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静 《华夏文化》2001,(1):45-47
养生学是我国古代医学中的宝贵成就之一。《吕氏春秋》对养生学极为重视 ,书中有多篇谈到养生思想 ,其养生论主动、健康积极 ,富于科学精神。究其因有二 :一是秦人的医学临床实践经验丰富 ,医学理论科学实用 ,为该书提供了技术基础。二是《吕氏春秋》之所以重视养生 ,不仅仅是为了健康长寿 ,更重要的是想通过养生制约君主的生活行为。《吕氏春秋》中的养生思想集中反映在《本生》、《重己》、《贵生》、《情欲》、《尽数》五篇中。《本生》篇名意即把生命当作根本。篇中认为外物既可养生 ,又可伤生 ,关键在于正确处理好人与外物的关系。《重…  相似文献   

2.
遭受人生历练后,杨慎在儒家思想的基础上,吸纳佛家空幻思想和老庄超然自适、任性逍遥等精神要素,使他能养生保全并张扬学术个性,抨击现实社会.杨慎的思想和行为方式是颇为复杂、矛盾的,他思想中既有先驱色彩的人文、唯物的新元素,又终究不能摆脱寄希望于皇帝的历史窠臼;他在皇权的高压下委曲求全,却也敢采取无畏的反抗行为.  相似文献   

3.
巴蜀民居源流初探庄裕光·前言·哲理、民俗和环境,是民居发展的重要因素。西汉文翁于石室兴学,四川才子遍于国中,声名不亚齐鲁。南方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蜀郡与南亚诸国的交往,使四川成为接触佛教文化最早的地区之一。东汉时,张陵在鹄鸣山造作道书,四川又被道家...  相似文献   

4.
五斗米道与巴蜀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斗米道与巴蜀文化王纯五五斗米道(亦称"天师道"、"正一道")是东汉后期在巴蜀土生土长的宗教,经过道教创始人张陵及其孙张鲁等人的传道弘教,发展成为中国道教初创期的主干。《后汉书·刘焉传》说:"(张)鲁字公棋。初,祖父陵,顺帝时客于蜀,学道鹤鸣山中,造...  相似文献   

5.
近日,在王府井新华书店《皮亚内西食疗养生链》首发式上,来自意大利国际食疗养生学会的创始人、著名食疗养生专家马里奥·皮亚内西介绍其新书《皮亚内西食疗养生链》并回答了读者的提问。皮亚内西食疗养生法是一种科学、安全、有奇特养生效果的食疗方法。现已取得令世界医学界、营养学界震惊的效果,并受到联合国及部分国家政府的支持。值得一提的是,皮亚内西食疗养生法是以中国古老的黄帝内经和阴阳五行理论辩证施治为基础,配以西方科学的分析检测手段,采用完全绿色的五谷杂粮、蔬菜瓜果、飞禽蛋肉为原料,进行合理组方,形成了一套科学、安全…  相似文献   

6.
唐代道教养生论著简介李文遴,李文斌健康长寿是每个人都想得到的,这种本能和欲望,是人类养生文化产生的原动力。我国养生文化源远流长,发展到唐代达到了繁盛阶段。唐代养生学包括儒、道、佛各界人士的论述。这时的养生家们一方面四处游说,一方面著述立说,不但使养生...  相似文献   

7.
中医养生文化的特点申诚一、中国养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远古时代是养生文化的萌芽期。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是中医养生文化形成期。春秋战国时期,奴隶社会日渐衰落下去,封建社会逐渐建立、巩固。文化领域出现了"诸子峰起,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九...  相似文献   

8.
道教主神的演化田兆元道教创始人张陵的地位本应同佛教的释迦牟尼相同,可两人的命运很不一样。当佛陀在一片婆罗林中涅后,凡人的释迦不久便被神化。张陵创五斗米道.在当时就被统治者骂为贼了。《后汉书·刘焉传》):"初,祖父(张)陵,顺帝时客于蜀,学道鹤鸣山中....  相似文献   

9.
彭霓 《华夏文化》2000,(3):38-40
《养生主》是《庄子》内篇中的名篇。早在儿时,就对文中庖丁解牛,秦失吊丧等故事有所了解,然而其时的认识未免流于浅陋。长大之后,再三品读,便又多了些许未曾有过的领会,不禁为庄子博大、浩阔的思想所折服、震撼,尤其是他对生死独到的体察。  相似文献   

10.
张岫峰  许思来  刘鹤年 《寻根》2007,(5):132-135
被视为中医理论基础的"黄帝三经":《黄帝内经》、《黄帝阴符经》和《黄帝外经》,是中华养生文化的主要载体。汝州崆峒山是中华养生文化的源头。  相似文献   

