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体育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的情感体验被忽视或重视得不够充分,而过分注重运动技能的传授,就会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产生不良的学习情绪,久而久之产生了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上体育课这种“怪”现象。但如果过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就会削弱运动技能的教学,出现课堂“热闹非常”,课后“一片茫然”这种似是而非的体育课。本文旨在以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为抓手,在关注学生情感体验的前提下,  相似文献   

2.
体验是个体对自身情感状态的主观感受,分享是个体在体验压力下产生的情感沟通和人际传播现象.本研究采用现象学方法,通过对645名4-8年级儿童情感体验作文的内容分析和道德情绪分享现象调查,以了解当前该年龄阶段儿童道德情感体验和道德情感分享的发展特征.结果表明,4-8年级学生在道德情感体验上表现出角色的低卷入性、诱因的高道德强度性、体验的负性偏向等现象学特征,在道德情感分享上则表现出分享情感的负性偏向、分享方式的直接性、分享要求的共感性、分享态度的真诚性和分享过程的控制性等现象学特征.  相似文献   

3.
孙林 《教育现代化》2006,(1):103-103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或现象是否适合人或社会的要求而产生的体验。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完整的情感过程应该包括主观体验、生理反应和表情动作三个基本成分。  相似文献   

4.
谈情感教育     
潘玲 《教育艺术》2004,(12):41-42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它是在认识过程的基础上产生的,认识对情感起调节控制作用。例如,美好的事物使人羡慕;丑恶的现象令人厌恶,等等。在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外部世界中,凡与人们的需要和愿望发生联系的事物都可以引起情感体验。情感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  相似文献   

5.
“情感体验”旨在让学生在主动积扳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强调的是语文的人文性,更多的侧重于感性认识:“语言训练”旨在通过语言实践,发展学生的言语能力,强渊的是语文的工具性,侧重于理性认识。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个体,只有感性生命和理性生命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小学教学参考“情感体验”旨在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强调的是语文的人文性,更多的侧重于感性认识。“语言训练”旨在通过语言实践,发展学生的言语能力,强调的是语文的工具性,侧重于理性认识。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个体,只有感性生命和理性生命和谐发展,才是一个完整的人。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就应该把语言训练和情感体验辩证统一起来。何为“统一”?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依存,相辅相成。一、语言训练服务情感体验语言训练不能单纯为训练而训练,应该…  相似文献   

7.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注意激发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当前小学思品教学的一个弊端就是不够重视“激发道德情感”,不够重视情感的体验。在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的过程中,缺少了把两者连接起来的桥梁——道德情感,因而往往使学生产生“知”“行”分割、“说”“做”不一的现象,使品德教育停留于最初的“顺从”阶段,即表面上学生接受了教师和书本上的观点或意见,而在认识与感情上则并不一致,远没有达到“认同”和“内化”的阶段。这不能不说是思品教学实效性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体验是指“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活动感受,是带有主观经验和情感色彩的认识。思想品德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因此,我们应倡导情感体验教育,在教学中开展各项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环境,促使学生对道德规范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真正学会做人。在思品课中,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一、精心设计活动,增强直觉性情感体验体验是在个体与人和事物的直接或间接的交往中产生的。我们应通过内部和外部的各种活动,  相似文献   

9.
音乐教学与情感陶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即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内心感受,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人的认识过程总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反映或体验,认知过程与情感过程的产生和发展始终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音乐是情感的载体,托尔斯泰说:“音乐是人类情感的速记。”黑格尔指出:“音乐所引起的只是一种朦胧的感情共鸣,听众情感很容易越出这种内容意蕴中朦胧的内心因素,把我们主体内心情况摆进去,达到物我同一状态。”[1]音乐,绝不是一种简单的音符,而是一种铸造人的灵魂,深蕴着人的精神的文…  相似文献   

10.
情感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而产生的一种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一切活动不仅伴随着一种情感体验.而且情感体验反过来对人的活动也有一定的支配作用,若能引起愉快的情感体验,就会发生积极的摹仿和反复进行的趋势。而不愉快的情感体验,就会引起人的行为停滞或改变的趋势。教学是需要情感来支持的。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  相似文献   

11.
借助存在主义和符号论美学的运思方法,从诗歌的本源、诗的内容与形式、诗情的传达与接受诸方面对船山诗学情感论进行疏理,可发现“诗道性情”论不仅仅关涉情感的“真”“正”,而且蕴涵着情感形式、情感的开放性等丰富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优秀诗歌所传达出的感情,都是典型意义上的感情。真实、独特和普遍概括,是构成诗中典型感情的三要素;三者的完美统一,使优秀诗歌传达出的感情具有了典型意义和美学价值。优秀诗歌中的“理”.除了有时候表现为一种明确的思想外,更多的情况下,则表现为一种深厚微妙的意蕴。意蕴是诗人的人格学问、阅历生平、认识体验水乳交融流动在诗里的一种深厚的理性状态;是诗人的意识(世界观、人生观、美学观)和潜意识在诗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13.
林徽因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后期新月派的代表诗人,她诗作不多,却不乏精品.她的诗作综合了前期和后期新月派诗歌理论的精华.她继承了前期新月派的“唯美主义“创作观,又用自己的真实情感实践了后期新月派“回到内心世界“的理论主张.同时作为一位知识女性,在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积淀之后,她的诗风又契合了后期新月派的“主智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4.
山水诗与田园诗同样属于写景诗的范畴,都以描写自然风光为主要对象,两者的创作初衷建立在相同的文化背景之上,都是对对立于山水田园生活的俗世生活的厌弃与不满。但是相比较而言,二者在情感内涵与情感表现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造就了田园诗与山水诗的不同,本文着重从山水诗和田园诗的这两方面分析二者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现代社会中决定人生成败的另一种智商——情感智商,引起教育界的重视。作者选择把幼儿最喜爱最易接受的诗歌活动作为情商培养的突破口,强调在文学活动中调动幼儿情商的内驱力,从内部激励情商的潜能的释放和发展,为幼儿将来如何适应社会、如何做人、如何生存和发展奠定了扎实的情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根据散文文本特性,“散文情感”这一概念应被纳入散文理论家和批评家的视野,并将其运用于当今散文批评。以此为切入点,对当今流行的“大散文”品种及创伤进行了情感批判,并指出散文创伤观念的更新,要清除“散文情感”上的“泛意识形态化”色彩。  相似文献   

17.
李煜以其个体生命与时代悲剧共同参与了词的创作,使其词在传唱出真挚沉郁情感的同时获得了无限的时空意蕴,形成了"专作情语"的"情境",于词坛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8.
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不仅编织了一个催人泪下的悲剧故事 ,而且充盈着浓厚的抒情色彩 :寓爱憎于人物形象的刻画 ,寓抒情与环境、风物的描写 ,直抒胸臆 ,不平则鸣 ,达到抒情与叙事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9.
舌头的自我许可:"第三代诗"深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三代诗”是一种语言意识觉醒之后的真正具有文学史意义的写作,是一代青年诗人在强大汉文化传统压力下所采取的语言戏拟策略。诗人们坚持“诗就是诗”,诗就是语言对生命欲望和事物本真存在的直接命名,强调与生命同一的语感。拒绝情绪和意象,力求语言在自身的言说中进入当代事物和感性生活。“第三代诗”自觉地以语词为行动,消解了传统意义上的诗的人文取向和形而上品质,包蕴着特定的后现代主义的怀疑和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致橡树》这一经典文本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提出在《致橡树》中体现的女性意识和理想爱情观之下有复杂的情绪缠绕,以此在更细微的层面对文本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