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姜葵 《文教资料》2009,(4):95-97
媒介素养是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价能力、创造和制作能力及思辨的反应能力,媒介素养教育就是针对多种媒介对人的影响而提出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法.国内外开展的相关研究和实践已日趋成熟,但是我国目前的媒介素养教育还存在教育实践缺乏、教育学者缺位和如何向基础教育普及等问题,这是媒介研究者和教育学者要共同面对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2.
媒介素养是信息时代最为重要、复杂和关键的能力。调查显示,英语专业学生媒介素养尚处于自发的初始状态,他们的媒介讯息解读能力和使用媒介传播讯息、实现自我发展的能力差强人意,亟待提高。英语专业不仅要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进行媒介素养教育,还应尽早开设媒介素养课程,持续、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3.
张晋 《教书育人》2012,(3):70-71
一媒介素养教育的内涵及现状1媒介素养教育的内涵媒介素养起源于西方,1992年,美国传媒素养研究中心将其定义为:人们面对传媒的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制作能力以及思辨性回应能力。而媒介素养教育就是对公众进行媒介认知能力方面的教  相似文献   

4.
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之“媒介即讯息”这一命题,其意应为:媒介(作为技术、工具)创造了社会,改变了社会,产生了大量“社会内容”(讯息),对人及社会产生了多方面深刻的影响;而不是“媒介是讯息”此一“误解”。“媒介即讯息”是麦克卢汉“媒介观”的一个总的高度概括而又简单明了的表达,旨在促使人们对媒介技术及其作用的研究与理解。  相似文献   

5.
当代大学生正处在一个信息激增、知识更新飞快的时代,对大学生进行相应的媒介教育,培养大学生对负面讯息的醒悟能力,使大学生具有分析判断媒介、有效地利用信息的能力,最终使大学生成为媒介的主人、信息的主人。  相似文献   

6.
李西莉 《陕西教育》2005,(10):38-38
媒介素质是指人们对各种媒介所传播信息的选择、理解、认识、利用、质疑和评估的能力。媒介素质是人们传统素质(听、说、读、写)能力的延伸,包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读解能力。批判地观看、收听并解读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短信等媒介所传输的各种信息的能力。媒介素养教育是产生于20世纪30  相似文献   

7.
新闻从业者作为特殊的媒介受众,他们既是媒介信息的接收者,同时也是新闻传播流程的重要把关人,其媒介素养状况直接影响着媒介环境和大众的媒介素养水平。此次问卷调查从新闻实践和工作理念的两个角度了解安徽省新闻从业者的媒介素养情况。结果显示,安徽新闻从业者的媒介素养处于中等水平,但仍然需要提升评估讯息的谨慎性、传递讯息的准确性以及互动讯息的积极性,并且关注其自身社会地位的认知和新闻专业主义状态。  相似文献   

8.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体各种信息时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创造、生产能力及思辨的反应能力.幼儿教师媒介素养包括基本媒介素养和学科媒介素养,它具有双重属性.文章在分析幼儿教师媒介素养现状的基础上,对如何提高媒介素养提出了建议.在职前教育阶段应该开展相关课程;幼儿园应当发挥主体作用,营造媒介素养学习的氛围与环境;通过网络学习与实践反思相结合,发挥幼儿教师自主性,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9.
网络时代下的阅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克卢汉在《媒介即讯息》一书中提出了这样一种观点:从长远的角度看,真正有意义的讯息并不是各个时代的媒介所提示给人们的内容,而是媒介本身。换句话说,人类只有在拥有了某种媒介之后才有可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媒介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影响人类理解和思考的习惯”。  相似文献   

10.
吴耿华 《中国德育》2014,(15):26-28
正媒体信息早就是一种教育力量,只是时至今日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更大、更广泛。媒介的精进,资讯里不仅有多元、高质的讯息,同时充斥着令人忧心的暴力、色情及其它负能量。小学生处于辨识媒介信息能力最弱的时期,如果缺失了必要的媒介素养,将难以形成现代公民必需的综合素质。学校时事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让孩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时事教育与媒介素养教育在目标上有许多交集,主要体现在两者都提出,要培养受教育者面对不同媒介中各种信息时的辨析能力及信息生产能力。以此为理念,  相似文献   

