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翁文静 《亚太教育》2020,(1):115-116
核心素养关注的是学生在学校教育中是否可以获得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学识、能力与思维品质。其中,政治课程本身是以优化学生思想品德为基础的课程,关系着学生的一生,也需要积极落实核心素养教学理念,全面优化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将从全员开发,融入时政热点共享教学案例;全程创设,融入生活情境共享教学特色;全力支援,融入校际交流共享教师资源三个角度,分析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实现城乡教学共享资源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
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共同体的建设对于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和“优质均衡”发展,对于振兴乡村教育进而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对于加快农村教育现代化及推进全国教育现代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构建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共同体,重点是要打造教师资源城乡共享联合体、教学研究城乡交流分享体和学校文化城乡互鉴融通体。在建设过程中,可考虑以“双向共享”推进教师优质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对话沟通”搭建城乡教育研究平台,以“文化互融”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共同体深度合作。  相似文献   

3.
孙青 《教育》2010,(13)
共享优质资源,实现教育公平,核心就是要利用各种措施唤醒教育资源,让教育资源流动起来,才能有效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当前,很多地方都建立了区域内城乡教师定期交流制度。仅以教师流动就能降温择校  相似文献   

4.
苟龙涛 《亚太教育》2020,(3):139-140
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成果的发布和《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19年修订)》《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出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成了深化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新指向和轴心,有助于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必备品格以及关键能力的养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学校的教育教学来实现,所以学校的课堂教学必须以培养中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基础展开设计,促使其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5.
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给高校教师带来的挑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中,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给学校教育带来巨大的变化,并对教师的角色和职业素养提出了挑战,如在教育交流形式方面出现的多样化、丰富化变化,教育活动可以超越时空的约束,信息资源得到充分的共享等等。在这种形势下,高等学校的教师要树立提高教育职业能力与教育技术素养的思想,建立全新的职业化形象,学校要建立以专业与职业兼并发展为核心的评价机制,促进教师在教育技术应用方面的创造性的发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6.
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是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以信息技术促进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为实现我国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发挥的优势,就是强大的交流与共享功能为教育资源城乡共享提供的技术支持,改善了农村教师资源匮乏的困境,实现了教师和学生两大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创设。由此形成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值得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7.
特色化办学是当今基础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实现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的要求.为实现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山东省临沂沂堂中学突出办学特色,在"行方智圆,守正日新"的核心理念指引下,构建了完整的方正教育体系,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实现了学校的高品质发展.文章以山东省临沂沂堂中学为例,对基于核心素养的方正教育文化建设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要求教育资源在各个学校要平衡配置.中小学教师作为最重要的基础教育资源,更应平衡配置.中小学教师的城乡交流是基础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是目前中小学教师城乡交流的实效性还不高.其主要原因是:城乡在教育等方面条件差异过大增加了交流的难度;对教师城乡交流认识不到位,存在本位主义思想;市场机制对教育领域的过分渗透;教师城乡交流制度尚不完善.  相似文献   

9.
促进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提升农村教育质量、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精准扶贫的重要保障.然而,在实践中农村小规模学校面临的现实困境,诸如优质课程资源匮乏、教师学习动力不足、教师交流机制与鼓励政策不健全、学生生源持续消退等制约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对此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构建稳定的城乡教育教研共同体,盘活优质资源,完善并落实城乡教师交流鼓励政策,以进一步提升他们教育教学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0.
<正>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我国人才培养的新目标,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工作。新的育人目标要有新的育人方法,《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要“不断探寻现代信息技术下的历史教学方式……利用网络资源进行项目学习,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项目学习“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的理念和实践特征与当前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相一致,是促进核心素养融合发展的有效教学方式,更是推动教育发展范式转型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1.
核心素养培育已经是全球教育界普遍关注的议题。从目前我国学校教育中的学科课程设置来看,思想品德课程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与核心素养的联系最为紧密。然而,在当前的思想品德学科中培育核心素养同样面临着教育本真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时代课题。因此,要实现教育的主要任务,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必须关注学科本质、教师自身修养和学生的成长生活,切实贯彻新课改教育理念,通过培育思想品德课程核心素养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提升公民素养。  相似文献   

