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是一个新课题。以控制工程非全日制研究生为例,从培养方案制定、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论文质量保障机制等多方面,探索和实践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利用网络教学 促进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与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互为补充,是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网络教学是发展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教学、管理和共享大学资源特别是数字化网络图书馆等方面,网络教学的应用必将促进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大力发展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对完善我国学位制度,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创新型国家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规范我国非全日制研究生入学考试、创新教学和管理手段、加强专项评估和质量监控是完善我国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亟待规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我国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我国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 的定义和内涵.从完善、规范、拓展现行研究生教育体系以及构建规范的终身教育体系等方面阐述 了规范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任务。但当前高校在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体系不完善、学生理论知识掌握不牢且转化能力不足、专业实践平台缺失、管理手段不完善、师资培养经验不足等。为此,提出从构建以实践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采用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交替进行的培养模式、建设专业实践平台、完善管理制度、完善师资队伍建设等几个方面来加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保障并提升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6.
张迪  王帆  兰杰 《教育发展研究》2021,41(13):17-24
当前非全日制研究生课程教学在内容与形式、连续性与针对性等方面存在诸多困境,导致其教育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和提升.双向在线学习是对异步在线学习和同步在线学习的融合定义,能够为实现非全日制与全日制研究生"同质等效"培养提供实践路径,在兼顾非全日制群体特征基础上实现针对性教学、提升碎片化时间利用、强化学习的连续性、持续性引导反馈等.本研究从双向在线学习理念出发,构建新的非全日制研究生课程教学模式,并在具体课程中实践探索,分析发现该模式在实践中表现出突破工学矛盾、增进师生合作关系等作用.最后,文章基于实践分析结果从教与学两方面提出四点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针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方向的重要保障、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促进专业知识学习的重要途径,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当前高校普遍不够重视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专门工作队伍、针对性举措和健全的工作体系,严重影响立德树人成效和人才培养质量。清华大学积极探索在非全日制研究生集体中建立临时党支部,依托临时党支部开展党员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促进非全日制研究生思想入校;同时利用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行业基础和工作经验,强化与全日制研究生的朋辈激励,有力推动了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8.
自2016年起,国家不再组织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全国联考,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招生工作,将以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形式纳入国家招生计划和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教育部办公厅专门发文要求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本文基于统筹协调发展的要求,梳理了我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设置和发展的历程,提炼了"双证"非全日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设计原则,设计了符合非全日艺术硕士培养特点和要求的培养方案体系。  相似文献   

9.
土木工程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对在职人员能力提升乃至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6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为我国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一体化教育奠定了基调。基于土木工程专业实际,通过对比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英国帝国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同济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土木工程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就土木工程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体系的规范和发展提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0.
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亟待规范和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规范和发展我国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是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是构建完整的研究生教育体系中所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知识快速更新的新世纪,在我国即将加入WTO组织以及改革开放对人才提出更高要求的今天,早日规范和加快发展我国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对高层次人才的终身教育、对“产学研”工作的深化、对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以及对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一、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制度和体系亟待规范与世界发达国家较成熟的研究生教育体系相比较,我国已初步形成层次结构、学科结构、类型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11.
就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定位、制度、发展、招生、教学、论文、文凭等进行简要分析;在对非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更好地规范培养工作,确保培养质量,促进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浅谈规范发展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借鉴英美发达国家相对成熟的经验 ,我国应整合现行的多种研究生教育形式 ,明确界定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内涵 ,确立非全日制与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并驾齐驱的地位 ,并打开两者之间的通道 ,使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共同构成完整的研究生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3.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是目前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构建了一种适用于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智能网络教学平台,可实现网上授课、网上答疑、网上选课、资料下载等,更好地满足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习需要。  相似文献   

14.
周昶  陈思思 《科教导刊》2020,(2):19-20,24
2016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对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进行了改革。为应对由"单证"转为"双证"的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新形势,各培养单位应从积极组织拓展生源、制定科学的培养模式、加强学位论文质量监控、细化学生管理工作等几方面着手,应对新政下出现的各类问题,确保在新形势下平稳过渡,稳中有升的发展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  相似文献   

15.
随着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被赋予了全新的概念内涵和时代特征。2017年,第一批非全日制研究生开始招生,研究生培养单位对于非脱产学习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服务工作普遍缺乏经验,随着招生数的不断增加,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已成为制约我国研究生教育稳步发展的关键问题。文章结合非全日制研究生特点,梳理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在实际工作中创新工作方法,探索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管理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育模式探索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部办公厅2016印发了《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这为今后研究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走向奠定了基调。统筹管理充分彰显出了当今研究生教育体系高质量趋势。本文基于统筹管理发展的要求,梳理了现阶段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适应新形式、新发展的对策,为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课程设置、授课方式和培养方式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国家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传统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实践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了适应学生培养方式及学校特色的发展,需要在剖析现有问题的基础上,探索面向校企深度融合建设校外实践基地培养非全日制工程硕士的新模式。通过对现有非全日制硕士实践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以校外实践基地构建为目标,从校企深度融合的长效机制、基地合作模式、考核方式等方面思考和探索培养方法,并以此为契机,考虑通过校企深度融合,实现企业与学校的优势互补,以项目为驱动,以实践带动,优化资源配置。推进以协同育人为宗旨,以社会需求为引领,以学科专业为核心,以提高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为导向的非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  相似文献   

18.
农业硕士是与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本文结合笔者近五年教学实践,以重庆师范大学为例,总结在非全日制农业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中发现的问题,探讨解决对策,以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今后非全日制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并轨的决策进程考察入手,厘清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存在的社会意义,探究非全日制与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并轨的社会需求、并轨应坚持的标准及并轨过程中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改革方向。明确提出通过突出在职人员培养的主体地位、深化完善非全日制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切实保障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拥有相同的社会地位与权益、改进非全日制毕业出口和提升通道等手段,实现非全日制与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深度并轨。  相似文献   

20.
自2016年开始实施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招考并轨政策以来,非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已成为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主流.探讨了基于新政策实施三年以来非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招生、培养和就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如何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提出了包括严格实行非脱产学习的人员才能报考、禁止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之间相互调剂、制订专门的培养方案、实施精细化管理、强化非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权益保护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