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思政"的建设过程中,紧紧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将"文化自信"设为思政教学核心,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以学生为主体的问题探究,实施基于文化自信的教学策略,开展文化创新的课外实践,探索多种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贯穿"课程思政"的教学全过程。  相似文献   

2.
3.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以“英汉翻译基础”课程为例,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课例探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专业课程具体实施路径、评价方法等,并结合问卷结果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后学生“文化自信”思政目标达成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课程学习的关系及学生对于课程思政的期望与要求等,以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升青年学生文化自信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深厚力量。外语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入,是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家国情怀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外语课程思政与文化自信的内在联系,结合外语学科的特点,从教学目标、案例分析、教材设计、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等方面,通过中外文化和文学的比较,阐释外语专业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路径,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5.
武悦  胡小明  姬伟 《海外英语》2022,(11):142-143
该研究从课程思政视域下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为例分析目前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影响因素,对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自信缺失方面进行探索,并就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为推进“文化强国”战略的有效实施提供强有力的理论、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6.
将“文化自信”融入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将“文化自信”融入社会学专业主干课“中国社会思想史”,有助于培养社会学专业学生学科自信心、构建中国社会学学科话语,并促进社会学的本土化。从课堂教学和生活实践两个层面总结和讨论将“文化自信”融入“中国社会思想史”课程思政的经验。课堂教学基于“讲述历史+阐释文化+提炼社会学思想+东西方文化比较与中外社会学对话”的逻辑进行,让学生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同时,也提升学科认同与本土理论自觉;实践环节采取“文化遗迹现场考察观摩+文化主题论文写作+参与传统文化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将在课堂学习中培养的文化自信和学科理论自觉主动融入日常生产与生活实践中,进一步提升学生文化自信的实践感和体验感。  相似文献   

7.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是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之一,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这不仅可以开拓英语专业学生的人文视野、提升其专业水平,也能更好地满足当前我国文化发展战略对人才的需要。通过课程思政增强学生文化自信需要采取三方面的措施:以合适的教材作为依托、提高英语专业教师的主动意识以及学生课后的积极配合。  相似文献   

8.
课程思政是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以来的系列举措中的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方向所指,目标是要让所有课程都与思政教育目标相吻合,让教师承担起思政教育的使命,而各门课程都有自身的内容特点和教学目标,文章在分析艺术类课程本体目标基础上,提出将提升文化自信作为艺术类课程思政教育的总导向,力求明确艺术类课程思政教育的总思路,为具体的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由于专业特点,英语专业学生必须学习英语国家语言、文化、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因此更容易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所以,在高校英语专业各门课程中有机地融入思政教育至关重要.文章以"跨文化交流"课程为例,从分析高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以跨文化交流课程教学实践为例,说明课程思政融入跨文化交流课程能够引导学生批判性地...  相似文献   

10.
张红丽 《英语教师》2023,(23):25-27
结合实例,探讨文化自信视域下课程思政与中职英语教学的融合策略。认为中职英语教师应立足文化自信,在课程思政改革的大背景下,探索文化自信与英语教学的契合点,通过特定的课程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调动他们学习英语课程的积极性,从而在提高其英语综合素质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其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1.
结合建筑学专业“建筑设计基础A1”课程长期的教学实践,秉承文化自信的思政育人价值观,结合学科综合性及专业课程知识的多元化特点,以此开展典型课程的思政教学探讨与建设。在文化自信的价值引领下,构建了适宜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思政核心框架,即明德、明理、明美、明思的“四明”课程思政教学框架,为示范课程建设及育人目标达成起到思想引领作用,期望能为同类课程的思政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该文通过分析"课程思政"的研究现状,解释"文化自信"和"课程思政"的丰富内涵,进一步阐述"课程思政""文化自信"及"大学英语"之间的关系。大学英语课程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性,其人文性特征决定了该课程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具有国际意识和人文素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有机融入大学英语教学。这与"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要求高度一致,使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具有了丰富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课程思政与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与翻译教学的关系入手,重点论述了课程思政背景下,以文化自信引领和指导翻译教学,进而实现翻译教学与思政工作的全新融合.以民办高校为例,具体阐释了课程思政融入翻译教学的方法,即灵活调整教学大纲、创新设计翻译教材、大胆改进实践环节.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与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历史使命,正确树立与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获取文化信息的重要基地,是推进大学生文化自信发展的重要支撑,文章以高校图书馆参与树立大学生文化自信为切入点,引入课程思政与高校图书馆的耦合研究,论述高校图书馆引入课程思政元素对大学生开展文化自信教育的重要性,从二者耦合的必要性探讨了相关的发展路径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图书馆依托课程思政全面提升服务校园文化建设的能力,成为树立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15.
立足于国家发展需求和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以新闻学专业的文化市场营销课程为例,构建"三维两轮一体"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即以"专业理论知识学习、案例分析、实践应用"共同构成三维立体的教学内容,"第一、二课堂"双轮驱动并行,以期实现理论指导和实践锻炼辩证统一的"一体化"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作为"四个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自信是一种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的培育是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外国文学文化课程是高校汉语言文学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文化自信也是此类课程的题中之义.基于比较文学理论,编者将"文化自信"的基因注入外国文学文化课程的"马工程"教材之中,这给课程思政奠定了基础.在具体的文化自信培育过程中,要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利用现有的优势特色平台,最终达成课程思政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吴昊 《科教导刊》2024,(8):56-58
新文科背景下,培养具备全球视野、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批判思维的优秀人才是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重任。然而,鉴于学科的特殊性,商务英语专业采用英文授课,介绍西方文化的课程占据主导,受西方文化影响较大,因此,课程思政建设势在必行。文章以核心课程综合商务英语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其在课程设置、学生、教学三方面存在的问题,尝试从文化自信视角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的实施路径,旨在为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群的思政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应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培养高职学生的文化自信,使他们自觉成为优秀文化的践行者、传播者,有助于坚守学生工作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实现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存在对优秀文化重视不够、文化育人氛围不浓、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足等问题。高职院校可采取多种措施加强课程思政建设以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应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强化课程思政的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形式,以及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9.
文章结合具体教学实践,阐述了在英语专业中国文化课程中实施思政教育的优势、可行性和意义,探讨了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中国文化课程与作者所在学院英语专业开设的其他课程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中国文化课程思政建设的成功,对其他课程的思政建设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挖掘教学材料的思政内容,运用正确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英语专业课的教学中达到思政育人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20.
为了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内容,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本文基于文献分析法、调查研究法和系统分析法等多种方法,从以价值引领为核心、挖掘英语教材内容、发挥第二课堂作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和强化英语课程思政的使命担当等方面,提出了文化自信引领公共英语教学课程思政路径。研究成果有助于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举止产生影响,助力英语课程思政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