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提问与启发式教学顺义县第二教师进修学校李先“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一般说来,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发展学生思维的过程.课堂上教师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手段,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兴趣的激发,情感...  相似文献   

2.
说起当今教学改革的趋势,无不推崇“启发式”而反对“满堂灌”。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却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启发式”的真正含义在理解上存在着偏颇,认为在课堂中教师提的问题越多,学生举手回答的热闹场面越频繁,就越显得其“启发式”;而课堂中学生没有回答或很少回答,就认定是“满堂灌”。对此本人持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判断一堂课究竟是“启发式”还是“满堂灌”,关键是看教师的提问有没有让学生的思维展开(即开动脑筋),如果片面地追求“满堂红(哄)”的热闹场面而不注意问题的质量,那就不能说是真正的启发式教学。  相似文献   

3.
每位教师都知道,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启发式”,摒 弃“满堂灌”。可在实践中,满堂灌的现象仍然非常普遍,思想品德课也不例外。这并非是教师想要满堂灌,而是教师不知“启发式教学”的内涵,以为课堂上教师多提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就是启发式教学,而教师讲就是满堂灌。 由此,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教师应该讲的不讲,还不到提问的时候就提问。如一位教师上《人格比金钱更宝贵》一课时,当板书完课题后,就提问:请你们想一想,人格为什么比金钱更宝贵?由于教师没讲明什么叫“人格”?没有讲清楚“人格”宝贵的道理,以及“人格与金钱”的关系。这样学生怎么能回答出教师提出的问题呢? 诚然,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是属“启发式教学”的范畴,但要分清楚的是:提问是否适时、适度,所提问是否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否思考  相似文献   

4.
(1)引导学生提出一个问题 教学过程要真正成为学生“要我学”的过程,那么,学生面对所要认识的物体或现象必须提出“我要研究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这一机会。 比如教师可在教学引入中经常让学生说一说:“关于这一方面,你想知道些什么?你有什么问题?”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等方式来促使学生提问。这种经常性的练习,使学生形成一个共同的认识:“课堂上我们是主人,研究的问题应该是我们最想知道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孔子的教育思想之一是启发式教学,启发式的精髓在于“启”。语文课是否运用了启发式,绝不能只看形式上的有问有答,而要看实效。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使其产生强烈的感染作用,教师要挥洒真情。教师还要做好探索知识的启发性工作,展示思维过程给以示范,鼓励启发学生去发现问题  相似文献   

6.
谈课堂提问     
查泽林 《教育艺术》2002,(12):26-26,40
设计好课堂提问 ,在教学中能变学生被动地“听”、消极地“学”为主动地“思考”、积极地“学” ,可培养学生各种思维能力及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课堂提问 ,可将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改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即教师的“教”应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而进行。课堂提问 ,也应允许学生提出问题由教师解答。一、课堂提问类型1 课前提问 :传授新知识之前 ,提出前节课重点内容问题或与新知识相关的旧知识问题 ,既起到复习巩固作用 ,又能迅速地集中学生注意力 ,使学生一上课就进入积极的思考状态 ,便于组织课堂教学或导出新的课题。2 课间提问 :新知…  相似文献   

7.
(一)要导之得法。运用启发式教学,首先涉及到如何正确理解启发式教学的问题。启发式是一个教学原则,不是具体方法,它的核心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当前在启发式的问题上有些概念是不清的。比如把讲解法与注入式混为一谈。有的教师在某一课、某一章节多用讲解法,这样的课,则常常被视为注入式教学,予以否定。又如把谈话法等同为启发式。有的老师虽然在课堂上提问了不少学生,但问题多是无须学生思考的,教师一呼,学生百应,确乎是热热闹闹的。这样的课又往往被誉为启发式。我认为这些看法都是片面的,是从形式  相似文献   

8.
一、营造积极探究的自主课堂 地理学科是一个开放性、多元化的学科,不仅要求研究对象多元化,而且要求着眼点与研究方法具有多向性。正因为如此,地理教育不应简单地强求学生对问题仅有惟一的答案。在教学过程中,应倡导启发式、探究式、活动式等开放式教学,通过设置“在哪里?”“有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一系列问题,启发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在这种多“动”的过程中,打破教师预设的课堂,让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学生通过这种自主学习、积极探究、尝试用新的知识、理念、视角、方法去看待地理事物、分析解决地理问题。  相似文献   

9.
启发式教学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启发”意味着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暗含教师在课堂中起主导作用;二是“启发”的目标是使学生能思维畅通,清晰地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见解。通过对它的认识可以在课堂中更有效地实施启发式教学。  相似文献   

10.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手段之一,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主要方式。精当的提问,可以启发学生思维,培养自学能力。有些教师认为“提问即启发”,多提问就是启发式教学。显然,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那么,到底什么是启发式教学呢? “启发”一词的本意是“开其意达其辞”。即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有所发现,并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而繁杂、多余的课堂提问,根本起不到启发的作用,是我们应该摒弃的。那么,课堂上最忌讳什么样的提问呢? 1.问题过于简单,不能引起学生兴趣。例如,“刚才我们把课文分成了几段?”学生答:“三段。”这  相似文献   

