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技术价值论与技术主体的环境伦理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价值论的形成和确立有其内在的根源。从技术的社会功能层面推导出技术负载着技术主体的伦理价值,因为技术作为征服、改变和利用自然的中介,确证了技术主体的环境伦理责任,无论技术主体意识与否,承认与否,伦理价值都或隐或显地融入技术之中,并承担相应责任。  相似文献   

2.
生态哲学源于环境日趋恶化、资源日趋枯竭这一特殊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从生态哲学的视角来看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上及其发展的方法上都体现了生态哲学的思想。转变生产方式,合理地上(生)产;改变不合理的消费方式,倡导绿色消费;恰当地运用科技,实现技术的生态化是强调生态哲学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从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到场馆建设,始终体现着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伦理价值观,同时不断向全社会进行生态文明理念的辐射、宣传与渗透,引领着生态文明社会的构建,从而将使本届世博会最终成为中国生态文明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4.
经济价值强势与生态价值弱势的长期并存,表征着传统价值论研究的固有理论缺失。工业文明以来日益严峻的“全球问题”,使生态价值凸显为价值论研究的前沿视域。从发生论的意义上说来,生态价值是入文价值的“母体”和人的生命之源;在环境伦理学视域内,人类主体和非人类生命体是同时并存的双重价值主体,二者均有其满足自身需要的价值“祈盼”;自然选择与人的实践活动是双重主体共存与双重价值共生的现实中介;坚持双重主体与双重价值的相依并存、和谐共生,是生态价值论研究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5.
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对传统的伦理道德观提出了挑战,管理与伦理相互结合的态势已日益突显。从科技进步的角度来揭示伦理所具有的管理价值以及如何实现伦理在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不仅具有学术价值.而且也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生态伦理对传统伦理的超越是以对“主体”范畴的重构为逻辑起点的,其内容包括:生态主体与现代理性的结合;道德规范与“生态语境”的嵌合,以及价值指向递进到生态整体的层面。同时,超越并不意味着抛弃而是在更宽广“意义框架”中的理解和定义,而这正集中体现在“主体”手段与意义间的模式的转换上。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天人合一”观蕴含了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它从整体论的原则出发,提供了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构架和思维模式,放弃了近代机械自然观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所蕴含的基本生态理念与现代生态伦理学的基本生态理念惊人地相似,为构建中国自己的生态伦理学提供了极具现实意义的理论渊源和思想资料,进一步阐明了“天人合一”观的现实价值与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章探讨“他者”视域下的新闻事件,并由新闻主体之间的主体问性问题探讨新闻传播过程当中,对于多元价值观的贯彻建基于保存新闻价值的原则,而应当理性的成为第一准则,对于新闻事件中各个主体价值的认同,伴随着社会信息的扁平化程度发展得以逐渐扩散并实现,并依托于多元主体认同的价值观,从而渐次形成新型的新闻伦理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政治伦理是一种应用伦理,是关于政治的伦理,既是伦理,也是政治,是治国之道,为官之道,做人之道.政治伦理是政治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和基本价值遵循,其存有的学理价值主要体现在应用伦理学的理论基础、绵延发展的历史思想渊源、和谐社会建设的价值取向以及重在滋养官德生成与发展的实践关怀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生态伦理的哲学意蕴   总被引:9,自引:9,他引:0  
生态伦理学以研究生态学和保护生态环境、对人类经济建设行为进行伦理评价为主旨。生态伦理学把道德的对象范围从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领域扩展到人与生命和自然界的领域。生态伦理的哲学内涵就是:自然界是第一性的,人及其思想是第二性的;应在宇宙观、社会观、人生观的基础上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和发展;人是实践的主体,不仅对社会负有道德责任,而且对自然负有道德责任,是自然生命系统最终的维护者。  相似文献   

11.
生态伦理学的价值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伦理学具有交叉性、应用性和理论性三大学科特征,其理论性、学科特性表现在它研究对象的拓展性、结构的系统性和内容的创新性三个方面。在价值问题上生态伦理学的创新性亦十分明显,它认为:人类并非唯一的价值主体;人类与万物都是目的价值与手段价值的统一;自然界乃价值的源泉之一;自然界对人类的生态价值高于其经济资源价值;地球的经济资源价值是有限的等。  相似文献   