11.
媒体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体各种信息时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创造和生产,以及思辨和反应的能力。它包括对媒体信息选择、理解、评价、质疑、创造和批评的能力;正确认识媒介的性质和功能、建立对媒体信息的批判意识、提高对不良信息的免疫力、学会有效地利用大众传媒为个人成长服务等。今天媒介素养已经成为一场全球性运动,媒介素养教育在许多国家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中小学校课程体系内,已成为一种终身教育。而我国的媒介素养研究及相关教学还是空白,这种状况亟待改善。  相似文献   

12.
媒介素养教育是指教育者运用一定的媒介手段向受教育者传递与媒介相关的知识、态度、价值观和技能的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不断提升个体选择、分析、使用和传播媒介资讯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陈莹 《文教资料》2011,(27):211-212
信息时代,大众媒介无处不在,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面对媒介的海量信息,人们需要学会辨识信息的真伪和优劣.解读不同媒介传递的信息,选择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等等。大学生是国家的后备人才.提高他们的媒介素养关系到整个公民媒介素养的提升。文章以南昌航空大学为例,探讨航空特色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实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提出了"媒介即讯息"、"媒介即按摩"等媒体技术观,这在当时学术界引起了激烈争论。本文主要对"媒介即按摩"进行辩证分析,阐述其理论意义和其对移动互联时代社交媒体的现实价值,进一步探讨当今社交媒体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媒介即讯息”是麦克卢汉媒介观中最能体现其媒介技术认识论的一个核心论断,在传统媒介面临大数据和5G物联网等新技术冲击的今天,其理论内涵逐步被诠释完整,并得到进一步延伸。论文通过对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理论的再认识,从对数据传播根源的认识、数据传播内涵的理解,到数据传播形态的分析,多视觉探讨了“技术即媒介”“媒介即环境”“数据即讯息”的观点,并从哲学的角度对基于大数据的数据传播方式可能带来的伦理隐忧进行了思考,研究工作将有助于促进新媒介技术的理性发展和正确应用。  相似文献   

16.
董瑶 《现代企业教育》2009,(18):200-201
媒介素养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论,也是一种教育实践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大量的媒介给大众带来更多新鲜的事物和信息的同时,也带来更多的问题。人们尤其是在校学生如何面对纷繁复杂的媒介,如何从中吸取有益的知识和信息成了非常现实的问题,也成了教育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应该被所有教师重视,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融入媒介素养教育。本文通过对我国目前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研究分析,使人们更加清楚的意识到媒介素养教育对提升学生“兴趣、能力、素质”的重要性,呼吁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媒介素养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媒介素养能力,为其学习、生活和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17.
迈向批判性媒介素养:核心理念、争鸣、组织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媒介素养教育并不发达,尤其是批判性媒介素养教育。批判性媒介素养有五个核心概念:非透明性原则、编码与规约、受众解码、内容与讯息、动机。目前,美国已有部分州在其教育标准中列入了媒介素养教育,教师培训却未能跟上,在媒介文化无处不在的情况下,美国需要实现批判性媒介素养的培养,以让学生认识媒介、利用媒介并超越媒介,使个体在社会中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媒介素养是指社会公众认知媒介、参与媒介、使用媒介的能力。媒介素养是身处在数字时代的人们所必备的能力之一,学前儿童媒介素养能力的培养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我国当前的学前儿童媒介素养教育存在教育的承担主体模糊、媒介教育者对媒介素养教育的理解失当、媒介素养教育内容偏失等问题。笔者针对上述问题,从幼儿园、家庭、社会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大众传媒的功能和影响日益增强的同时,我们必须学会正确地判断、选择、利用大众媒介及其内容,并能对媒介信息进行批判。通过对桂林高校部分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桂林高校大学生对媒介的认知,接触媒介的动机,接触媒介的行为,利用媒介资源的能力及对媒介的批评能力等方面的媒介素养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对媒介内容能够进行自发性思考,但对媒介的表征和建构能力缺乏足够的判断和警惕,对媒介道德规范认识模糊,自律意识有待加强,对媒介文化的认识不足以及对学术资源使用不足。  相似文献   

20.
王泉  吴豹 《考试周刊》2012,(55):155-156
现在的大学生处于一个读图时代和快餐式文化时代;知识多元化和知识获取的渠道多元化。在这种状况下,大学生面对着各种各样的知识、信息,就要有一定的辨伪存真的能力。媒介素养就是指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和思辨的反应能力。大学作为大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有责任和义务对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本文在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现状分析后,提出了对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