11.
我们在部分农村小学听课中发现一些突出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着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满堂问”多,“启发式”少。有些教师把课堂教学中的“问答式”曲解为“启发式”。习惯于用一问一答进行教学,即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大量简单的、支离破碎的问题,使得整堂课都是师问生答。如有位教师是这样教《日月潭》第一、二自然段的,师问:日月潭在什么地方?生答:在台湾省。师问:日月潭里有什么?  相似文献   

12.
看了郫县国家级课改实验区的观摩课,感触良深,教师在课堂上一改过去那种满堂灌的教学状况,学生在课堂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地表达,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这是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方式改革的一次飞跃。但是,在听课中发现,教师的角色转变了,课堂的气氛活跃了,而课堂上又呈现出另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不停的表达,不住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有时也能提出一些问题,教师也愉快地表示了“好”、“你真棒”、“给这位同学一点掌声”之类的肯定、激励。整个课堂仅仅表现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问一答或者一问多个学生答的教学机制,  相似文献   

13.
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是现代教育的一项基本要求,是提高课堂讲授质量,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一条重要途径,近20年的教学工作实践使我深深感到,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大力提倡启发式教学法 所谓启发式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各种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使学生既能理解知识又能开发智力的一种讲解方法。从认识论的角度讲,启发式教学法就是要求教师在学生的认识过程中,在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能主动地向理性认识攀登。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它要求教  相似文献   

14.
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的作答。"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十分讲究课堂提问的设计,注意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然而,并非所有的课堂提问都能达到预期目标。那么,究竟目前中小学课堂中教师提问的现状如何?思考什么?一、语文课堂提问的现状(一)视满堂提问为启发式教学。教师常常把提问作为公课开的一种装饰,把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否提问以及提问多少当作评价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其实问答式教学不一定必然是启发式教学。教师的满堂提问达不到积极效果,甚至会事与愿违。  相似文献   

15.
课堂提问,是一种极为常见的教学方法.它是课堂上师生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提出一定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可以了解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巩固程度,使教学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而且可借此检验自己讲课的得失效果,以便总结改正.另外,提问又是激发学生思考问题,认识问题,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好办法.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好;“获取知识——这就意味着发现真理,解答疑难.你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事情就办成了一半.”无疑,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所谓启发式,无非就是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开扩学生的视野,从而激发他们求知的渴求,而这一切的起步应该是“问”.因此,教师们应在课堂上有目的地设置问题,形成各种不同的问题情境,从而引起学生积极的思维动力,自觉地叩响知识的大门.  相似文献   

16.
一、积极组织课堂讨论,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  《诗经》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优秀的教师总是在提出问题后抓住时机,组织课堂讨论。讨论中,学生的思想展开交锋,思维迅速运作,灵感不断涌现。且一个人的灵感不断引发另一个人的灵感,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使全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迅速发展。教师在运用问题讨论或启发学生提问题的时候,要注意创设一种宽松、自由、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学生置身于其中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大胆活跃地提问和讨论。教师要鼓励学生无论做什么都不怕犯错误。即使错了,也让他们在失误中寻求解决…  相似文献   

17.
启发与提问     
有人认为启发式教学就是要多提问题,好象提问题愈多启发性愈强,这种观点我认为不对。 持这种观点的人是把启发式等同于问答式了。如果认为启发式就是老师问学生答,诸如:“是什么?”“对不对?”之类的简单问题,学生不需要动脑,只要把书本上的某一、两句读一下就可以回答,这样,看起来课堂上很热闹,有问有答,而实际上是:“学生动口不动脑,答案现成书上找。”这样的提问起不到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的作用。 有的老师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  相似文献   

18.
一、以提问、铺垫代替学生思维 有些教师把课堂提问与启发式教学简单地等同起来,认为“问”就是“启发”,于是课堂教学的满堂灌代之以“满堂问”;一些没有思维价值的简单问题,诸如“对不对”、“是不是”等充斥课堂。一问未了又是一问,学生应接不暇,浅尝辄止。表面上,似乎“双边”活动热闹非常,实际上学生的思维并没有真正展开,对教材仍是一知半解,或不求甚解。长此以往,反而会养成学生肤浅的学习态度和思维的惰性。提问  相似文献   

19.
王艳春 《河北教育》2007,(11):43-44
1.课堂提问要有价值 当前课堂教学提倡“自主学习”,实施的是全面的素质教育.运用的是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教育过程中注重了因材施教、开放性教学、知识与能力的结合。要求课堂上的教师是一个指导者,指导学生自己探求知识,归纳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因而课堂提问显得尤为重要。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和求知欲.能积极地把“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的过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我听了一位青年教师的数学课,感到特别欣喜。课堂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学生的质疑能力特别强,课堂上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在引导学生不断地观察思考,一再问“你发现了什么”、“你还发现了什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行动起来,兴致盎然,人人都在思考,主动去跟同学一起发现了一个又一个问题,找到了一种又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效果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