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郑观应是中国近代史上颇具影响力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实业家和教育家.在不断探索“富强救国”之路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职业教育思想.本文探讨其职业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3.
“以夷制夷”的外交思想形成于古代,到近代被赋予了新的内容。郑观应是这一思想的积极倡导者。他认为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要想在国际大家庭中争得一席平等地位,就得制定一种有效的方略。为此,他主张师夷“制夷”、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以夷制夷”、利用国际公法以夷约制夷的外交策略。其主张有一定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郑观应是我国近代史上由买办向民族资本家转化的典型,为商为官的双重身份决定了他思想的矛盾、立场的复杂。他关心时局,勤于笔耕,与新闻报界联系紧密,并有自己独到办报观。不过,探析其理想中“日报”的性质特点,不难发现其“日报”观在当时只是一种理想的“乌托邦”理念。  相似文献   

5.
在帝国主义加深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洋务运动兴起等复杂形势下,郑观应形成了"商战"思想。建立自己的机器制造业、以"商"立国、行"励商之法"、"开议院"与"设商部"等是其"商战"思想的主要内容。郑观应的"商战"思想虽然由于时代及其自身认识的局限,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其强调大机器工业及商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等观点,对于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近代史上,为了救亡图存,使国家富强,增强抵御外海的实力,出现了诸如“教育救国”、“科学救国”、“实业救国”等主张,其中郑观应“商战” 思想特别引人注目。在外国商品和资本不断涌入中国之时,郑观应认识到了“商战”的必要性,并且提出了种种与外国势力进行“商战”的措施,建立了一个比较全面而且独具特色的发展资本主义民族经济的思想体系,代表了当时历史的发展趋势和理论认识的先进水平,其中许多观点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郑观应是中国近代名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和实业经营家。在长期的经营中,他发觉国家的军事力量受经济力量的制约,因此提出“振工商以攘外”,主张“以商立国”,振兴商务,进行商战,并建议清政府实行制度改革,以保护民族工商业。他的爱国思想启迪着国人,推动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8.
9.
万淑君 《天中学刊》2012,27(6):54-59
郑观应的宗教观是其整个思想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他以"道术"为其宗教观立纲,阐发了独特的性命观和神气观。他又从同源、同道、同心三方面会通儒、道、佛,在统一儒、道、佛三教的基础上,提出"七教统一"的宗教观,试图融儒、道、释、回、耶稣、天主等各教思想于一炉,通过寻找各个宗教的共通点来实现会通全球各教的理想。他的宗教观突破了"中体西用"文化观的局限,显示出新文化观的端倪。  相似文献   

10.
郑观应以商人的冷静和理性,着眼于"不宜慕虚名而贾实祸"的现实考虑,慎密操作了招商局轮船的"换旗"交涉,并出于政治考量、对"东南互保"局面的巩固和进一步发展多有建言。他参与中国国会,出于对"勤王"旗帜的认同,在反义和拳、反排外、反北方政府等问题上有着充分自觉,对变政维新的前景也抱有强烈愿望,并通过上书陈情,付诸于行动。这些事实所蕴含的历史纵深信息,不仅为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其言说与时代的关系提供了线索,也为反思既有史学叙事中新旧对垒、此长彼消的单调认知提供了极佳的素材。  相似文献   

11.
“初则学商战于外人,继则与外人商战”。①这是郑观应对自己一生传奇式经历的高度宏观的如实概括。其实,表现在具体行动过程中,有更为“奇”的事。例如,在1870年代到1880年前后,郑观应一方面在太古洋行当买办,并从一般买办上升到总买办的高位,另一方面,他在这同一时间过程中,写作并刊行具有高度爱国主义思想热情的《救时揭要》、《易言》两本书。这不奇怪吗?“买办”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尾随洋人忠诚为洋人服务的同义语,而“爱国主义”则是反对洋人侵权侵利,向洋人力争权利,力争使祖国迅速富强不受欺凌……等等的含义词。显然,“买办”与“爱…  相似文献   

12.
一个学年分为上下两个学期,一个年级统一步调学习若干学科课程,一个班级按照同一张课程表上课,这种集体中心主义的课程和教学模式是我国学校教育的基本模式。然而近日在上海市育才中学,记者看到的却是另一番特别的景象:每个学期被划分成三个“学程”,每个“学程”学生选修不同的学科课程,每个学生拥有一张个性化课表,好几门课的学习时段、进度和程度都由学生自己做主……  相似文献   

13.
《上海教育》2011,(7):14-15
回顾三十年来上海课堂的变革,我们不难发现,那些成功的课堂教学改革之所以能够传承至今,依旧保持蓬勃的生命力并且历久弥新,就在于它们都关注了"学生"。  相似文献   

14.
近两年我国高校继续刮起的"抢状元风"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教育究竟为了什么和应做什么?教育是为了"育才",而不是"制器";是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而不是为了少数的"尖子"或"状元";是为了学生的成功和幸福,而不是以牺牲学生的发展为代价。为此,教育要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负责,坚定不移地推行以"综合"为目标的素质教育;教育必须有清醒的生命意识,时刻关注学生生命的发展;教师应成为尊重学生、引领学生发展的教学改革的探索者;高考必须在素质教育的框架内和指导下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改革,走过12年的探寻之路,它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打开了一扇窗户,促使教师去审视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思考教育的本质问题,有人把此次课改喻为教育界的一场“五四运动”。  相似文献   

16.
陶月梅 《教育》2013,(2):52-53
笔者所在学校是以鲁迅名字命名的,因此,一直以来,我们把实践和弘扬鲁迅的教育思想作为自己的责任和追求。鲁迅的教育思想十分丰富,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立人教育思想,它与新课程改革理念与目标是一脉相承的。为此,以鲁迅“立人”教育思想作为学校精神和核心文化,以此为支点,确立一条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其中,“立人课堂”就是学校变革与创新发展的。个立足点,在课堂上关注“儿童的生命发展”、关注“教师在课堂上的专业行走”是学校在鲁迅“点人”教育思想引领下,打造富有校本特色的“课堂新文化”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7.
由教育部体卫艺司万丽君处长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下,加快农村学校艺术教育改革和发展”(课题批准号:DLA030194),日前通过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结题鉴定,现将成果公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