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4 毫秒
1.
中华书局1987年版标点本《清史列传》是研究清史的基本史料之一,其中《儒林传》是治清代学术史的必读资料。由于《儒林传》涉及众多的文献典籍名称,点校时难度较大,故而多有疏漏错讹之处,现一一摘出纠正,以就教大方之家并供该书修订再版时参考。《儒林传》分四卷(六十六卷至六十九卷),前三卷在十七册中,后一卷在十八册中,本文只写明页码、行数,不注明册数、卷数、传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内阁全宗档案中,存有清末部分中央重要官员履历档册(内阁簿册15号卷),其中记载了这些官员的姓氏、籍贯、身以及升迁时间。笔者将其与《清史稿·列传》中对该官员之记载互相检校,见有明显互异者六处,现分传择录于下: 1.《列传》二二四《王文部传》:“光绪二十四年,入赞军机,以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相似文献   

3.
李慈铭以诗文成就著称,卒后入《清史稿·文苑传》;其学术成绩也为学界所重,但始终被词章所掩。李慈铭《国朝儒林经籍小志》未刊稿的发现将有助于评价他的学术成就,本文即以此讨论他对清代前中期学术史的总结和思考,阐述他尊崇汉学的学术立场及"清学殿军"的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4.
王展妮 《兰台世界》2016,(20):155-157
本文以《汉书·儒林传》为主要材料,参之《史记·儒林列传》及《汉书·艺文志》,梳理了西汉《易》经师承传授关系,并探讨了西汉易经传承中的几个问题,认为《易》在汉初并非单线传承、西汉易学流传并非只有田何一家及孟喜《易》与焦、京《易》之间存在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5.
马慧玲 《兰台世界》2017,(3):103-105
民国时期,由清朝遗民为主体所编撰的《清史稿》甫经问世便遭封禁,其主要原因是书中渗透着遗民忠于清朝反对民国的价值取向,而《清史稿·忠义传》即是这种价值观最鲜明的体现。中国正史历来有"为殉于王室者修传"的传统,清朝遗民所修《清史稿·忠义传》大量收入辛亥革命时期为清朝效忠死节者本是应有之义,然而遗民在此传中通过种种笔法及暗示,传达出其对前朝的怀念及对民国政权的敌视。  相似文献   

6.
绍兴十四年(1144)春,时任国子司业的高闶(字抑崇)率太学诸生向宋高宗上表,请临幸太学.寓居南岳衡山的胡寅、胡宏兄弟听说后,异常愤慨,便写信斥责高闶,并劝其悬崖勒马.这封书信,在现存史籍中有或详或略的载录,但它的作者究竟是胡寅还是胡宏,至今仍是一个悬案.《胡宏集》、《宋史·儒林五·胡宏传》、《中兴两朝编年纲目》、《宋史纪事本末》、《宋元学案》、《闽中理学渊源考》等均认为是胡宏所作;而《宋史全文续资治通鉴》、《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宋史·儒林三·高闶传》等则认为乃胡寅所作.  相似文献   

7.
正由河南省黄淮学院天中历史研究所刘海峰博士编著的《百年清史纂修史》,2014年4月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为刘海峰博士主持的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百年清史纂修史及近现代中国民族特色史学理论研究"(11YJA770031)的研究成果。全书共分9章,约36万字,主要内容包括:《清史稿》篆修经过、《清史稿》评论、台湾《清史稿》编修经过、台湾《清史稿》评论、十九家《清史》撮要、国家《清史》篆修经过(上、下)、国家《清史》刍议、近现代中国民族特色史学及其若干理论  相似文献   

8.
胡培翚(1782—1849),字竹村,一字载屏,号竹匡、紫蒙,安徽绩溪人。嘉庆二十四年进士,官户部主事,授内阁中书,擢户部广东司主事。道光十一年去官,历主钟山、惜阴、云间、泾川诸书院,所著有《仪礼正义》四十卷、《燕寝考》三卷、《褚袷问答》一卷、《研六室文钞》十卷、《补遗》一卷等。其生平事迹可约略见于其弟子汪士铎所撰《墓志铭》及《清史稿》卷四八二、《清史列传》卷六十九  相似文献   

9.
国图藏《明史稿列传》8册收录多篇明末诸臣传记。笔者发现,该钞本正是谢国桢《晚明史籍考》所载朱希祖据旧本移录的"明史稿列传残本存八册";其内容包含于国图藏《明史纪传》313卷的相应卷目。在无从得知朱希祖原有"康熙钞本万季野先生明史稿列传"179卷残本情况的前提下,笔者以为,《明史列传稿》8册应抄自《明史纪传》313卷。  相似文献   

10.
清代著名学者刘宝楠,字楚桢,号念楼,江苏宝应人,著有《论语正义》、《释谷》、《汉石例》、《宝应图经》、《胜朝殉扬录》、《文安堤工录》、《愈愚录》与诗文集《念楼集》等。刘宝楠的前几种著作在学术界影响较大,而他的诗文集,虽然在一些刘氏的传记中作了简单介绍,但大多语焉不详,往往连诗文集的卷数也不知道。《清史稿·刘宝楠传》和《艺文志》只字未提《念楼集》,今人的《清史稿艺文志补编》还将《念楼集》的作者写成了刘启瑞。刘宝楠的诗文集在其生前和身后都曾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其书名有时称  相似文献   

