背景下的旅游类课程思政实践为研究对象,深度解剖工匠精神的内涵、特征与时代意义,将工匠精神中的思政元素巧妙嵌入旅游类课程设计中,形成了高职院校旅游类课程的价值、能力与知识相互促进的三位一体教学理念。产教融合背景下,将工匠精神融入旅游类课程中,需要立意于课程的解析、课程思政设计、教学实践三个方面着手开展课程思政的研究;课程思政设计包含课程思政目标的设定、课程思政教学任务的设计以及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评价设计。课程设计需要包含众多工匠精神的相关案例,通过情景化教学的形式,自然融入思政元素,培养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旅游专业核心课程中弘扬以工匠精神为代表的中华民族精神,成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16.
闵君 《成才之路》2023,(16):25-28
工匠精神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在高职教育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能够使学生形成爱岗敬业、精益求精、专注执着、勇于创新的精神,满足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应优化课程教学设计,注重思政实践教学,创新思政教学方法,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开展教师培训,促进工匠精神和思政教学融合,发挥工匠精神的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17.
思政教育与常规专业课程教学实现融合是国家对课程思政教育实践的基本要求。工匠精神与艺术设计类课程具有紧密关系,通过艺术设计实践能够体现工匠精神,立足工匠精神才能设计出有灵魂的艺术作品。进行工匠精神与艺术设计课程思政教学的融合研究,意在明确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基于课程思政宏观背景实现艺术设计教学与工匠精神教育有机融合。工匠精神与艺术设计课程思政改革实现融合需要教师对工匠精神内涵做到充分理解,转变教学引导观念、创新教学组织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提高实践教学力度、加强专题性思政教育,端正学生学习态度,为提升艺术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效果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8.
课程思政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基于"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特点及教学问题为依托,提出在工匠精神视域下与高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有效融合的必要性、现有基础与保障以及基本思路,同时将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作为课程思政的主要目标,在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中不断提升育人质量.  相似文献   

19.
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化运营的全面启动对运维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培养已成为高职院校的使命和担当。针对高职院校城市轨道车辆运用技术这一具体专业,深度剖析了“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以问题为导向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目前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由此提出“工匠精神”培养的三个阶段。对于各阶段培养目标,从课程教学改革、校企协同合作、校园文化渗透等方面着手,探索城市轨道车辆驾驶专业人才“工匠精神”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20.
“嵌入式技术应用”融入课程思政是培养嵌入式领域职业工匠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学生课程学习内生动力的应然之举。通过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总体设计,建立融入课程思政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重构德技并修的课程内容体系,从而强化学生科技报国的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以具体项目为例,阐述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的课前启化、课中内化、课后转化三阶段教学具体实施过程,在项目教学实施中强调规范意识,全过程渗透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