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课堂导入是教师在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开始时,通过简短的方法,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教学行为方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环节.一堂成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它的导语应该能够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迅速进入角色;应该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对接下来的课程活动产生期待;应该能够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并为他们提供一种平等、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那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该如何设计导语,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结合近年来的实践,提出以下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职课程的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对于选择哪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应该掌握了学生的心理状态的基础上再做决定,以此来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且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应该注重因材施教,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以最好的状态面对工作岗位。鉴于此,本文就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以及发展,对于教师而言,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应当转变思想观念以及教学方式。传统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兴趣以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传统教育理念难以培养学生兴趣以及培养综合素质。传统教育过分重视基础知识以及技能教育,严重忽视心理健康教育,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以及身心健康稳定成长。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当中,教师应当运用积极心理学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学视野之下对学生进行教育能够促使学生清楚意识到自身社会价值,帮助学生坚强面对生活,对待生活当中困难能够以积极良好心态去面对。本文主要是基于积极心理学视野下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探讨,以供相关专业人士进行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创新模式是在传统讲授式为主的教学模式基础上进行的一种改变,是基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殊性及效果的有效性为出发点而进行的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索.本文从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丰富的教学资源与课堂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为途径进行实践探索,并从教师教学积极性与学生学习积极性两方面的实效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拓展性课程是建设校本课程的有力支撑,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拓展性课程教学之中,让教育更有生命力。教师要在拓展性课程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营造宽松的氛围,消除学生心理桎梏,提升学生心理品质,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6.
罗绮科 《高教论坛》2013,(5):110-112
建构主义是当今最有影响的学习理论之一,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审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有一些有益的启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以学生为中心,重视情境教学,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建构主义为树立科学的课程教学理念、把握教学设计、探索新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和方法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发育具有重要意义,小学应当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智慧课堂越来越多地运用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教师通过分析心理健康教育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分析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构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主要策略有:改进心理健康课的教学模式,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设施,提高心理健康教学师资力量,丰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关注心理健康教师自身素质。小学教师通过落实这些策略,能够更好地发挥这种教学模式的重要作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征同俊 《语文天地》2009,(10):59-60
语文教师是学生“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参与者、合作者,是研究性学习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语文教师组织、促进、参与语文研究性学习.与学生一道开发课程资源,能够促使自己心理素养日益提高.能够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一系列积极影响.从而促使其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参与为中心的课程.吴增强和蒋薇美等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学生进行自我探索的过程,强调体验和感悟,以互助、自助为机制,并且要体现活动性、主体性、发展性等原则.为了有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并使用大量的活动来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团体动力的形成,而这些活动和形式主要以教学游戏为主.  相似文献   

10.
在高等职业院校课程教育中,作为体验式教育的心理健康教育因其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自我体验来确定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所以相较于其他课程而言,心理健康教育处于较重要的位置。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是它的重要手段。本文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在高等职业院校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中运用团体活动要注意的探讨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学生们赖以生存的客观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尤其是近年来学生中突发事件的不时发生,使当代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比以往更为突出。这些问题如得不到及时解决,将会严重影响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网络教育教学平台,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为构建现代远程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的网络体系,提供了全新的载体和现代化技术手段。它可以在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广泛采用,学校可利用校园心理健康网开设包括心理动态、心理知识、在线心理测试、在线心理咨询、网上心理论坛、心理案例分析、心理学术研究等项目在内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网页,实行全链接方式,单独与学生“对话”,在人机对话的情景中实现多种交互。  相似文献   

12.
采用自编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问卷(MHKQ)和一般健康问卷(GHQ-20)对800名大学生施测,以分析心理健康知识水平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显示,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对“焦虑”和“忧郁”有负向预测作用,对“自我肯定”和“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有正向预测作用;专业在心理健康知识与“焦虑”、“忧郁”和“心理健康”总体水平的关系间有显著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3.
This research is an evaluation of a six-week mental health literacy programme, referred to as the Cambridge United Community Trust’s ‘Mind Your Head’ programme, which was delivered by sports professionals to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11-16) in Cambridge, England, during 2017–18. A Mental Health Literacy Scale was used to measure students’ knowledge of mental health issues pre- and post-intervention. Statistical data from these surveys were analysed using an independent samples t-test. Focus groups were held with students in each school, and individual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with one lead teacher in each school. The statistical data indicate tha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mental health literacy were achieved, and this occurred across all genders and ethnicities. The qualitative data suggest that this programme resulted in positive attitudes towards mental health and improved knowledge of how to seek help. The data indicate that investment in similar programmes would be beneficial for schools in improving students’ knowledge of mental health and reducing stigma.  相似文献   

14.
师源性心理障碍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错误的教育观念与行为、教师心理健康知识的缺乏以及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导致师源性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首先从消除师源性心理障碍入手,从提高教师自身心理健康,转变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做起,这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规律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略论责任心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责任心具有重要的个体发展意义,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培养责任心可以有效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大学生责任心的培养在内容上应强调知、情,行三者并重;在途径上应注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管齐下.  相似文献   

16.
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社会要求高校培养的学生不仅具有正确的政治思想素质和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适应信息化社会.富有创新能力。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推动和促进二者共同发展,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17.
在教学活动系统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管理者和知识的传授者,其心理健康水平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教师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行为、个性和师生关系等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教师积极健康的关注能唤醒学生的高自尊;教师心理控制能力的高低以及能否给予学生积极的社会支持都深刻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可见,教师健全、健康的人格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给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相似文献   

18.
体育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为目的的必修课程.体育课程内容体系的改革是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它把"体育"与"健康"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体育为手段,健康为目的,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体育锻炼对自身健康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参与锻炼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相似文献   

19.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认知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表明,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0.96%;高职学生关心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心理健康知识有一定了解,但在某些方面存在误区。学校应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渠道作用,引导学生将心理咨询作为解决心理困扰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实现人生理想、培养健全的人格、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前提和必备条件。大学生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内心矛盾冲突,因此加强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优化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