11.
《清史列传》卷六八《姚际恒传》:"时太原阎若璩力辨晚出古文之伪,际恒持论不谋而合。萧山毛奇龄作《冤词》攻若璩之说。奇龄固善际恒,因数与争论,际恒守所见,迄不为下。奇龄尝作《山阴何氏记》,毛际可见之,曰:‘何氏藏书有几,不及立方腹笥耳。’其为时所推如此。最早载姚氏生平的当推《武林道古录》,张穆《阎潜丘先生年谱》及《清儒学案·潜丘学案》叙潜丘交游皆本之,乾隆《杭州府志》复益以与奇龄论"小学"名义一节,然皆不载毛际可赞际恒事,可支伟成《清代朴学大师列传》及蔡冠洛《清代七百名人传》却沿袭了《列传》此节。考《西  相似文献   

12.
《清史稿艺文志拾遗》采取依据目录采目的方法,不经眼原书,又工程浩大,难免有疏漏。本文经过考证,订正了其著录《北窗偶录》、《雪泥鸿爪录》、《海东撷古志》、《贞珉阐古录》、《佛幢证古录》、《疑年汇编》、《瀛山笔记》、《晚闻存稿》之误。  相似文献   

13.
关于清代著名今文经学家宋翔凤的卒年,向无异议。至于其生年,在今人的著述中则一直有二说,即乾隆四十四年(己亥,1779)说与乾隆四十一年(丙申,1776)说。前说系据《清史列传》中《宋翔凤传》所载"咸丰九年,重赋鹿鸣。次年卒,年八十二",逆推而得。后说所据系陆心源《三续疑年录》中关于"宋于庭(引者注:宋翔凤字于庭)  相似文献   

14.
年羹尧是清代康熙、雍正年间的一个叱咤风云、很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历史人物。遗憾的是,关于年羹尧的生年,不但《清史稿》、《清史列传》、《满洲名臣传》等官书传记均无记载,而且近年出版的历史人物辞典、生卒年表也概付阙如。至于稗官野史者流,则肆意漫笔,把年羹尧与雍正帝说成是如同吕不韦与秦始皇一般的父子关系,影响所及,益增混乱。因之,考实年羹尧的生年,不仅为研究年羹尧其人之所必需,而且于研究年羹尧与雍正帝之关系以及所谓“雍正夺嫡”诸疑案亦多裨益。故不揣浅陋,仅据近年所辑之数则史料,稍事辩析,略陈拙见,以是正于读者。  相似文献   

15.
清史纂修历经百年,从封建史学观主导下的《清史稿》,到资产阶级史学观主导下的台湾《清史》,再到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主导下的国家大型《清史》,百年《清史》纂修史最能体现中国民族特色史学的近代化与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清史纂修历经百年,从封建史学观主导下的《清史稿》,到资产阶级史学观主导下的台湾《清史》,再到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主导下的国家大型《清史》,百年《清史》纂修史最能体现中国民族特色史学的近代化与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兰台始建于西汉,庾信《汉武帝聚书赞》曰:"坐观风俗,不出兰台."据班固《议书·百官公卿表》,兰台的主要职责有二:"掌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员十五人,受公卿奏事举劾."负责掌管图书及受理公卿举报、监察百官言行.兰台属御史中丞管辖,东汉兰台职责与西汉相似,但功能更为细化,下设兰台令史若干人,其主要负责"掌奏及印工文书"(《后汉书·百官志三》),除此之外还负责校书、修史等.藏书仍为兰台主要功能,其所藏文献有皇帝诏令、臣僚章奏、国家重要律令、地图、郡县计簿与各种书籍等.《后汉书·宦者列传》及《儒林传》都记载,东汉晚期的博上与儒生为了自己的私利,竟然行贿兰台官吏,"定兰台漆书经字,以合其私交".兰台应是国家藏经书之处.《后汉书·王允传》载:"及董卓迁都关中,允悉收敛兰台、石室图书秘纬要者以从.既至长安,皆分别条上.又集汉朝旧事所当施用者,一皆奏之,经籍具存,允有力焉."兰台保存的经籍相当丰富.任职兰台者多有枝书一项工作,与兰台为主要藏书所在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8.
孙文杰 《兰台世界》2016,(9):127-130
清中期文人和瑛,宦海浮沉五十余年,在边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与影响,《清史稿》有传,然其《传》多有载述衍误、纪年错误、承袭疏漏等瑕疵。以史籍与新出档案参证,进一步探讨《清史稿·和瑛传》的几个问题:一,姓氏、字号问题;二,有无担任安徽布政使;三,为驻藏办事大臣时间;四,离任喀什噶尔参赞大臣时间;五,任大理寺少卿时间。  相似文献   

19.
《龟龙馆贴》是明末清初河南著名书法家王铎的一部重要书法作品刻贴。本文从《明史》、《清史列传》等历史文献资料出发,考证了《龟龙馆贴》 所收录的作品、传刻情况及其文献、艺术价值,填补了学术界对王铎书法研究的一些空白。  相似文献   

20.
古代传记文,对于有重要历史地位的、有丰富多采经历的人物,多详载其一生主要事迹,如《史记》中的《项羽本纪》、《魏公子列传》,《汉书》中的《苏武传》、《霍光传》,等等。 另有许多优秀的短篇传记,着重记述传主最为突出的一件事。其主要写作特点是:一篇一事,不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