12.
哈尼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生态伦理思想,蕴含在神话传说、宗教信仰、梯田经济、乡规民约及社会习俗中,不断调整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当代社会,这些生态伦理思想对哈尼梯田良性运转、生态旅游及环境保护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从实践要求和理论品性来看,一种完整的环境伦理学理论必然包含着一种关于人生观的理解。本文主要探讨罗尔斯顿环境伦理理论和深生态学关于人生观的主张与见解, 从而指出环境伦理学理论包含着一种“生态化”人生观。相对于现代社会盛行的人生观来说, “生态化”人生观是基于人生之生命层面的,尊重自然的,后物质主义的人生观。它作为一种新的人生观理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儒家伦理价值观指儒家思想在伦理道德领域中的价值取向或价值目标。儒家伦理价值观主要有德主刑辅、以德王天下、内圣外王等政治伦理价值观;重义轻利、重农抑商、崇俭黜奢等经济伦理价值观;守成创新、和而不同等文化伦理价值观;天人合德、天人相通、民胞物与、天人合一等生态伦理价值观。从价值观层面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及社会建设等方面,都是对儒家伦理价值观的批判继承与本质超越。儒家伦理价值观的合理性因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主要的传统文化价值资源。  相似文献   

15.
环境伦理学发展的过程表现为道德关怀的对象不断扩展的过程 ,而每一次扩展都伴随着对前一种伦理学说的批判和否定 ,而几乎每一次批判和否定都证明了一种伦理学说的不完备。从来还没有哪一门学科的发展呈现过如此剧烈的批评与反批评、如此快速的摧毁与重建不断反复的状况。无论是把感觉、直觉、生命中心、生命共同体、内在价值 ,还是把主体性、主体间性、自然价值等等当作自然物获得道德关怀的依据 ,都是不能成立的。“道德”从来都是针对人的 ;环境伦理是人对环境的伦理。如果我们坚持“天人一体”观念 ,在传统伦理学中增加环境道德的理论与规范 ,同时用“奥卡姆的剃刀” ,把道德顾客、道德代理人、道德身份、“自身的好”之类的多余的东西统统剃掉 ,不仅可以消除所谓“自然主义的谬误” ,而且可以避免环境伦理学中存在的种种矛盾和混乱  相似文献   

16.
生态伦理的立规立范与生态文明建设是同一社会发展范畴下道德与文明依次递进的伦理哲学命题。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低碳经济时代,推动着生态伦理与生态文明建设并行发展的同时,提示着生态伦理的建设就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生态伦理的立规立范和教育用语研究发展,并经过生态伦理教育实施向生态法制伦理建设的强化,上升到生态文明建设当下性发展的逻辑命题。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的四个道德规范和个人品德规范为参照和思维对应,从日常社会生活中探寻生态伦理规范用语的提炼为基点,力求提出供学界探讨的生态道德用语研究及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当下性发展论题。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教学应该是道德的,但现实教学中道德失范的现象大量存在,有的甚至令人发指。建构教学伦理学学科已成为学生自由全面发展、教育现代化、贯彻以德治国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迫切要求。教学伦理学是研究教学活动应当具有的道德观念、道德规范和道德实践的一门科学,其目的在于指导教学成为符合优良道德的活动。教学伦理学应当按照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来建构其理论框架。我国的教学伦理学研究必须突出中国特色、时代特色、实践特色。  相似文献   

18.
在西方哲学中,主体论经历了由"客体中心"到"主体中心",生命之"我"到生活之"我","无主体"到"主体回归"的流变。主体论思维方式的转向对哲学研究具有方法论的意义,极大的改变了哲学研究领域的面貌,哲学研究随着对"主体"不间断的"问"与"答"而持续解构。  相似文献   

19.
构建学生主体:新的课堂教学价值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成功地构建学生主体是新的课堂教学价值观的重要体现,而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主体人格、保障学生学习的基本权利和转换教师的角色行为是构建学生主体地位“四维空间”教学模型的四个要素。  相似文献   

20.
何谓价值?它是怎样产生的?它有什么意义和作用?什么是价值理论?怎么认识价值理论的哲学意义、经济学意义以及现实意义?这是人们最想弄清楚的概念。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价值是一个复合型的概念,它既包含了最本质的哲学意义,也包含了经济学的意义。人们有时候是从哲学的意义来探讨价值问题,比如“人生价值”;有时候是从经济学的意义来探讨价值问题,比如“商品价值”。所以探讨价值问题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价值的本质、属性和构成;二是价值经济意义;三是现代意义的价值评价和运用。这就是文章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