12.
为提升年轻教师的职业素养,改善校本教研存在的实效性低这一问题,文章提出城乡联片教研。它可以有效整合优秀资源,激发学校的发展潜力,让教师在互相帮扶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使教学质量高且师资力量雄厚的学校能够突破教学瓶颈期,进一步完成教学质量提升。城乡联片教研活动需要以本校的教育教学为基础,通过学校间的往来交流,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缩小本校与名校之间的教学差距,使教师在教学设计以及教学认知上完成优势互补,从而促进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核心素养是我国实现学校教育价值和确立人才质量标准的基础与核心,是在国家教育方针指导下应建立起来的学生发展必须达到的目标体系。本文通过梳理"核心素养"的发展历程,分析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与价值取向,尝试提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建构的思路:横向整合,融会贯通学科素养;纵向衔接,构建垂直教育体系;整体推进,同步实施课程改革;分级测评,完善质量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教学制度逐渐完善,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工作中更加注重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来开展教学。史料是一项重要的学习资源,对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及更加全面地了解历史和历史人物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师在历史教学工作中合理引入史料,不仅能够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还能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科核心素养,这要求教师应注重将高中历史教学和史料教学有效融合,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科核心素养,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因此,文章将以史料教学与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依存度为主题来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5.
教育信息化的优质均衡发展是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抓手。基于教育信息化的内涵和“四维度、三层级”的分析框架,研究发现,起点维度上,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但城乡仍存在数字鸿沟;过程维度上,城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均有长足发展,但乡村学校内涵式发展不足,另外,城乡教师信息化教学技能水平整体较高,但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创新的培训相对缺乏;结果维度上,城乡学生信息化学习意愿强烈,信息化学习技能水平较高,但高阶信息素养欠佳;实践模式维度上,输入模式已被城乡学校广泛应用,但城乡教师不能很好地适应双师模式中的角色转换且保障机制不够完善。要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信息化优质均衡发展,需从健全设备与经费管理体制、丰富信息化教育资源、开展教师的精准培训、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完善双师模式的保障机制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正>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为了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缩小义务教育教师在地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势在必行。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通过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方式,实现义务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义务教育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有利于优质教师资源的共享,有利于义务教育学校共同发展,有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决定》提出的校长教师交流具有顶层设计的宏观引领作用,对于  相似文献   

17.
<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历史学科提出了五大核心素养要求: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唯物史观居于五大核心素养要求的首位。这个要求不但是针对学生提出来的,而且是对中学历史教师历史理论和历史素养的一个检测。对中学历史教师来说,如果没有准确全面地认识唯物史观,就不可能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真正贯彻落实唯物史观,不可能以唯物史观来引导学生。唯物史观作为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要求提出不仅仅是一种理论上的需要,同时也是一种现实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9月13日,教育部公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确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框架、维度和指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要体现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之中,而学科教育占学校教育的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的主要途径.数学是中小学教育的主要学科之一,数学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的融合是教师要研究的重要问题.只有教师真正把数学核心素养融合于课堂教学中,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从  相似文献   

19.
实现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我国重要的教育发展战略目标。基于信息化所具有的突破时空限制、快速复制传播、呈现手段丰富的独特优势,采用共享课程资源提高薄弱学校课程开设率,搭建发展平台支持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嵌入学习时空改善弱势群体学习质量等信息化途径,能有效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标的实现。但实地调研发现,适切性课程资源不足规约了开好课程向度,统筹规划滞后梗阻了教师素养提升效度,数字鸿沟存在掣肘了数字化学习深度。为此,需要突破路径依赖丰富在地化课程资源供给,健构协同机制精准性涵养教师专业素养,消弭数字鸿沟提升数字化空间学习深度。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当前中学教育的主要内 容和目标。相对于城市学校,农村中学由于其受自身条件的制 约,在落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一教育目标上存在着诸多困难 与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加强学校管理者和广大教师对 这一问题的思想认识外,更多的是针对农村中学的现状,探究 适合农村中学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实际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只要 结合当前农村中学教育教学的实际,找准了针对目前农村中学 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上存在的问题的有效解决途径和方法,在一 定程度上就能有效地落实这一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