11.
谈太极拳养生文化陈世忠太极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是因为它有强身健体的养生价值。目前,在中国以及世界上许多国家,学练太极拳的人越来越多。几年前,日本的学练者成倍的增加,他们曾说10年后要超过中国,可见其雄心。今天,我想谈的是练太极拳的养生意义和...  相似文献   

12.
周瑾 《中国文化》2009,(2):65-81
中国有着悠久的养生传统,包含极为丰富的经验操作与理论探索,弥布于历史文化长河之中,蔚为大宗,绵延不绝。当前养生文化掀起新的热潮,既不乏传统养生资源的多方採掘和殊向诠释,又广泛结合现代医药保健、心灵诊疗、科学锻炼的知识与技术,以身体照料和生命认知为关注焦点,充分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典名著《水讲传》开卷第一回,用全部篇幅绘声绘色、唯妙唯肖描绘的中国道教名山——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南郊,离市中心不足20公里。被誉为“华夏仙都”的龙虎山,是中国道教发祥地,国家级重点名胜风景区。史书记载:东汉中叶的“入太学,博通五经”的巴郡江洲令张陵,因不满朝政腐败,又无力拯救苦难黎民,便辞官归道,追寻托梦成仙之路。他云游四海,历尽艰辛,最终选定在丹崖似火、碧水湛蓝,翘首远眺若仙境,沉思品味胜画屏的龙虎山炼丹创道、祈祷民安。其后裔世代承袭张天师法号传道兴教,至今已延至第63代。1900多年来,…  相似文献   

14.
哲学上的认识论研究致力于探索知识的起源、知识的性质和范围以及获取知识的方法与途径等问题。《庄子》内七篇《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和《应帝王》纵横捭阖 ,展示了一个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的哲学思辨的空间 ,而其中体现的认识论思想对中国思想史、中国哲学史更是价值不菲。我们现在将就《庄子》内篇讨论一下庄子关于知识层次的划分。庄子首先明确区分感觉、知觉、直觉所导致的认识论的不同层次 ,并认为直觉的层次最高。《人间世》中 ,颜回问仲尼 ,什么是心斋 ?仲尼回答说 :“若一志 ,无听…  相似文献   

15.
宋代道教典籍数目巨大,在史籍记载中甚至超过了佛教类书籍,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二,一是客观环境因素,二是主观动力因素。客观环境因素是宋代宽松的宗教政策使道教充分发展,道教理论的转型使道教理论书籍大量出现。主观动力因素是皇帝因为自己对道教的热爱推动官方组织编纂道教图书,而民间道教徒的传教动力和收藏动力促使其抄写刊印道教图书,另外民众对道教中养生内容的需求,也促使了大量养生道教书籍的编纂和出版。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上清大洞真经》图像的研究,揭示道教灵修图像中神真秘讳、存神内炼和医学养生的奥秘,并且结合存神时的身神意象,广泛地推广到人体修炼与性命的领域.对于该领域的研究势必促成未来道教图像学的研究与发扬.  相似文献   

17.
荀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是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他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链条上,是不可逾越的重要环节.可以说,没有荀子思想的出现,就没有从秦汉到晚清的以礼治为核心的传统政治文化、政治哲学,就没有西汉中期汉武帝、董仲舒们对思想统一的完成.  相似文献   

18.
<正>“叶下空惊吹,天高不见心”,仰望秋空的高远,悟见秋云的豁朗。处暑节气蕴含着人与自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智慧,盛极必衰、戒骄戒躁的思维,辨物居方、应时劳作的理念,敬畏自然、感恩报本的精神,以及药食同源、顺时养生的思想。处暑,秋季的第二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相似文献   

19.
隋唐时期以双重否定为特征的"重玄"思想兴起,"重玄"思想是继魏晋玄学之后兴起的道家哲学.李荣是"重玄"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李荣的"重玄"思想有其自己的特点.本文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修养论几个方面分析了李荣的中道思想,并分析了中道思想对李荣的政治伦理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围绕清雍正年间因"曾静案"开展的思想整合运动,从两方面对中国传统"华夷"之别思想展开论述.一方面分析中国传统"华夷"之别根基性,认为这种族别思想来自于儒家核心价值观念"礼";另一方面分析当传统"华夷"之别思想直接挑战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的合法性时,这种传统族别思想具有的矛盾性.笔者认为:清雍正帝通过<大义觉迷录>,彻底驳斥了千百年来形成的"蛮夷猾夏"论,成为清王朝这次思想整合运动中最为积极部分.同时,通过这次思想批判运动,清王朝在思想领域中向世人表明:它是儒家思想的捍卫者和继承者.也正因如此,它是受益者.以历史发展观来看,对"华夷观"的批判,清帝国统治者不自觉地成为"中华民族"形成的推动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